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28日,哈尔滨市召开了首届农民工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在被表彰命名的100名农民工劳模中,市妇联家政服务中心的那淑玲成为来自我市家政行业唯一的一名哈尔滨市首届农民工劳动模范获得者。
那淑玲,哈尔滨市妇联家政的一名母婴护理师,矮小的个头,红润的脸庞,笑容中总是透着善良、坚韧与纯朴。6年来,这位从双城市希勤乡爱贤村走出来的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硬是凭借着对家政服务行业的执著与热爱,勤于好学,肯于吃苦,一步一个脚印地从一名羞涩的家庭保姆成长为市妇联家政的一名优秀月嫂,她用诚实的劳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赢得了雇主的尊重和信任,成了农村妇女离土创业的典型,也成为家政服务员学习的榜样。
进城打工 踏上崭新创业路
那淑玲从来没有想到能有今天的成功。进城打工,她是被家里的一场变故逼出来的。1999年的那个初冬,4岁的女儿突发哮喘病,让这个本来就不富裕的农村家庭雪上加霜。为了给女儿治病,夫妻俩不但花光了家里仅有的一点积蓄,还把房子、家具、牲畜都卖了,最后就连全家人赖以生存的土地也转给了别人。然而,这些钱对女儿治病来讲简直就是杯水车薪。此时,善良的乡亲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女儿的小生命保住了,家里却欠下了3万多元的债。
家没了,地没了,今后一家人的生活该怎么办?迷茫中,她一度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勇气。在走投无路之时,她听说哈市有个妇联家政服务中心,那里能帮进城打工的人介绍工作。2000年3月,她顾不上多想,和丈夫商量后,便把11岁的女儿托付给亲戚照管,揣着借来的50元钱,只身来到哈尔滨打工。她,要靠自己的劳动挣钱还债,更希望有朝一日能够用自己辛勤的付出让全家人过上好日子。
“到哈尔滨的第一天,身上只剩了8块5毛钱。我当时想,如果当天找不到工作,恐怕就要睡大街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那淑玲仍然感到一阵阵酸楚。幸运的是,那淑玲找到市妇联家政服务中心的当天,中心就为她免费安排了住宿,这让她第一次深深的感受到了妇联娘家人的温暖。
没有经验,没有专业技能,对于一个第一次进城的农村妇女来说想找一个挣钱的活儿不太容易。在接受了市妇联家政培训后,她找到了第一份工作——照顾一位孕妇并做家务,每月350元。头一次撇开爱人孩子,来到陌生的城市,吃住在陌生人的家里,那淑玲真有些不习惯。白天,忙于工作,苦点累点她都能忍受,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眼前总不时闪现出远方的女儿病弱的身影和等待妈妈那渴望的眼神。为此,她不知流了多少泪水。虽然这份工作工资不高,但那淑玲非常珍惜。因为,她决定要在这平凡而艰苦的家政工作中开始新的生活。
当上月嫂品味真爱换真心
从进城工作以来,那淑玲做的都是和产妇有关系的工作,不是照顾孕妇就是照顾产妇。渐渐的,那淑玲喜欢上了月嫂这个职业。每当看到产妇无助的眼神,听到婴儿的啼哭,心头便升起一种使命感,她觉得做月嫂虽然很苦很累,技术及服务要求都很高,但这一职业收入高,而且更富有挑战性,更能够体现自身价值。这个对专业技术和爱心要求最高的家政行业对她产生了深深的吸引力。2004年,她报名参加了市妇联家政的月嫂、育婴嫂培训班。课堂上,她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就连课间休息的时候围着老师问这问那,生怕落下任何一点知识,笔记本上也记得密密麻麻。夜里,为了不影响别人休息,她买了个小手电筒,还在寝室的被窝里一遍又一遍地看着笔记,温习老师当天讲课的内容。她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结业证书。
2004年6月,那淑玲以月嫂的身份正式上岗。刚刚上岗时,服务的家庭不同,用户提什么要求的都有,让纯朴的她饱尝了月嫂工作的酸甜苦辣。那淑玲清楚地记得,在从事月嫂工作的第一个雇主家里,婴儿的奶奶得知她是第一次做月嫂,心里总是不放心,话里话外常常带着挑剔,还经常把她当下人看。有一天,那淑玲洗完被单、被罩,刚刚晾好,就遭到了老人的一通数落:“你怎么干活儿的?婴儿的被单能这么晾吗?”“农村来的就是差劲!”老人的训斥和鄙夷的眼神重重地敲打着那淑玲的自尊心,强忍着委屈的泪水,她仍面带笑容一丝不苟地按照雇主的要求去做,一次不行就再来一次,直到满意为止。还有一位雇主把家里已经馊了的饭菜给她吃。那淑玲说,就在她刚端起饭碗的时候,竟闻到了一股馊味。“当时我心里咯噔一下,那个不是滋味啊!到现在我也不愿意相信她是故意的,可能她也没发现饭馊了。”说这话的时候,那淑玲的眼睛有些湿润了。无论受多少委屈,她始终以一颗善良的心与用户相处,为用户服务。她知道要想把工作干好就必须用真心去做用真情去做,只有这样才能赢得雇主的尊重,真正融入到城市的服务行业并有所作为。她心里憋着一股劲儿,要向别人证明,月嫂是一份有意义有挑战很高尚的工作。
三年来,她服务了各式各样的家庭,没和任何一个客户发生过不愉快。相反,许多服务过的家庭把她当成了家中的一员,经常保持联系,有的甚至成为要好的朋友。
用心服务做最好的月嫂
照顾产妇和婴儿不容易,要熟悉雇主家的生活习惯、吃饭的口味更不容易。每次新到一位雇主家后,她都早起晚睡,细心观察雇主家的细微差别,不明白就问,不断改进自己的服务,适应新的角色。她还结合雇主家的情况,将培训时学到的知识用到不同的雇主中,让产妇听音乐,给产妇讲开心的故事,将家务活打点得井井有条,一日三餐有滋有味,每位雇主家人对她都非常满意。
为了伺候好月子,那淑玲定期参加妇联家政的月嫂活动日,向老师请教,同姐妹们交流心得。她用心揣摩,从做月子饭、给产妇揉奶,到给婴儿洗澡、做抚触、洗尿布,她都做得一丝不苟。那淑玲的表现深深感动着每一位雇主,有很多雇主还破例给她双份工资,每当这时都她高兴极了,不仅因为挣的钱多,更是因为自己的劳动得到了认可。虽然有了赚钱的“手艺”,但她并不满足已掌握的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母婴护理方法。2005年年初,那淑玲接了一个照顾早产儿的“挑战”:由于早产,宝宝的体重只有3斤6两,呼吸微弱,甚至连吃奶都不会。虽然第一次面对这样的情况,但那淑玲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苦差事”。她无微不至地护理婴儿,一心一意地给孩子喂奶,不时地为孩子按摩,小宝宝一天天地健壮起来。为了这个小宝宝,那淑玲破例在雇主家呆了4个多月,期间曾有雇主开出更高的工资请她过去,都被她一口回绝了。“虽然我是一名护士,又做过助产士,但是面对自己的宝宝这样的情况心里还是没有底,不知道怎么办好了。”雇主齐颖想起当时的情景这样说道。“在这期间,那姐给予我很多的帮助和安慰。当时我们全家人都很无助,也很担心,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是那姐的到来,用她娴熟的技术,对宝宝的耐心呵护和爽朗而自信的笑声,驱走了我们全家人心头的阴霾。”
仅仅3年的时间,她已为30多户家庭提供了服务,家家对她的服务都非常满意。现在,已成为“母婴护理师”的她,工资已达到了哈市月嫂的顶点——2600元,预约请她当母婴护理师的雇主已经排到了2007年的11月,甚至有人想花更高的工资请她,接受她的服务。
示范引领共奔小康路
那淑玲在城里站稳了脚跟,就劝说丈夫也来到哈尔滨和她一起干起了家政服务工作。两个人每月收入三千多元,夫妻二人在6年的时间里不仅还清了外债,还盖起了新房。他们的打工经历让很多家乡人感到羡慕,而那淑玲也将自己走过的路讲给乡亲们听,希望有更多的姐妹能和她一道进城务工,共同致富。那淑玲常说:“一个人富了不算什么,我不能忘记有难时众乡亲对我的帮助,我要给大家带个好头,和大家一起奔小康。”朴素的语言和真诚的行动是她给乡亲们最好的回报。在她的鼓动下,家乡共有300多名姐妹来到市妇联家政中心,从事家政工作,很多人已经成为优秀家政服务员,每月都有了近千元的固定收入。
现在,月嫂那淑玲收入高了,生活条件好了,在市里也有了暂时的住所,一家人其乐融融。但她没有忘记养育她的家乡热土,没有忘记村里还在贫穷中艰难度日的特困家庭,善良的她拿出辛苦赚来的钱,资助2名家乡的贫困孩子。“我资助一个孩子,就少一个孩子上不起学,等到他们有了能力,再帮助其他人,这样传递下去我们的社会才会越来越好。”这就是那淑玲,一个善良朴实、懂得知恩回报的农民的女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