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妈妈”和她的400多个新疆娃儿
http://heilongjiang.dbw.cn   2016年05月08日 15:54:39
订东北网彩信手机报,移动发KTDBW到10658333,联通发DBWY到1065566600,电信发DBWY到10628999。
东北网手机版 3g.dbw.cn

  2012年,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开始承担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预科教育任务,年近50岁的秦桂芝被任命为新疆学生的辅导员。三年多来,在工作中,她始终坚持“平等、爱护、融入”的理念,把全部心思和感情都投放在学生身上,用爱心和真情跨越地域,将民族团结、民族和谐的“种子”植入学生的心中,被新疆学生及家长亲切称为“秦妈妈”。

  如今,“秦妈妈”已经有了400多个新疆娃儿。她带动同事们组成了育人团队,共同承担着教育管理服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任务,并在学院的支持下成立了“秦桂芝工作室”,通过这一平台,将学院自身创造积累的经验传递给省内乃至国内其他有教育管理服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任务的高校,释放着高校育人合力的价值。

  2014年末,以秦桂芝同志为代表的教育管理服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团队的育人工作,先后得到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时任国家民委主任王正伟,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及黑龙江省多位领导的批示肯定。两年来《光明日报》、《中国民族报》、《中国教育报》等十余家媒体报道了秦桂芝的先进事迹。2014年,秦桂芝被评为“2013—2014黑龙江省高校教师年度人物”,2014年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2014年“感动龙江”年度人物提名奖、2014年黑龙江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2015年黑龙江省直机关“五一巾帼奖”个人、2015年“龙江最美人物”(教师)等荣誉。

  六字育人理念培育民族团结的“种子”。“平等、爱护、融入”是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在教育管理服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工作中一直坚持的工作理念,秦桂芝老师就在自己的点滴工作中践行这一理念。新生入学时,秦老师第一时间将学生们安全地接到学校;从学生入校的第一天起,秦老师就吃住在学院。2013年,除去寒暑假,她住校时间多达228天。在每天的“早班会”、每周的“班例会”、每周两次逐个走访学生寝室中,她了解学生情况,及时解决学生的困难和困惑。学生生病了,无论多晚打电话,她都会第一时间赶到身边。2014年5月18日,来自新疆的学生热依汉古丽·帕尔哈因胸积水紧急到哈尔滨市242医院住院治疗。得知热依汉古丽因家庭困难无力承担住院治疗费用,秦老师为其缴纳了2000元住院费。学院师生闻讯后积极捐款,共募集11581元。热依汉古丽痊愈出院后,向学院提出将剩余的捐款作为爱心基金,用于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各民族学生。6月29日,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成立以院长为主任的基金管理委员会,目前,基金已收到社会各界捐款20余万元,已有12名学生获得资助。

  融入是育人的基本目标,语言是增进各民族学生沟通的基础。为了增进学生的普通话水平,秦桂芝老师将每周二、四下午定为聊天时间,同普通话水平好的学生作为志愿者,陪新疆籍学生聊天。学院还推进“双语”互学动,通过语言的相互学习,增进相互了解。为鼓励学生融入学院大家庭,秦老师还创新了班级的主题团活,以开放式的态度,鼓励学生邀请不同班级、不同专业、不同民族的好朋友一起参加。她还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开展志愿活动,进行歌舞表演,真正让新疆籍学生融入龙江百姓生活,也让黑龙江各民族人民在真实的接触中,美新疆之美。

  六字育人原则让各族学生在校园内展现自己优点、特长,让学生们在一点一滴间感受着同样的温暖,像石榴籽那样紧抱在一起。

  “四个不间断”育人模式保障育人质量。学生在校的时间是有限的,针对如何保障在放假时、离校后的育人工作的问题,秦桂芝老师和她的育人团队根据三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了“四个不间断”育人模式: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间断、在校教育与假期教育不间断、高中教育与预科教育不间断、预科教育与本科教育不间断,让仅在校一年或两年的预科生在学院的民族大花园中更好地学习和融入,保障育人质量。

  从学生收到录取通知书时,育人工作就已开始。一封信、无数条短信,刚刚走出高中校门的学生虽未与秦老师谋面,却已搭起了心灵情感的桥梁。放假回家,学生返回新疆时带回精心录制的视频“秦妈妈说给亲妈妈的话”。秦老师在视频里介绍了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学习情况及学院开展的各种活动。开学时,学生会带着亲妈妈的回话一同返回学校。除了这样的视频家访,还有电话家访、信函家访和实地家访。2015的1月22日至2月2日,秦桂芝老师只身远赴新疆阿勒泰地区,走访了11个学生家庭,与家长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的同时,把学院对学生的关爱和对家长的问候送到了新疆,实现了“走进新疆、走进新疆家庭,走进新疆学生内心世界”。新疆籍少数民族预科生在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的学习时间仅有一年,学生学习期满就进入其他对口高校,她会定期回访,通过对学生毕业前与目标大学的实质性对接和毕业生跟踪教育,把预科教育和大学教育形成一个整体。

  创立“秦桂芝工作室”,探索高校合力育人。以秦桂芝同志为代表的学院教育管理服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团队注重总结和探索在内地少数民族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中的好做法,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管理模式,省内相关高校也积极与之加强交流协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2014年6月,在黑龙江省民委和教育厅的支持下,秦桂芝工作室成立,目的是让高校形成合力育人,学院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把自己创造积累的经验传递给省内乃至国内其他有教育管理服务新疆学生任务的高校。

  秉承着“培养民族团结的种子,创造民族团结的经验”的光荣使命,秦桂芝老师和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育人团队的同志们共同努力实践的目标是:让每一位在学院学习的孩子,都孕育出民族团结的基因,都成为民族团结的种子,都植入民族分裂的疫苗、产生民族分裂的抗体,使学院成为创造民族团结经验的基地,让这些孩子在民族大爱的哺育下拥有健康的心灵,成为一枚“种子”,有朝一日回到家乡,在祖国的大地上结出民族团结、民族和谐、民族进步的果实。

作者:    来源: 东北网     编辑: 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