嘉荫县:发挥文明单位带动作用 全面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http://heilongjiang.dbw.cn   2010年01月28日 10:35:19

  嘉荫县是以农业为主的县份,行政区域面积6739平方公里,总人口8.7万,县辖3镇6乡、73个行政村。多年来,我们坚持以城带乡,城乡共建,充分发挥各级文明单位的带动作用,广泛开展结对帮建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县涌现省级文明乡镇(标兵)4个,省级文明村(标兵)9个,市级文明村(标兵)27个。

  一、实施文明示范村帮建工程,为文明单位带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搭建平台

  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起步较晚,村屯环境脏乱差现象比较严重,大部分村屯道路狭窄泥泞,障子七倒八歪,村屯绿化率低,牲畜随处可见。短时间内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单靠农村自身的力量很难实现,广大农村的发展必须借助外力。为此,2002年,嘉荫县委县政府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开展了以“文明示范村帮建”为主题的文明村创建活动。由县文明办牵头,在全县市级以上文明单位中选取26个单位,与26个基础条件相对好的村屯结成帮建对子。围绕农民关注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环境建设为突破口,开展思想教育、改造环境、提升素质等工作。县委县政府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每年拿出八万元,以奖代投,奖励在帮建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村屯。2002年至2006年,文明示范村帮建工程加快了全县文明村镇建设步伐。全县共整修村屯道路61420延长米,挖设边沟51250延长米(石砌、水泥边沟11000米),种植绿化树45530株,种花草22210平方米,清理垃圾1000余吨,安装路灯291盏,新建及粉刷临街铁、板杖子4.2万延长米,安装街牌198块,农村出动义务工16700余人次,文明单位投入帮扶资金196万多元。广大农村呈现“环境清洁、规划齐整、绿树繁花、纯朴清新”的崭新景象,“文明示范村帮建工程”得到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认可。

  二、实施新农村帮建工程,放大了文明单位的辐射效应

  2006年,中央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目标。嘉荫县总结经验,巩固扩大文明示范村帮建成果,实施了文明单位新农村帮建工程,并作为全县新农村建设“十项工程”之一扎实推进。由县文明办具体负责,组织全县各级文明单位对全县73个行政村全部实施帮建。我们以“三围绕三帮建”为抓手,大力推进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几年来,落实帮建项目101个327项,累计投入资金1021.693万元,其中物资折合545.823万元。一是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在发展生产上帮建。嘉荫县坚持把引导和组织帮建对子发展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帮建的首要工作,协调、指导帮建单位千方百计拓宽农村增收渠道,努力实现农民增收。每年初,在帮建工作对接会上,各帮建单位和帮建村都要对全年经济发展工作做细致的规划,结合各村的资源优势和经济发展水平,大力发展以优质大豆和水稻、绒山羊、民有林、袋栽黑木耳为主的“四色经济”、北药、绿色食品为主的特色产业等,帮助帮建村找准经济发展路子,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有力促进了帮建村的经济发展。

  二是围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在改善基础设施上帮建。嘉荫县从村民最关心、最期盼、最急需解决的村屯基础设施薄弱、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入手,组织帮建单位开展环境整治。各帮建单位指派班子成员驻村帮建,科学规划,落实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并在资金、物资及人力上给予帮助。对村屯主要街路进行维修、绿化、美化,集中清理村内柴草垛和垃圾,努力为群众营造干净、整洁的村容环境。

  三是围绕提高农民素质,在培育新型农民上帮建。嘉荫县以农民夜校为主阵地,组织涉农部门利用农闲时节,进村开展农业实用技术讲座,传播科学耕作和养殖方法,面对面解决农民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有的帮建单位还为村屯送去科技图书、光盘等资料。针对农民的文化生活单调贫乏,每年都组织文化下乡活动,帮助村民组织文艺演出队伍、创办文化大院、培育民间艺术人才,组织秧歌赛和文艺汇演等,村民们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汲取健康的精神营养,从而有效遏制了玩麻将、打扑克等赌博行为。

  三、在帮建中引导农民自建,文明单位帮建工程取得明显成效

  自文明单位帮建工作开展以来,嘉荫县委县政府探索帮建工作规律,坚持帮建和自建相结合,变输血帮扶为造血帮扶,使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长足发展。

  农业实现增产,农民实现增收。各级文明单位在帮建中,通过发展优质大豆和水稻、绒山羊、民有林、袋栽木耳为主“四色经济”,实行农、牧、林、副四业并举。扩大北药、绿色食品为主的特色产业,积极探索土地集约化经营道路,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现代农业格局初步形成。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416元,同比增长6.6%,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县交通局帮建青山乡建华村,投资30万元为建华村修建了18.2万平方米的木耳园区,购置了喷灌设备,修建了304平方米的菌房,极大促进了该村木耳项目的发展,目前,建华村每年种植袋栽木耳502万袋,人均增收1.85万元,一跃成为全县经济强村。

  基础设施日趋完备,生活环境整洁优雅。目前,我县新建农村住房1487栋、2108户,面积17.33万平方米,全县农村住房砖瓦化率达到81.5%;硬化通乡通村公路759.3公里,通畅率和通达率达到100%;硬化村内道路182公里,全县73个行政村,3个农场连队,3个林场所的主次干道,全部实现硬化;修建水泥边沟8.26万延长米;完成了全县所有行政村的安全饮水工程,全县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6%,比2005年高出39个百分点;有线电视光缆联网45个村,3322户,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83%;全县安装户用沼气626户,养殖小区沼气工程1处,联户沼气工程5处,并实施了1处秸杆燃料示范点项目;太阳能热水器安装了2233个,地热取暖房37户;完成村屯及道路两侧绿化14219亩,植树139万株;安装路灯1573盏,农村改厕3685个。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县建设局帮建红光乡燎原村,发挥自身优势,帮助村屯科学规划村屯布局,加大了绿化、美化力度,将村外河水引入村中,修建了人工湖,如今燎原村道路齐整、绿树环抱、河水绕村、碧波荡漾,别有一番醉人景象。

  三是农村文化更加活跃,文明风尚日渐形成。经过多方筹资200余万元,用于新建和维修村级文化活动室,更新了VCD和彩电,赠送了乐器、音响、桌椅等文化设备。全县有秧歌队31个、农民文艺演出队4个、民间艺术团体1个(皮影戏)、特殊人才3人,约1800人参与文艺活动。有农村剧场1个,村级活动室77个,1.99万平方米;村级活动广场73个,9.3万平方米;图书室32个,1628平方米,藏书87060册;文艺器材75件;体育器材231件。全县73个行政村全部配备了电脑并实现了上网。连续开展十六届科普之冬活动,编印下发《嘉荫县实用技术汇编》、《绒山羊养殖技术》等几十套实用技术资料。闲遐时农民进图书室、参加科普班、自编自演文艺节目、上网查询致富信息已成为时尚。

  在文明单位的带动下,县万通祥木业、华银供热公司等一批民营企业纷纷投入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县万通祥木业有限责任公司与永安村结成帮建对子,累计为永安村投入资金15万余元,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500余人次,人均增收1500元。

  嘉荫县发挥文明单位的带动作用,从少数文明单位帮建少数重点村,到文明委牵头,各级文明单位与所有行政村开展帮建活动,继而引领社会各界投入城乡一体文明建设之中,探索了一条经济基础较差村屯加快精神文明建设成功之路。我们将以这次区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集中交流为契机,虚心向先进县市学习好的经验和做法,不断丰富完善以城带乡,城乡帮建活动,通过“一帮一”、“多帮一”活动,推动全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佳绩,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市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有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

作者:    来源: 黑龙江省文明办     编辑: 李芊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