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市上下掀起的解放思想的热潮,既是一场思想上的革命,也是一场行动上的突围。一直以来,我们都试图寻找这样一条道路:学生既有成长,也有成绩;教师既有业绩,也有快意。但现实中,我们常常把两者演变成一组对抗的力量,在彼此拉扯间消耗能量,迷失方向。但是我们坚信会有一条通往教育理想的现实之路,坚信教育可以做成理想中的模样。
反思
(一)教育改革定力不够,综合性不强,指向性不清晰。
我市教育改革以一中为突破口,两年来,一中改革一直在路上,人事制度改革、绩效工资改革、学年管理、项目管理、双向聘任、职称评定方式改革等在逐步实施,我们改革的路子与发达地区先进学校是一样的。但是对比先进地区的学校,改革的决心、定力、投入都不够,在各方利益的激烈博弈中,平衡思想还占主导;在下放管理权方面,对学年还不能完全信任,一直带着镣铐跳舞,在管与放之间摇摆;绩效奖励的力度不够、资金量不足,不能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
从全市教育改革的进程来看,步伐缓慢、系统性不强;还有单兵作战、单一推进的思想;绩效改革还未启动,职称评定、岗位调整等方面没有清晰指向教学实绩,质量至上的思想没有在政策层面真正落地。
(二)教育观念比较落后,教育价值定位不准。
我们还一直把自己定位为管理者,从管理的视角思考问题、研究工作,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角色,没有意识到我们应该转身到教育服务者的立场。因为把自己当作管理者,工作中自上而下、忽视需求、单项输出等问题比较突出,我们在德育工作、在课堂教学改革、教师培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因为缺乏对师生的了解、缺乏服务意识,很多工作费力不讨好,我们需要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
(三)坚持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工作不深入、不精细,缺乏深耕细作的耐心和韧劲,精细化水平太低是我们办学水平不高的一个关键因素。
行动
(一)以综合改革为核心引擎,构建科学高效的治理结构和课程体系,加快铁力一中赶超的步伐。
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改革定力。继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绩效工资改革、双向聘任改革、职称评定办法改革和项目制管理。坚持以改革的思路解决改革中的问题,要进一步调整部门职能、强化学年的管理权、探索年级分布式领导模式和项目制管理模式,让管理重心持续下移,充分释放最基层的管理活力;要集中精力研究2.0版的教学绩效奖励办法、中高级职称评定办法,在方案的不断优化中引领改革向纵深发展;2019学年初要全面落实双向聘任机制,让“聘任是最真实的评价”的理念真正落地,让改革真正触及教师的尊严和利益。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扩大改革领域。我校在体制改革破冰后课程问题浮出水面,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改革需要全面启动,初步确定2019年为课程改革年,以项目建设的方式同步推进课程研发、学讲练考流程改革和考教分离改革,让改革由表及里、由点及面,更立体地发生。
三是坚持目标引领,务求改革实效。改革是工具、是武器,不是目的,教育工作的目标永恒不变,就是提高教育质量,所有改革举措都要坚定不移围绕核心目标,不可偏离轨道。
(二)以服务师生发展为根本任务,破除传统思维禁锢,逆向倒逼管理者和教师转变角色。
一要建立新型评价体系。以客户满意度调查和双向聘任为抓手,倒逼每名员工真心实意为自己的客户服务,校长要对师生、管理团队服务;学年主任要对学年师生服务;教学服务中心要对所有教师服务;科任教师为学生和班主任服务。服务的好,客户满意度高,就能被聘任,就有相应的岗位和待遇。二要建立新型的德育体系,为不同的孩子提供不同的尺子。多搞一些活动,多设一些奖项,让孩子们在多元化的舞台上绽放青春光彩。计划开展“星光满校园”活动,让诚实、孝顺、勤奋、创新、多才多艺等更多的品质成为学生获得赞赏的理由,学业成绩不再是唯一标准。让环境与学生心灵互动,让墙壁说有用的话。学期末前完成“四上墙”工作任务:规则上墙、心愿上墙、成绩上墙、模范上墙。三是为教师提供有价值的培训。充分尊重教师的实际需求,满足教师成长愿望,为他们提供真正喜欢,真有价值的培训—菜单式培训,2019年,全面推出铁力一中培训菜单,可效仿北京十一学校的选课走班,一人一张课程表的方式,让教师自选培训课程,满足个性化需要。同时,可仿照璧山中学的模式,在哈市选择一到两家名校,深度学习互动,突破教师专业素养的瓶颈问题。开展品牌学科建设,通过打造一两个重点学科,建立学科教科研模型,辐射带动其他学科发展,充分发挥校内名优师的作用,通过名师课堂、青蓝工程等活动以老带新,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提升。
(三)以提升精细化水平为目标,复制粘贴名校精细化管理具体做法。
在高三楼建荣誉自习室,为荣誉自习室提供电脑,学生可查阅资料。研究落实学科诊断个性化建议单,把考试当作诊断、提升的机会,而不是评价打压的手段。开展教育教学专项诊断活动,让教师正确认识自己,主动发展自己。成立常规管理项目组和晚自习管理项目组。
实践证明,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工作标准,就有什么样的发展格局、发展境界。解放思想就是要着力破除与新时代要求、高质量发展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登高对接先进学校的工作标准。只有高标准、严要求,才能实现大目标、快发展,找到了通往理想的现实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