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邻里关系要以道德建设为核心,那么,作为一个现代公民,在处理邻里关系方面应该奠定哪些道德规范、履行哪些伦理义务呢?在我件看来:
第一,信任和睦。如上所述,现代邻里关系主要是一种陌生人关系,因此,彼此的猜忌防范心理很重,这在某种意义上是中国社会人际间信任度低的表现,这种猜忌防范心理又反过来影响了人们邻里交往的愿望和热情。因此,建立信任就成为建设现代邻里关系的必要道德前提,那么,如何建立这种信任关系呢?人们之间的信任关系是在交往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因此,一切开头都是要推动邻里间展开积极的沟通互动交往活动。郑州开展的“敲一扇门,聊一会儿天,解一份忧,吃一顿饭,帮一个人”的活动,就是努力推动邻里间的交往,只有在交往中释放善意,才能逐步建立起邻里间的信任关系。另外,现代邻里关系仍然要以和睦为价值目标。实践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远亲不如近邻”,“内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济。” “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这些都是我国古人处理邻里关系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一种道德优良传统,值得我们今天继承发扬。和谐和睦的邻里关系不仅是我们幸福生活的条件,也是我们社会归属感的依托之一,使我们有精神家园之感,因此,和睦仍然是今天邻里关系建设的最终目标。
第二,友善尊重。建立信任是前提,追求和睦是目标,那么,友善尊重则是处理邻里关系的基本道德态度。与人为善,与己为善,只有以真诚、热情、友善、礼貌的态度亲仁善邻,才会形成人与人之间温馨和谐的关系。设想,见面连个招呼都不打,老拉着个脸,似乎邻居都是仇人,如何能搞好彼此的关系?汉民族似乎面冷,或者对别人有防范心理,在社区内、在电梯间,似乎主动打招呼的人不多,而在国外,无论是晨练相遇,还是在如电梯这样的环境里相遇,无论是认识还是不认识的人都会主动向你微笑并主动打招呼,这小小的举动,释放出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值得我们借鉴。所谓尊重不仅是礼貌意义上的,也不是传统道德所讲那样要讲尊卑秩序,在现代语境里,这里所谓的“尊重”主要是尊重邻人作为一个平等的公民的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以往我们传统道德建设的精神渊薮比较重视仁爱的情感资源,在现代陌生人社会,与其强调人们之间的爱还不如首先要强调对他人即另一个平等主体的人格和权利的尊重。不仅要重视爱心的扩充,更要注重对义理的尊重和遵守。与其有所为,先要有所守。要爱别人,但要先不害别人即不侵犯别人的权利,不因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打扰和麻烦。
第三,守规相助。所谓守规就是遵守公共生活规则,这实际上是上述公共精神的规范落实。由于现代邻里关系是由住在公寓楼的住户构成的,即使单体别墅,也是成小区整体建设的,很少有独院独户并与邻居有相当距离的别墅,因此,住在公寓自然要遵守相应的公共守则,如不能随意占用楼道等公共空间,以免给别人的生活带来不便,又比如,不能在清晨很早或者晚上很晚的时候还把自己家的音响声音搞的很大,以免影响别人的休息。又比如,在乘电梯和公共区域如花园等地应抱好或牵好自己的宠物,以免吓着别人等等,只有自觉遵守这些公寓社区的公共生活规则,才会避免邻里矛盾的发生,才会有一个良好的邻里关系。邻里相互帮助,曾经是我国人民的优良道德传统,随着个人主义价值观的盛行和社会发展、家庭自我保障能力的增强,日常生活中借物借钱的事似乎在新的条件下是很少发生了,这固然是社会的进步,同时也使我们失去了传统的一借一还之间的邻里的人情交往。社会的变化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也不能强勉人不需要借东西非得去借东西,但在某些紧急时候、如半夜邻里生急病需要救助等需要帮忙的时间场合,我们还是应该尽可能伸出援手,互相帮助。最近人口学研究养老的某些学者提出,随着中国社会老龄社会的日益加深,是否可以采取一种邻里社区中的小老年人养老老年人的模式,这和中国古代的侍丁制度有相似之处,也不失为一种社区邻里养老的新模式,也说明地缘关系的相近性,构成了我们相互帮助的有利时空条件,邻里之间的相互帮助不是没有这样的需要,而是我们能不能奉献爱心、伸出援手去互相帮助。
第四,尽责奉献。社区之间人与人关系是广义上的邻里关系,或者说是邻里关系的扩大,因为,两者都是基于地缘关系而建立起来的,只是相距空间范围大小不同而已。因此,建立和睦的邻里关系,还要求我们对社区尽到一份作为居民的责任,奉献自己的精力、体力、智力,多多参与社区的文化活动,这正如我们前面所说,是公民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之一。对社区的尽责奉献是纯粹义务的自愿者行动,这恰恰体现出该行为的纯粹道德性质,人的存在不仅是一种生存的、谋利的活动,从事自愿的道德活动,这正体现了一个人的社会属性、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我们常常在国外可以看到,有很多人在从事纯粹道德性质的义工,近年来,我国的义工和自愿者也越来越多,在这种道德活动中,人们释放出自己对他人、社会的一份关爱,也提升了自己的品位、格调,展示了自己人生的价值。我们不仅要对社会尽这份责任,而且应该对社区邻里尽这份爱心和责任。应该说社区是我们生活栖息的地方,更应该有强烈的文化认同感。社区的文化活动,无非也是为了建设更加和谐的邻里关系,使我们的生活更有意义、更有品位、更有文化,因此,我们每一个生活在社区的居民都应该对社区尽这份责任,尽这份责任实际上就是为乡亲邻里奉献一些自己的热枕、关爱,付出自己的时间精力、体力和智力。马克思曾经对幸福有一个定义,幸福就是人的体力和智力都得到了充分发挥。我们每个人如果能把自己的体力智力、爱好特长无私的奉献给社区,这不仅能推动社区的文化建设,促进和睦邻里关系的形成,也可以使我们自己感到幸福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