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市:发挥协会组织作用 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http://heilongjiang.dbw.cn   2010年01月28日 09:59:16

  五常市位于我省最南端,总面积为7512平方公里,辖24个乡镇,260个行政村,1598个自然屯,共有103万人口,号称是张广才岭下的“水稻王国”。

  我们历来重视协会组织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的积极作用,2003年,率先在二河乡新庄村成立了计划生育协会,在之后的几年时间里,五常市各行政村又分别建立了红白理事会、思想道德协会等几种民间自发组织,有的协会还制定了协会章程,协助村“两委”负责实施婚育、殡葬、子女教育、老人赡养等方面的工作,通过几年的努力工作,农村逐步树立了文明新风,乡村环境得到改善,农民摒除了陈规陋习,提高了文明素养。

  为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需要,积极有效地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2009年初,五常市在原来各乡镇村级计划生育协会、红白理事会及思想道德协会的基础上,将各种相关的协会统一改组成了村级精神文明协会。精神文明协会的组建及其作用的发挥,不仅极大地推动五常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而且也较好地促进了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一、整治环境,建设靓丽家园

  “村容整洁”是对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直观体现。2009年,五常市针对农村环境建设“治理、反弹,再治理、再反弹”的实际,结合“三优”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在农村环境整治上,充分发挥村级精神文明协会的主力军作用,按协会章程规定,村级精神文明协会承担着村里的环境整治和卫生保洁任务,他们明确分工,细化责任,建立分担区,并派专人进行监管,堵塞漏洞和死角,实现了日日保洁,垃圾日产日清。一些村还把威望较高、责任心强、感召力强的“五老”会员调动起来,组织他们轮流担任村屯环境卫生监督员和管理员,建立值日制度,形成了长效管理和常态管理,改变了村屯“脏乱差”现象。

  这些精神文明协会还注重倡导庭院改造、美化家园,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在垃圾清理、柴草垛出村出屯、改灶改厨等方面献计献策,为村屯环境改观做出积极贡献。同时,五常市注重发挥先进典型村的示范引导作用,大力推广一些村精神文明协会的好经验、好做法,取得了可喜的效果。我市的二河乡新庄村是首批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该村在精神文明协会的建议和支持下,村党支部对全村的宅基地进行统一规划,要求新建住房都要严格按照村的规划建设。同时,结合生态文明村建设,投入资金进行了村道路硬化、改水改厕改厨、沼气池建设,还进行了村中绿化美化。如今的新庄村,别墅式农家楼院整齐划一,村民屋内窗明几净,用具摆放整齐,厨房干净卫生,全村的环境面貌实现了“四变”。我们抓住这一典型,除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及网络媒体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外,还组织各乡镇的村级精神文明协会代表进行考察学习,并很快在全市推广。

  二、弘扬美德,打造文明乡风

  为弘扬农村传统美德,促进农民诚信意识的提高,并积极化解农村矛盾,维护群众团结,五常市一些村级精神文明协会组织开展了“和谐家庭”、“模范村民”、诚信模范户、五好家庭模范户、邻里团结模范户”、“遵纪守法模范户”、“十星级文明户”等为主要内容的评选活动,提高居民遵纪守法的意识,规范诚实守信行为,改善人际关系,革除陋习,崇尚科学。

  一些村级精神文明协会还把婚育、殡葬、子女教育、老人赡养以及禁止赌博、迷信活动和大操大办等方面写进《村规民约》,由协会进行监督实施。比如过去的农村,村民们不登记就结婚是常有的事儿。为引导村民登记持证结婚,一些精神文明协会规定,凡是持证的,就奖励100元,并由协会司仪主持婚礼、秧歌队登门祝贺;如果是晚婚者,奖金增加一倍。村民家办丧事,补助家属200元,结婚家庭都以能得到协会操办婚礼为荣耀。由此,形成了文明健康的新风尚。一些精神文明协会把会员的入会条件与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规定村民入会必须符合三个标准:一是家庭和谐,标志是“夫妻和睦、孝敬父母、子女不辍学”;二是不赌博;三是讲诚信,即“银行无陈贷、村上无陈欠(有陈欠但有还款计划)、不欠社会抚养费”。“苛刻”的入会条件,不仅保证了协会队伍的整体素质,而且使广大村民以入会为荣,调动了村民入会的积极性。

  在精神文明协会的努力下,五常市农村的道德风气有了明显改善,各类纠纷、治安、刑事案件也逐渐减少,村民安居乐业,家庭和睦团结,邻里友爱互助,涌现出了二河村、三河村、裕民村、兴利村、万宝村、七星村、政新村等一大批省市级文明村。

  三、民主决策,解决疑难问题

  五常市在引导村级精神文明协会的工作方法上,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一些村的精神文明协会针对农村普遍存在的“一事一议”难现象,组织会员对环境改造、经济管理等方面广泛开展讨论,使“一事一议”不再是难题,成了例行的制度。议事内容也不再停留于植树造林、农田基本建设、道路整修、卫生清理等筹资筹劳上,而是延伸到庭院改造、美化家园、老人赡养、计划生育、移风易俗、扶贫帮困及疑难遗留问题解决、机动田发包、公益事业建设等方面,所有村民关注的问题都可以摆到桌面上,大伙公开评议,为新农村建设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有效解决了农村筹资筹劳问题。

  通过“一事一议”,不仅解决了农村诸多“老大难”问题,而且也促进了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和人居环境的改善。目前,五常市所属260个行政村全部开展了“六个一”工程建设,即每个村有一个阅报栏、一个休闲广场、一个演出舞台、一个综合活动室、一个农家书屋、一个农民技术学校。“四旁”绿化200000延长米,建沼气池1000座。建设集约化养殖小区面积200000平方米,养殖小区为沼气站提供了原料,产生的沼渣和沼液又为种植业提供了优质的有机肥,既为村民提供新型的清洁能源,改善人居环境,又拉动了养殖业发展,同时为发展绿色农业创造了条件。

  四、传播科技,提高致富本领

  为了使村民们养成有问题先咨询的习惯,改变过去的生产盲目性或遇到矛盾往往义气用事的状况,各村精神文明协会都成立了科技书屋、农民技能学校、秧歌队和小剧团,有条件的村协会还创办了网站、村报,大部分协会每年都举办全民运动会,让村民玩儿得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情趣,提高生活质量。

  为了更快更好地带动农户增产增收,五常市在建立互助机制上大做文章,使团队的优势得到了充分体现。五常镇远景村精神文明协会在养殖上下大力气,形成规模优势,使农户增收节支,他们实行了六个统一:就是统一计划指导、统一科技培训、统一规范管理、统一疫苗防疫、统一购进物资、统一组织销售,达到了以强扶弱、共同发展的目的。通过协会的团结合作,不仅增加了农户的收入,而且拉近了干部和群众的距离,使干部和群众能够相互理解和支持,进而促进了村里各项公益事业的发展。

  为了发挥科技辐射、信息传播的作用,及时了解、掌握国内外最新市场动态,牛家满族镇二屯村精神文明协会先后派会员参加了荷兰英特威公司、美国海博乐特公司的技术交流会,多次去上海、寿光、莱阳、平度参加国际菜博会、农博会、农资种子交易会、农业技术推介洽谈会、村社论坛会、全国农村经纪人培训班等,学习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知识,不断提高了科技文化知识和业务素质,在共同的交流中,会员的思想不断更新,掌握的信息不断增多,以方便给其他会员及村民传播更先进农业理念和农业知识。协会还组织会员分期分批参观了省科技示范园区,学习了哈尔滨市红景村特色菜种植经验,邀请东北农大讲师为村民传授五大农作物高产新方法,进行技术培训和销售指导。精神文明协会组织的参观、培训、学习活动,使大家的思想觉悟不断提高,农业信息和农业技术不断增长,学到了好经验、好方法,为我们五常市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增添了精神文明协会的发展后劲。

  我们通过组建村级精神文明协会,不仅提高了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而且促进了村级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的改善和人际和谐,实践让我们体会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强化农民主体地位和农民自主意识、责任意识,只有这样,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才能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作者:    来源: 黑龙江省文明办     编辑: 李芊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