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延寿县城乡,一提起中药材合作社社长张艳华的名字,可谓是家喻户晓。今年56岁的她,作为延寿县唯一一名出席北京奥运火炬传递哈尔滨站传递的女性火炬手,张艳华再次为全县人民的荣耀。这位普通的农村妇女用壮丽的年华,创新的举措诠释着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事业,无愧于这片热土的壮志与情怀。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农村妇女成功创业的足迹……
无悔的抉择
张艳华原本是延寿县玉河乡玉河村的一位普通回乡青年,高中毕业正赶上“十年浩劫”,她便回乡务农,那时的农村经济非常落后,就连简单的温饱也难以解决。成家之后的张艳华家里很穷,上有老,下有小,七、八口人靠生产队挣工分艰难度日,那时,全家老少吃的是粗粮淡饭,住的是低矮土房,穿的是带补丁的衣衫,日子过得相当艰难。
面对艰苦的生活,她不甘于命运的摆布,曾多次努力、多次抗争,希望都化作了泡影……..时光一晃过去了近八年,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犹如一夜春风给她的家乡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张艳华的心扉再次萌动,开始用勤劳和智慧编织着属于自己的未来。在种好地的空闲,她走南闯北探索致富项目。不久,她离开家乡,在县城东挪西借,花几十万元买下了县文化馆二楼,破天荒地开起了“乾翔饭店”,这在当时不能不说是一次冒险。几年的努力和付出,终于让她得到了回报,挣钱了,她和家人格外的兴奋不已。事业的成功并没有让她就此止步,她想:开饭店只不过是小打小闹,要想挣大钱,必须重新选择致富项目。听别人说,中草药是中华民族享誉世界的瑰宝,随着自然生态人为地破坏,中草药才越来越少,人工种植成为当今一条致富极佳的渠道。于是,她在别人徘徊观望之时,在家人的大力支持下,在延寿镇乾翔公园包下一块土质肥沃,水源充足的地块作为中草药种植试验基地,开始了长达十年艰难的探索收获之路。
创业的艰辛需要极大地付出,常人无法体会其中的经历。在这期间,张艳华经营过木材,开过酒店,试办过公园,直到了2001年,她的中药材种植才算有了一定的规模和效益,也在这时,她感到机会来了,她要放开手脚准备大干一场,用三、五年的时间,让她的基地成为致富的产业龙头。她还利用自己熟悉中药材生产经营,于2001年8月在全县创办了第一家中药材合作社,建立了延寿县乾翔地产中药材开发公司,自己当起了总经理。如今,当你夏季来到延寿,一块块田园,一片片山地,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的五味子、平贝等;红树果实挂满枝头,药果飘香,一派喜人的景象,人们无不翘起大拇指夸奖是张艳华为他们创出了一条致富路。延寿的中药材产业已经遍布城乡,延寿县中药材合作社广纳种植户,产、供、销经纪人比比皆是,会员已经发展到2100多人,仅农村妇女就有1480人,她们占会员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已开发中草药20多个品种,相继带动2000多户农民种植,全县种植面积达15000亩,年创产值1600万元,为农户增收1000万元。延寿县政府已把生产中药材列为振兴县域经济的六大主导产业之一,同时,把中药材合作社列为牵动中药材产业发展龙的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
合作的力量
中药材种植作为一种农村致富的新兴产业,发展历史只不过10余年左右,然而,短短十年延寿人已经感受到了其带给人们丰厚的收益,这其中浸透着张艳华辛勤的劳动和付出的汗水。
为了壮大产业,实现药材种植规模化发展,让项目、技术、资源、资金最大限度的优化整合,张艳华可谓是绞尽了脑汁。她率先创办了中药材合作社,高薪聘请农业专家做技术顾问,破解药材生产中的难题,手把手地教中药材合作社的社员种植技术,她和她的社员们一边搞示范,一边抓生产,一边闯市场,一边搞调研,大力开发市场前景好,比价高的药材品种。她经常带领社员们顶风冒雨,贪黑起早走村串户,把妇女姐妹的炕头当作课堂,把田园地块当作合作交流的地方,谈好处、论经营、讲科技、搓技艺,传经论道,乐此不彼,她先是自筹资金50万元建成了200亩药材基地,引进药材种植示范品种五味子、平贝、板蓝根等20几个品种,同时,采用了大棚种植,畦田栽培、喷灌垄作、育苗移栽等多种先进技术,开展了一系列高产高效试验,给全县中草药生产示范牵针引线,示范指导。她又在全县9个林场33个重点村培育了110个中药材科技示范户,带动辐射千余农户发展中草药。为了拓宽药材市场,她多次自费赴吉林、辽宁、河北、安徽等地考察取经,调查行情,打开销路。在她的不懈努力下,中药材合作社已和11家药厂签订了长期供货协议。张艳华的中药材合作社上联市场,下联农户,从根本上解决了千家种植千家卖,千家经营千家难的问题,合作社成为了中草药社员的感情沟通基地,技术交流的平台,科技致富的靠山,她和社员们尝到了合作经营的甜头,中药材合作社充分显示了合作经营的无穷魅力。
无私的奉献
张艳华常说“一花独放非胜景,百花齐放春满园”。她致富不忘姐妹,不忘乡亲。多年来,她把自己掌握的中药材种植技术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了当地的种植户和乡里贫困的姐妹。寿山乡东兴村王臣家人多地少,家中欠下外债10多万元,全家度日艰难。张艳华得知后,几次到家帮助发展五味子项目,去年获纯收入8万多元,一举脱贫致富。中和镇中和村平原屯的28户妇女,在她的精心扶持下,相继种植了平贝,面积达到300亩,年实现销售收入200万元,户均收入近6万元。抗洪救灾她慷慨解囊捐款2000元;四川地震她又捐款3000元;合作社的社员种不上地、栽不上苗,她主动送去药材苗木,化肥农药;儿童节、建军节、老年节她为孩子、军人、老人们送去关爱、礼品;左邻右舍谁家遇到大事小情,天灾病业,她是出钱出力,在所不辞。玉河乡福利屯小女孩王安玉患白血病家中一贫如洗,张艳华无偿为其治病送去二万元;玉河村刘大爷年老体弱,老伴得脑血栓失去劳动能力,孙子没爹没妈又到了上学的年龄,她虽无亲无故却照料得十分周到,不仅让老人有了生活出路,而且两个孩子也纷纷入学。有人粗略统计,她为社会各界无私捐款捐物不下3万元。
投之以李,报之以桃。张艳华作为农村妇女成功创业的楷模,曾多次受到省、市、县表彰。2003年,她被评为哈尔滨市级“三八红旗手”。2004年,被评为哈尔滨市“劳动模范”。2006年,她被评为“全国农村妇女‘双学双比’活动女能手”、省市“三八红旗手”、省“劳动模范”。2008年,她被推选为北京奥运哈尔滨站火炬手……我们也真诚地祝愿张艳华和她的中药材合作社向着明天更加辉煌的目标继续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