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7日,乌拉嘎镇胜利村锣鼓喧天,礼炮齐鸣,以俄乐泉为注册商标的胜利村鄂伦泉酒业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了,它标志着我市唯一的少数民族村—鄂伦春族有了自己的民营企业,而它的董事长就是曲春芝。
曲春芝现年46岁,是乌拉嘎镇胜利村一位普通的鄂伦春族妇女主任,自1993年起,连续6届被选为胜利村村委委员,妇代会主任。16年来,她以自己无私奉献和勇于争当致富带头人的精神展现了当代农村普通妇女的巾帼风采,先后被评为省促进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县三八红旗手、双学双比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多年来,她认真履行职责,扎实工作,勇于创新,在带领村民致富上创造了新的业绩,为胜利村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一、依靠勤劳建立基业
乌拉嘎镇素有“黄金之乡”的美誉,婚后的曲春芝夫妇,也曾砂过金,做过一夜暴富的梦,但随着黄金资源的枯竭,这个短暂的梦破碎了。但这并没有阻止他们追求幸福生活的脚步,因为有梦就有希望。因为来乌拉嘎镇的人每个人都怀惴着黄金梦,农民一窝蜂的也都涌向采金地,致使许多地被弃耕。而在此前,曲春芝就把眼光放的很远,她总认为,地里求财的事儿不长远。因此,当人们都采金的时候,她们夫妇就把眼光放在了土地上,他们一边捡着别人废弃不种的土地,一边又不断扩耕,截止到现在为止,她们家已经有耕地30垧。
长期的上山狩猎生活,使许多定居后的鄂伦春人依赖国家,经常酗酒滋事,无所事事。1993年正是鄂伦春族下山定居40周年大庆,国家想尽了办法让鄂族人发家致富,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鼓励鄂伦春人种植食用菌,曲春芝抓住机遇,除了精心管理自家的木耳外,还把一些懒人不愿种植,用做烧火的椴木买来,夫妻两个又是刨眼儿,又是栽种,又是晾晒,靠着勤劳的双手,当年就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好景不长,随着国家天保工程的实施,木耳椴种植的路也被堵死了。但因为有了地,他们的日子过的比一般的鄂伦春人,甚至比汉人强了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