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24日电(记者 岳同明)本地的企业和人才不如外地的企业和人才受重视,在经营上,在待遇上,本地企业和人才都遇到了一些困难,这让他们很苦恼。今天,在政协黑龙江省九届三次会议分组讨论会上,一些政协委员表达了这样一个看法:“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但“本地的和尚也会念经”,应该用用平等的标准来对待本地、外地的企业和人才。
省政协委员、京华企业集团总裁毛京华说,黑龙江省一些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在并购国有企业时,有时到政府部门办事并不很顺利。与外地的企业相比,他们承担着并购后职工再就业等同样的“包袱”,但受重视程度却远远不够,想把好事做成,却遇到很多困难。
省政协委员陈晓东在本次政协会议上的提案上这样写道:黑龙江省一些部门在着力引进人才之时,却忽略了用好或留住本地人才的重要性。例如:哈尔滨工业大学一博士后承担着学校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但是却无法解决妻子的外地户口(非农业)落户问题。哈尔滨市公安局人口控制办,以“不是引进人才”,拒绝受理。一个外地毕业的本科生,如其希望来哈工作,就可以作为“引进人才”为其配偶解决户籍,而本地毕业的博士生却无法享受同等待遇。难道人口控制办希望我省的大量“雁南飞”后,再曲线“雁回归”吗?
要解决这些问题,委员们提出:调整政府职能部门的观念是关键。赵伯超委员说,当前一些领导在“政绩观”上还存在着偏差,即吸引外资、重视外商、吸引外来人才没有顾忌,成功后的政绩也显而易见,而发展本地企业、为本地人才解决问题却受着一些规定的限制,有顾忌,不敢太过热情;常大光委员说,现在各级领导服务、协调的意识还不够,更多的领导还是习惯于进行管理,对本地企业和人才更多的是命令和要求,对“本地的和尚”的优势不重视;陈晓东委员建议,黑龙江省应该“吸引”和“留住”并重。“留住”的成本相对较低,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可能保证“本地”和“外地”享受同等待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