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专题  >  专题新闻
搜 索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王志强:建设高水平高职学院 服务龙江“六个强省”建设
2019-01-24 09:55:41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考察黑龙江的重要指示精神,为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指明了新方向,明确了新任务,提出了新要求。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密切,服务最直接,建设一批高水平高职院校是推进龙江高质量发展,服务龙江振兴的必然要求,学院作为高水平建设院校,在项目建设中一定要坚守办学定位,提升综合实力,培育优势特色,培养更多更优秀的落地人才,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服务龙江“六个强省”建设。

  一、坚守“以农为本、工农结合”办学定位,服务龙江强省建设

  办学定位是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根本指引。学校是一所以工程技术服务“三农”的农业类高职院校,近年来,学校根据龙江建设“六个强省”和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始终坚守“以农为本,工农结合”的办学定位,坚持服务“三农”的信念不动摇,坚持以农业机械化推动农业现代化的信念不动摇,坚持以工业技术促进农业发展的信念不动摇,做优农业类,做精工程类,做强农工结合类专业。学校围绕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和高端制造业发展趋势,逐步开设食品加工技术(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大数据技术和工业机器人等一批聚焦于现代农业和先进制造业的专业,将学校资源重点投入到服务于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产业链和智能制造产品设计、加工、服务产业链的8大专业集群,建成了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9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各项主要办学指标位居省内高职院校前列,学校“以工强农、农兴工旺”的办学特色更加彰显。

  下一步学校将围绕“农业强省”“工业强省”战略发力,结合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活动,将工农融合发展要素贯穿学院建设各方面,努力实现农业、机械、自动化和电子信息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培育精准农业、智能农业装备、农业机器人和智慧制造等高水平专业和技术应用转化平台,聚焦落地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让农业插上工程科技的翅膀,让工业搭上智能创新加速度“班车”,服务我省“农业强省”“工业强省”建设。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质量技能人才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学校始终坚持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热爱党和国家、服务一线,扎根基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大国工匠。实施“课前5分钟品行养成”课程思政改革,推进“社会实践”“青马论坛”“创新创业”等系列活动,把德育落实到教育教学每一个环节,落实到校园内外每一处,落实到学习生活中每一个细节。学校始终坚持紧密结合龙江产业需求,实施“校企双主体”“现代学徒制”等教学模式改革,开展学生技能创新和名师高徒培育工程,激发学生潜能,把学生培养成专业性卓越人才。近3年,学生累计获得全国技能大赛三等奖以上奖项21项,占全省高职获奖总数的五分之一强。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近60%的毕业生服务于我省企事业单位和农民合作服务组织,成为我省高端农机应用和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技能人才队伍的生力军。

  我校将进一步坚持把培养新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技术技能人才作为发展方向和目标,聚焦龙江“农业强省、工业强省”建设要求,养匠心(信心、恒心)、铸匠德(公德、职德)、淬匠技(技艺、技能),打造“农工”育人品牌,大力培养服务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具有坚定信念、爱国情怀、精湛技艺和创新本领的高质量时代匠人。

  三、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是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增强学校服务能力的必由之路。我校自建校以来,始终坚持“没有高水平的校企合作,就没有一流的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高起点选择合作伙伴,实施深度校企合作。与凯斯纽荷兰、宝马、中兴、ABB等一大批世界先进企业,联合开展宝马英才教育”、“ABB智能技术”和“中德汽车、德玛吉数控加工、中兴通讯、智慧农业”等校企合作大项目17个,实施“引企入校”,“引企入教”,股份制办学,在课程嵌入、技术融入、企校协同育人、共建生产性实习基地和产学研混编团队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在校企应用技术协同创新,技术推广、技能培训鉴定等方面开展了深层次合作,探索出了一条以高水平校企合作带动学院高质量发展之路。

  学校下一步将不断完善产教融合长效机制,继续吸引国际一流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发挥好合作项目重大成果和企校大师团队作用,站在高端、面向未来,教育和激发学生拥有赶超和创新精神,努力培养服务龙江“农业强省”“工业强省”的大国工匠和精英人才。拓展国际交流渠道,紧密联系行业内国际领军企业,积极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并不断进行技术再创新,提升将国外先进技术转化为自有技术成果的能力,引领我省相关产业技术变革。

  四、践行“服务农工”宗旨,助力业转型升级

  社会服务是一所高等学校重要职能。近年来学校持续开展科技惠农扶农计划,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指导大型农机开展标准化作业面积50万亩,全程代耕70万亩,粮食增产1000万斤,为黑龙江农牧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学校联合省域内大中型企业共同开展科研攻关和应用技术项目研究53项,取得国家专利65项,研发新产品13个,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近千万元。现有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人才、装备制造业高端技能型人才等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5个,举办农民创业培训、企业员工新技术培训500余期,培训鉴定农村实用人才、企业员工61300人次,举办学历提高进修班10余期,圆了1200多名企业一线技术工人的“大学梦”。

  学校下一步将继续开展“携手计划”,扶持国家级贫困县职业教育加强内涵建设,助力“精准扶贫”。加强校县、校农、校社合作,推广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管理模式和文化理念。拓展现代产业工人、新型职业农民和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参加学历和非学历继续教育渠道,满足他们提升就业本领,获得更好就业机会的需要。坚持“共建、共享、共用”原则,联合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同创建应用技术研发平台,大胆尝试信息、机械、自动化等多学科交叉技术设计研发,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对企业的社会服务能力。

  五、把好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对高水平院校建设的全面领导

  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职业教育的根本保证,也是高水平高职院校的鲜亮的底色和鲜明的特色。下一步我校要继续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院(校)长负责制,把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到实处,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切实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坚持抓在经常,夯实基层基础,牢固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理念,切实把职业院校基层党组织打造成为全面过硬的坚强堡垒。坚持服务教育发展,把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深化职业院校改革发展、提高办学质量作为高水平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学校“党建强、发展强”。

责任编辑:王蕊

【专题】全省教育系统解放思想推进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