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伟37岁,人的一生应该是有价值的,还应该是精彩的。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幼教工作者,祖国的花朵—孩子一直是她的挚爱。
18年来,于伟在新青幼儿教育这片热土上,执着地追求着,探索着。今后还要经过不懈努力,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更加精彩,更是要努力地为这片天地增加更多的美丽。
在常人眼里,幼儿教师是一个身兼孩子王、保姆双重角色的职业,工作平凡而又琐碎、单调而又无趣。既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壮举,也没有惊天动地的感人事迹。
1988年于伟考入了哈尔滨市幼儿师范学校,两年来的学习生活使她深深的爱上了幼儿教育事业。临毕业之际,面对五彩缤纷的城市生活,她也曾犹豫过,可是潜意识里一股无形的巨大力量推动着她放弃了在大城市里工作、生活的优越条件,回到了家乡——新青这个生她养她的地方。
在家待分配期间,于伟发现新青这个拥有5万人口的城镇,除了有一个区里办的幼儿园以外,却没有一个作为补充的个体幼儿园,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她决定试办一所属于自己的个体幼儿园。
开办幼儿园,这在九十年代初期,确实是一个惊人之举。当时有人冷言冷语:“于伟,别傻了,放着正式的国家干部不干,开什么幼儿园呀”,“区里有大幼儿园,谁家孩子还上你那个小幼儿园”……她听后微微一笑,信念不变、决心未改。
为了学习办学经验,她先后到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和山东威海等地参观学习。几个月的学习期间,于伟执着的精神感动了外地的幼儿园老师和领导,他们纷纷把自己的宝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她。
在此期间,区教委、区妇联和区有关领导的重视、支持,使她更加坚定了办好幼儿园的信心。
可是,创业难,难就难在启动资金上。她动员父母拿出多年的积蓄,再向亲朋好友借款,筹集到二万多元钱。为了减少办园风险,多次找同学、老师及有关领导一起论证、探讨办园路子。为了节省资金,她利用自家的三间房子做活动室、厨房和幼儿教室。有时候,既要当采购员,还要当装卸工……,经过短时间的筹备和辛苦的劳动,逐步使幼儿园教学、娱乐、生活等方面的设施基本符合了教育部门的要求。用尽了积蓄还借了一大堆债,效益怎么样?幼儿园能不能办下去?于伟着实捏着一把汗。但要干就要干好,要办就要办长,她抱定了“办园高标准,育才高质量”的宗旨,在自己的生活方面,克勤克俭,但是在孩子身上花钱,她从不含糊,投资了七千多元钱给孩子的活动室安装了暖气,夏天宁可自己的屋里闷热,也要给孩子安上电风扇;投资一万五千多元,从上海购买了玻璃钢转盘、海洋球、滑梯等大型玩具;先后购买了800盘磁带、上千套图书,还订购了《幼儿教育》、《学前教育》、《美术启蒙》、《幼儿园学与玩》等10多种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