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文明新风 建和谐农村
--------七台河市新兴区红旗镇红光村文明村建设纪实
红光村位于七台河市新兴区红旗镇西北处,总户数341户,总人口1301人,是一个工农混居村。2008年,全村实现社会总产值337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76元。
近年来,红光村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理念,遵循又好又快的发展思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创建活动为载体,以大力改善村容村貌为依托,以强村富民为核心,全面开展了文明村建设工作,并取得显著效果,先后被省、市、区授予“五个好”党支部、“双培工程”先进党组织、“市级文明村标兵”、“省级安全村”等诸多荣誉称号。
加强制度建设,为创建文明新村奠定坚实基础。
红光村坚持以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以科学的机制保障文明村建设。一是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将村干部置于群众的民主监督之下,促使村干部自觉转变作风。二是组织村民代表研究制定《村规民约》、《文明公约》等制度,规范村民行为。三是推行村级民主治理新模式,实行“村党组织领导、村代会决策、村委会实施”的民主治理新模式。
积极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打牢村文明建设基石。
红光村把群众性创建活动作为村风文明建设的基础,在培育文明村民上下真功夫做大文章。一是扎扎实实做好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现有宣传手段,宣传村里的好人好事;定期组织并利用村民代表会、党员大会、广播等向村民讲解文明做人、诚信做事的道理,在潜移默化中强化村民的文明意识。二是不折不扣抓好表率引领工作。在党员中开展“树形象、做表率、起作用,争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头人”活动,使党员干部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三是勤勤恳恳抓好农业科学技术普及工作。通过“科普之冬”、“文化下乡”、“农民工培训”等活动,不断提高村民的学习热情和致富本领,带领村民积极探索发展新型农业,拓宽全村文明新风创建的路子。
改善村容村貌,促进村风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品味。
红光村从全面改善全村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加快文明新村建设步伐。实施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几年来,累计投资1400余万元建成村内硬质路7公里;建成水泥边沟2000米,实现了明渠排水,并对村内主河道进行彻底整治;安装节能路灯22盏,村内主干道全部实现亮化;新建砖瓦住宅163所,积极开展并实施了饮水安全工程,所有农户都吃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实施环境洁净工程。规划建设了36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广场,铺设彩砖地面,并且安装了体育健身器材。在全村设立、安装了垃圾箱,落实村级保洁员制度,实现了垃圾日产日清。全面实施村屯绿化工程,两年共栽种棰榆、柳树、云杉等树种4万余株,村屯四周绿化率达100%。实施村风和谐工程。改建了村卫生所、计划生育服务室,定期免费为全村妇女儿童进行体检。建成了设施齐全的文化活动中心和图书阅览室,满足了村民对文化知识的需求。开展经常性的群众创建活动,组建了文化宣传队,采取文艺演出等形式向村民宣传党的好政策。
发展村域经济,为创建文明新村提供经济基础。
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发展、积累、扶持、壮大,红光村初步形成了以集体经济产业、特色种植产业和劳务输出产业为支撑的村级经济发展模式,使村域经济得到了持续性发展。一是积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产业。红光村原有的一矿、一场两个集体企业由于管理方式存在漏洞,造成连年亏损。红光村将企业改制,实行对外发包,改制后两个企业扭亏为盈,村集体当年就收到效益。2008年又成功将原有低产量的煤矿进行了整合。今年红光村又投资140余万元建起彩色步道板生产厂,目前已经正式投产,预计年利润可达60万元左右。红光村有集体经济林3800亩,林地每年可增加村级集体积累近50万元。二是积极扶持发展特色种植产业。红光村积极鼓励农民引进新、优、特品种发展棚室蔬菜生产。2008年先后发展滑子蘑、地栽木耳等17户。三是积极发展壮大劳务输出产业。红光村先后引进资金7000余万元,使源达洗煤厂、兴发洗煤厂等在村内安家落户,进而就进安置村民就业130余人,很好的解决了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提高了村民收入。
目前,红光村已经成为省级文明村、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七台河市和谐村屯建设的典型村和示范村。下一阶段,红光村将制定长远发展规划,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村域经济、美化村容村貌、树文明村风着手,继续加大文明村建设力度,红光村正在向着更新、更好、更美、更强、更和谐与更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大踏步前进。
娱乐体育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