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产业报国的大工匠——汽轮机技校毕业生、哈电集团汽轮机公司高级技师董礼涛
他是汽轮机公司唯一一名27岁就成为高级技师的工人,打破了汽轮机公司高级技师年龄最小的纪录;他参与加工制造了国产首台30MW燃压机组,摘取了装备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他只是一名普通的一线工人,却先后有120余项技术攻关应用到生产实践当中,为公司创造了6000万余元的经济效益;他的事迹与水稻专家袁隆平一同被编入中国青少年教育丛书《共和国的建设者》,成为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他就是董礼涛,今年44岁,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二分厂三工段四班班长。秉承着“从制造大国成为制造强国”这个所有中国产业工人共同的梦想,董礼涛把铣削加工作为不懈奋斗的终身事业,参加工作27年,刻苦钻研,锐意创新,业绩卓著,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大工匠。
汽轮机技校毕业的董礼涛走进了具有共和国长子之称的汽轮机厂,成为一名铣工学徒,每天干的就是在机床上用铣刀对各种零部件进行平面、沟槽、孔洞的加工。虽然岗位普通工作枯燥,但进厂27年来董礼涛一直坚信,功夫不负有心人。同样的机床,别的铣工可以将孔洞尺寸误差控制在0.5mm范围内时,董礼涛想的是自己能不能将它控制在0.2mm的范围;别人将部件表面粗糙度打磨到6.5时,他则瞄准了更高一级的3.2乃至1.6的粗糙度。为了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他利用业余时间开始了大学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习,并取得了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本科学历证书。
在车间,师傅很喜欢这个徒弟。董礼涛非常勤快,他在完成常规工作后,还经常主动去接触一些对于年轻职工来说是“超级别”的产品加工件,并提出令师傅认为是大胆的、非常规的加工方法。他的一些独具匠心的铣工加工方式,打破了常规,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短时间内,他成了创新的“新秀”!
付出总有回报。他开始参加公司工会开展的职工技术比武活动。自此,哈汽公司职工技术比武的铣工工种榜单上,董礼涛的名字连续几届占据冠军宝座,并先后获得了公司“铣工状元”、“技术大王”等荣誉称号,最终,公司迫不得已不允许他参赛,目的是留给其他的参赛职工一些机会。随后,他代表哈汽公司参加了哈尔滨市、省国资委、黑龙江省等不同级别的职工技术大赛,均获得了耀眼的成绩。
2007年,哈汽公司在职工技师协会成立大会上,首次以董礼涛个人名字命名了“董礼涛——超超临界百万机组主汽阀阀杆键槽加工法”,并向全公司推广。
哈汽公司二分厂设备升级改造,董礼涛被调到了XK778B数控卧式铣床工作。董礼涛不负众望,短短一个月内,他就熟练掌握了数控机床加工的操作要领,他参与完成的“拉筋套筒加工”科研项目获得了哈汽公司科技进步奖。他试切成功的百万机组的转子弧段围带加工,从刀具选用到工装设计,他攻克了一道道难关,改变了公司对该产品依赖外购或外协加工的被动局面,为公司节约了大量资金。同时,他有效利用了现有的设备资源,创造性地将原来需要五轴数控铣床加工的工件,改用三轴数控铣就可完成加工,降低了加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机会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2009年,公司派董礼涛远赴德国,去学习五轴联动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的操作。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钻”劲儿,董礼涛很快掌握了机床的使用方法,在公司引进这台新设备后,承担起公司燃压机组、重点工程机组等重点项目核心部件的加工任务。值得一提的是,在加工158机组过程中,每台份中仅转子装配件斜齿汽封弧段就需要242块,而这个装配件是公司目前无力加工的,没有图纸参考、没有工装夹具,一直依赖外协加工,这道工序的外协加工费,每台份需要支付80余万元,成为公司生产加工中成本居高不下、难以逾越的鸿沟。董礼涛根据新机床的特点,开始自行设计成套的系列化夹具,制定独特的加工方案,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难题,为公司节约下大量资金,使高新设备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利用。
“我喜欢这台机床,它加工出来的产品就像工艺品一样精致完美。我要用它加工出更多更精的产品,助力公司转型发展,助力中国实现制造强国之梦”谈起新机床,董礼涛一脸的兴奋。
董礼涛的创新远不止这些,在国产首台65万千瓦核电汽轮机、国产首台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汽轮机、国产首台30MW燃压机组以及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等一批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高端设备中都凝结了他的心血。
挺起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脊梁,挺起国有企业的脊梁。如今的董礼涛,已经是一名名副其实的大工匠,但他始终不忘最初的这个梦想,他也明白这个梦想光靠他一人远远不够。
2006年,在“黑龙江技师培养高层论坛”上,董礼涛的发言,得到了与会专家和领导的一致好评,展现了当代哈汽优秀工人的风采。
2007年,哈汽公司成立职工技师协会,董礼涛受聘为技师协会理事。在这个平台上,他充分发挥出高级技师的引领作用,积极参与协会的各项技术攻关。
2008年,他组建了“董礼涛铣工工作研讨小组”,带动了身边一批人,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技能氛围。在公司工会的“名师带高徒”活动中,他的徒弟吕慧宇,在不同的技术比武大赛中脱颖而出,获得了铣工工种比武冠军头衔,并晋升为技师、高级技师,成为生产中的骨干力量。
2009年,他将多年来的铣床加工技法汇总梳理,在公司工会的帮助下,汇编成册,在公司内推广使用,成为了哈汽公司生产一线铣工的实用加工指导书。
2014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命名了“董礼涛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承担公司生产的常规火电、核电产品、燃压机组和重点工程产品部件制造攻关任务。工作室的创新成果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获得6项专利。2015年,在公司创新评审的十个项目中,有五项是工作室的成果。他带的徒弟在省、市比武中,成绩优异,获得晋升技师资格。
董礼涛,先后获得了黑龙江省首届龙江技能大奖、黑龙江省国资委系统劳动模范、黑龙江省劳动模范、全国机械冶金行业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正如董礼涛所说,从制造大国成为制造强国是所有中国产业工人共同的梦想。作为产业报国的大工匠,董礼涛正怀揣自己的梦想,在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征程上大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