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邻居节”活动
全面建设“三个适宜”现代文明城市
——在全省“邻居节论坛”会上的发言
中共哈尔滨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朴逸
2008年7月18日
各位领导、专家,各位代表:
大家下午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共哈尔滨市委、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对中央文明办领导、各位专家以及兄弟城市各位代表出席在哈尔滨召开的全省“邻居节论坛”活动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诚恳地希望各位领导、专家以及各位代表在我市工作期间留下宝贵的指导意见。
多年来,我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始终开展得比较活跃,工作基础扎实,群众参与广泛,效果比较明显。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市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打造“三个适宜”(适宜人居、适宜创业、适宜人的全面发展)现代文明城市的目标,按照“突出活动主题、创新工作载体,加强典型引导、广泛动员群众,创建文明城区、营造社会氛围”的工作思路,注重在培养市民思想道德素质和提高群众性创建水平上下功夫,促进全市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有了新的提高。特别是在省文明办的具体指导下,2005年以来,我市连续四届开展的以“相识、相知、相信、相助”、“真情连你我,和谐进万家”为主题的“邻居节”活动,是我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映我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成果的一个缩影。“邻居节”活动,既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明素质,增进了群众之间的相互了解,形成了融洽和谐的邻里关系,为全社会树立了良好的文明风尚,维护社会稳定,化解诸多基层工作矛盾,为促进我市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下面,结合我市几年来开展“邻居节”活动的实践,谈一谈我们的体会与思考。
一、坚持“邻居节”经验,促进活动深入发展
“邻居节”活动是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是社区邻居们为了丰富家庭和社区生活的文化节日活动,是社区和谐邻里关系的表现形式。通过“邻居节”活动,活跃了广大群众的社区生活,培育了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消除了“老死不相往来”的高楼效应,促进了和谐邻里关系的发展。这种和谐邻里关系是社区和谐的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社区人际关系的和谐,才能形成和谐社区,只有形成和谐社区,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1、“邻居节”活动已成为我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重要内容。“邻居节”活动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新人,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几年来,我市“邻居节”活动突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建设和谐文化、开展学习道德模范活动等战略任务,引导人民群众深刻认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投身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进一步形成了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和道德规范。
2、“邻居节”活动已成为我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重要载体。“邻居节”活动的显著特点,就是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载体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求。几年来,我市“邻居节”活动突出“四建结友”(“爱心门铃”结友、“雷锋信箱”结友、“互助绿卡”结友、“开心广场”结友)、“五手互动”(“邻里相见招招手,彼此主动互问候;谁有困难帮帮手,真情关爱做朋友;美化环境动动手,齐心共把美景留;社区安全联联手,防火防水防盗偷;文体活动牵牵手,笑满庭院歌满楼”)、“六个百”()、“社区三日”(“邻里敲门日”、“义务劳动日”、“扶贫助困日”)等载体活动;突出文明礼仪进社区、“邻居节”论坛、“我心中的邻居节活动”理论研讨、邻居恳谈会、邻里百家宴、趣味运动会等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的落实,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文明礼貌的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逐步形成和发展。
3、“邻居节”活动已成为我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重要途径。“邻居节”活动的最大特点在于群众性,它源于群众,根基在群众,主体是群众,目的也是为了群众。几年来,我市“邻居节”活动引导市民自觉维护社区环境,爱护市政设施,树立“社区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主人翁意识。以“净化、美化、亮化、文化”为内容,全市已建成“党员楼道”、“雷锋楼道”、“书画楼道”、“花卉楼道”、“摄影楼道”等特色各异的“绿色楼道”3600多个;组织群众讨论制定了《社区文明公约》、《大院文明守则》,一些社区还组织了“红领巾护绿队”、“夕阳红服务队”、“党员志愿者监督岗”等队伍,加强对社区环境的管护。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和谐社区建设,也使群众在参与中提高了文明素质。在评选“十佳社区好邻里”、“十佳社区形象代言人”过程中,将评选的权力交给群众,由社区居民代表作评委和公证人,让群众自己评选心中的好邻里。因此,我们推出的“邻居节”活动典型,都具有很强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它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把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四有”新人、提高人的素质、改造社会、移风易俗的根本要求,同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推动解决人们关心的具体问题结合起来,反映了群众的利益和愿望,使群众得到益处,易于参与、乐于参与。
4、“邻居节”活动已成为我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品牌”。现在“邻居节”活动已成为我市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我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品牌。几年来,“爱心门铃”、“爱心超市”、“爱心卡片”、“爱心志愿者队伍”已成为我市社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道里地德里社区共产党员王广君率先与孤困老人邻居结成帮扶对子,将自家门铃的按钮接到老人家,随时为老人服务。在他的带动下,全市已建起“爱心门铃”2000多个,仅道里区就有400余名党员与困难群众建立了“爱心门铃”。王广君事迹分别在中央电视台《讲述》栏目和省电视台《天舒工作室》播出。社区志愿者义务承担着社区的绿地看护、病孤家庭生活照顾、清理社区卫生和社区安全巡察等活动。目前,全市的社区志愿者人数已达10万余人,成为推动文明社区、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2005年我市首次开展“邻居节”活动当时只有十几个社区,到2008年已普及到全市400多个社区,参与家庭百万户,参与人数达数百万人,成为我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品牌”,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
二、把握内在规律,提升活动创建水平
开展“邻居节”活动,我们以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遵循服务中心、群众主体、提高素质、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等原则,以改造主、客观世界为己任,凸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主题,着眼于培育“四有”新人,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着眼于改善社会环境,转变社会风气,建设美好生活,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邻居节”活动作为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不仅有其自身的内在逻辑结构,而且有其运行和发展的内在规律、特点和原则。深入研究和掌握创建活动规律、特点和原则,是探索和改进创建活动的途径和方法、不断提高创建活动水平、求得创建活动实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1、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胡锦涛同志指出:“全党全国都要增强促进发展的紧迫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充分调动和切实保护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坚定不移地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我们在开展“邻居节”活动中,自觉树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指导思想,在实际运行中,我们把“邻居节”活动渗透到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之中,纳入到全省开展的“迎奥运、迎大冬、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和我市开展的“迎大冬盛会、做文明市民、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之中,通过开展多种实践活动,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集体荣誉感和创造精神,优化社会环境,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通过大力倡导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精神,倡导尊重人、关心人、热心公益、扶贫解困、为人民为社会办事,以及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各个家庭、单位、城市、农村和各行各业,从而以人们群众生活方式的文明化、城市和村镇建设的文明化、行业行为文明化等物化形式,展示出“邻居节”活动的巨大社会效益。只有这样,“邻居节”活动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和无穷的活力。
2、坚持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小平同志堪称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相统一的典范。他在判断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得失,考虑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政策变与不变得失后,总是着眼于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这正是基于他对人民群众的根本愿望和根本要求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相一致的认识。在实践活动中,我们始终遵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在了解群众利益、愿望和要求的基础上,紧紧抓住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把“邻居节”活动的目标、任务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结合起来,坚持每年办几件效果好、影响大的实事,使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地享受到“邻居节”活动的成果。比如:我们着力淡化官办色彩,浓化平民特色,避免“一言堂”。在“邻居节”活动的时间安排上,市里不做统一规定,由社区居民依据所需自行安排。在实际操作中,各地按照群众意愿,既可选择“邻居日”,也可组织“邻居周”。比如去年,道外区从4月15日“助老日”开始,就根据社区居民的要求启动了“邻居节”活动;道里区也是结合端午节在社区居民自发组织下,从邻里“互送一碗棕子、互道一声问候”拉开了“邻居节”的序幕。我们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认真总结和推广他们在实践中创造的成功经验,把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运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内容,最大限度地动员和吸引人民群众参与,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比如:我们及时把社区居民通过“邻居节”活动激发起来的“爱社区、爱家园”的热情,引导到美化社区、建设家园上,进一步推动了居民庭院和小区、社区的环境建设。道外区浴海社区21号院的200余户居民自发组织起来,自己设计、自己出钱、自己动手把昔日的“大杂院”,改造成了“舒心园”。现在这里的居民可以在自己建设的环境里开展“家庭对歌、楼道拔河、才艺大赛、花卉展览”等“邻居节”活动。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邻居节”活动之所以有生命力,就在于它始终扎跟于人民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善于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因此,在具体实践中。我们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群众所想、所需、所忧、所喜的事情做起,让群众在参与和创建美好生活的实践中受益、提高,使人民群众在认知认同的过程中增强对党和政府的拥护和信任。只有及时、准确地了解群众的真实意愿、利益要求和满意程度,才能“知民之所想、察民之所虑、亲民之所爱、为民之所需”,“邻居节”活动才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3、坚持以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邻居节”活动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新人,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对人民群众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培育他们健全的人格、崇高的敬业精神、自觉的法制意识和守纪习惯、良好的社会公德、文明的行为等,无一不是具有深刻思想性活动。因此,我们始终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邻居节”活动的核心内容和中心环节,把理想信念教育、“三个主义”、“三德”、“三观”教育,形势教育以及科普、法制教育贯穿活动的全过程。
4、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开展“邻居节”活动中,必须结合实际,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根据各社区居民构成的不同,在开展“邻居节”活动时,采取了不同方式,找准热点引导参与。在企业型社区,以小区环境整治为热点;在机关型社区,以参加社区公益活动为热点;在商品楼型社区,以邻里相识相知为热点;在城郊结合型社区,以关心农民工子女学习健康为热点。由于抓住了这些热点,也就激活了社区居民的热情,“邻居节”的参与面也就有了坚实群众基础。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符合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坚持搞好社情民意,适应群众接受能力。突出特色,量力而行,避免急于求成,坚决防止形式主义。5、坚持系统工程,形成综合治理。“邻居节”活动是一项包容量大、涉及面广的社会系统工程。其综合要素既包括教育内容、方式方法、阵地载体、领导体制、运行机制、机构队伍等方面,又与经济发展、体制改革、法制建设、城乡管理、文化发展密切相关。这就要求我们把总体规划,明确创建目标、重点任务、品牌项目以及实施步骤,纳入城乡发展规划,纳入基层组织建设体系,纳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管理体系,使“邻居节”活动形成良性循环的系统。“邻居节”活动着眼于解决与群众利益攸关的热点问题,它往往不是孤立的精神文明建设措施,而是“务虚”与务实、软件与硬件、教育与管理、“德治”与法治、生产与生活、主体与客体、解决思想道德问题与解决现实利益问题等的紧密结合、有机统一,因而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在实践活动中,我们综合运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力量,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量,舆论的引导力量,道德的约束力量,文化的渗透力量,科学的启蒙力量,环境的熏陶力量,家庭的感染力量,制度的规范力量,法律的强制力量,领导干部的榜样力量等等,只有这样,“邻居节”活动才能富有成效。
三、坚持求实创新,永葆“邻居节”活动的生机与活力
“邻居节”活动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新阶段的一个新生事物,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载体的一个创新。它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指导新实践,求得新发展的过程。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我国的经济成分、社会生活、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等出现多样化的情况;面对信息时代、网络技术迅速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的思想观念必须适应变化,跟上时代,综合创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实践观点,强化创新意识,努力在创建活动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进行创造性的改进,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群众观点,适应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现代社会的发展,不光是满足人的物质生活需要,还要满足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身心健康的需要,全面提高人的素质。“邻居节”活动,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二是坚持不断创新载体,适应群众参与活动的习惯。“邻居节”活动,由于其融合了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稳定等诸多内容,又具有趣味性、参与性、广泛性等特点,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的肯定和喜欢,体现出在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作用,成为创建和谐社区的重要载体。
三是坚持自我教育的原则,突出提高群众素质的主题。“邻居节”活动,突出“自教自助自娱自办”的特点,人民群众在享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文化生活、身心健康等方面的素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是坚持从基层实际出发,发挥政府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由于现在处于经济转型、社会转轨时期,政府各部门要依托社区这个平台,把自身的管理触角伸向基层,才能使社会矛盾在基层得到有效的调节和控制。“邻居节”活动,恰好搭建了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通过活动,增加了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营造了一个稳定祥和的社会环境。
五是坚持促进和谐这一主题,着力抓好建设新型的邻里关系。现代社会由于居住环境的改变、社会竞争加剧等因素,社区群众间的交流越来越少。“邻居节”活动,恰恰为社区群众创造了相互认识、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沟通平台,确立了新型人际关系的基础。不仅邻居之间,而且群众与社区工作人员之间也有了新的了解,为社区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时代在前进,科学在飞跃,人类在进步,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永远不会完结。“邻居节”活动作为人民群众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创造性伟大实践,必须与时代共同进步,与科学同行。只要我们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邻居节”活动就一定能够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文明活动而载入新的史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