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发生的许多事令人记忆犹新。年轻人在可以展现自己个性的周末穿起了耐克运动鞋和破洞牛仔裤,用起了大宝护肤品,作家霍艳在《兔八七的小时代》中写道:1995年让我记忆最深刻的事情应该就是施行双休日了,每个星期被大小礼拜弄得晕头转向的我终于有两个整天被爸爸剥削去学琴了。不过幸福的是,1995年,她捧着一包爆米花第一次走进电影院看了部叫《红番区》的电影,连带以后的《霹雳火》,导致她短暂地暗恋上了成龙。
在大学校园里的年轻人不用费神洗衣服打扫家庭卫生这些家务事,他们的双休日也最为滋润。1995年,广电部电影局提议进口大片,湖北大学教育系九四级学生颜民第一次和室友一起,到校门外的“三宝录像厅”看了第一部美国大片《真实的谎言》,刺激的场面深深地吸引了他,每个周末,他几乎都会呼朋唤友花两元钱去看美国大片,《狮子王》、《阿甘正传》、《廊桥遗梦》、《勇敢者的游戏》让他间接感受到美国文化,当然他们也不仅是美国大片的“粉丝”,周星驰的《大话西游》,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也成为他们10年后重返校园寻找记忆的谈资。
他的同班同学严哥以一首张国荣的《沉默是金》夺得了校园十佳歌手的头衔,他最温暖的回忆是在阳光下拿着本用来学习英语的收音机听音乐,《弯弯的月亮》、《中华民谣》、《执著》、《心情不错》就这样传唱开来,当然最打动他们的还是老狼的那首《同桌的你》。在班级晚会的集体合唱中,他们最喜欢的还是高枫的《大中国》,那个精瘦谢顶的男人豪迈地唱着:“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
那一年的双休生活中还有电脑和网络。1995年,北京还出现了一家名叫瀛海威的网络公司,中国早期的网民开始出现,从此网络走进国民生活,便再也无法离开。8月8日,建在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上的水木清华BBS正式开通,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个Internet上的BBS.据统计,1995年,电脑商在中国销售出100万台电脑,进入家庭的电脑已达300多万台,国外大公司IBM、AST、康柏、菲利浦、NEC纷纷进驻中国。
当然也有人顾不上双休,他们忙于赚钱去了。1995年,美国《福布斯》杂志首次发表中国内地亿万富翁榜,列入富翁榜的19人中,榜首是四川的刘永好兄弟,其他的还有张宏伟、冼笃信、牟其中、张果喜、罗中福、罗西峻、李晓华、宗庆后。从此开始,一个人拥有财富的多少逐渐成为评定其是否成功的重要价值标杆。
有的人是想双休而不得。“我们想遵守劳动法,但更想遵守合同法。”一名化工厂厂长介绍说,现在都是按订单生产,签了订货合同就必须按时交货,到了旺季肯定都要三班倒甚至加班加点,现行的劳动法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的工时制度,明显已不适合制造业的要求了。“双休日,对我们来说是无法实现的。没有活干,我们吃什么?活儿来了,你又要双休,那就没办法干了!”他说。
在一些制造行业和建筑行业,由于订单和工期紧,很少有双休日,特别是在一些私企,也有工人们认为:“只要有活干,有钱赚,双不双休都没关系。”
正事物都有正反两面,双休日的幸福中也带来一些烦恼。家住湖北宜昌东山大道299号的王女士说,上班的日子忙忙碌碌,时间过得挺快,在家也没时间整理家务。到了双休日生物钟就乱了,平时早上不到7点就起床,双休日要睡到个八九点才肯起来,晚上也睡得晚些。多睡些并不觉得精神,相反脑袋一天晕乎乎的,反倒没有平时上班精神,这种状态后来也有了一个专有名词———“双休日后遗症”。
此外还有一些生活的不便。比如双休日看病,虽说有急诊,但如果想做进一步的检查、化验,只有等到周一,因为这些科室也在双休;双休日购物每每投诉无门,找到投诉热线,解决问题却要等到双休日过了以后;还有双休日去报户口、办身份证等都无法办理。因为一些社会管理职能部门的公共服务时间机关化,与双休日人们休闲消费、办事形成了矛盾。
无论是好是坏。13年来,“双休日”三个字已经从最初单纯的纸上规定,逐渐演变成我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种习惯,让人们逐步懂得了什么是生活、如何去生活,学会了怎样去享受生活。
“双休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而更深层的作用,就是让很多中国人学会了享受、学会了享受后的再创造,而这是一个社会发展进步所必需的。”王丙坤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
从双休日实施之初“享乐主义”的指责,到10年之后“享受生活”观念的提出,它改变的不仅仅是我们的生活习惯,它带给我们的也并不仅仅是富有色彩的生活。对于一个过去并不提倡享受生活的国家来说,双休日十余年来的日益精彩所折射出的,其实是一种生活和生产观念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无疑是历史性的、直达内心的。改变让人们在思想上和身体上都更加适应整个国家、整个世界的变化和发展,也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和生活。
“黄金周”存废之争1999年9月,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签发文件,宣布全年增加五一、十一、春节各一天假期,黄金周开始。
与双休更多是保障休息权的初衷不同,黄金周出台伊始就有明显的经济动机,在此后的黄金周存废之中,经济功能也成为正反两方口水较量的主战场。
利弊之辩自然也直接引入存废之争。
影响最大的莫过于2006年,以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蔡继明为负责人的清华大学假日制度改革课题组的研究认为,黄金周制度该功成身退了。他们的这一研究成了两会上他和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于改革我国“黄金周”制度的建议》议案的支撑。经济功能失效是他们的主要支撑点。
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用“休息”来巩固“旅游”地位,全国假日办执行主任、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王志发则称,在中国现阶段休假制度有待健全的历史条件下,黄金周制度的实行,保证了普通劳动者的休息权,得到了群众的支持。
底层的劳动者在这个问题上应该是有最有发言权者。
“谁说要废除黄金周,我跟他急!”在广州一大型食品企业上班的孙恬如是说,1年来全是在流水线上日夜颠倒,黄金周7天的长假于他实在是弥足珍贵的休整期。
虽然进城务工人员这一群体的出游率极低,但是黄金周对于他们来说更多属于“休息周”而不是“旅游周”。全国有1.2亿多进城务工人员,他们大多生活在底层,平时加班很多,休息时间明显不够,黄金周制度很大程度满足了他们休息的愿望。
2007年12月,国家宣布取消五一黄金周,好消息是元旦、清明、端午、中秋的假期由一天增至三天,这也让调整有了一个的理由———弘扬传统文化。同时,国家又增设了清明、端午、中秋3个法定节假日。
2008年12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09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中,除了上述变化外,国庆和中秋节因较为接近,合在一起放假8天。对于8天的超长假期,学者的解读是:在如今的经济背景下,如此安排节假日最直接的目的还是刺激消费。
娱乐体育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