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经济时期生产原木,只下达生产量指标,没有保护植被措施,更没有可遵循的轮伐周期规定。几十年坚持创高产。有的林业局建局伊始号称可采50-100年,不到30年面临资源枯竭,无完整林班可采。林龄结构和质量严重退化。据一类调查记载,建国初期成过熟林占85.2%,1996年不足10%。蓄积量平均每公顷,由218m3下降不足30m3。成过熟林基本采光。只剩下无力采集的高山之巅,还有稀疏的山帽林巍然屹立,微壮雄威。红松占总蓄积量45.7%。旧时代的中长、中东铁路所用枕木及站舍用材,全部用红松原料。1980年前国家修建铁路用枕木,部分站舍、造船、军工、房屋建筑用木材,都取红松为主。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铁路水泥枕批量生产,红松供应不足而退位。今天红松成了稀有树种。林龄结构,建国初期被伐木,每公顷胸径30cm以上的占89.4%,胸径40—80cm树木非常普遍,胸径100cm左右的树木不算稀奇。被伐树木单株材积,1970年前平均3.249m3。1995年下降到0.232m3。而今偶尔见到胸径30cm的树木,成了稀有之材。此时林区普遍出现“两危(资源危机、经济危困)”局面。国务院将东北、内蒙古林区纳入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拨付专项资金。
三、管护
森林生态疮痍满目,比之当初面目全非,森林总面积大约减少1/4左右。夏季里,远看仍是绿色海洋。秋季树木落叶,冬天一见,雪原漫漫,一片连一片。林海退化成称疏零丁杨桦柞树占优势的阔叶次生林夹杂着灌木丛。一些报刊、电视报导过许多影像足以佐证。除浅山区人工植造一些松林外,再也见不到一望无际针叶清堂林相。原木年产量不足同比的1/7,继续下滑。储存原木几千、几万、几十万立方米的贮木场国库消失荒芜,成了农作物田园。
时逢国家进一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机遇,也是振兴东北三省区林业大好契机。许多企业积极改进原木采、集、运生产作业方式;大兴安岭地区实施林区人口生活取暖按户补贴用煤,取代伐木烧材,保护林木资源。伊春市长许兆君独具慧眼,提出治理红松危机,坚持“五项原则”,处理好“四大关系”,实施“三个绝不”,是一条龙“高压线”等办法切合实际,值得借鉴。天保工程使森林生态良性循环大有希望。
实践证明,国家把东北、内蒙古林区从单一木材生产,纳入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是完全正确的科学决策。十几年来,除少数企业有一些新举措外,大部分行业尚无新发展。应当从实际出发,站在管护森林生态良好和谐发展的新起点,采取有力措施,推进林区自然生态发展有个新突破。笔者曾建议在经营战略和结构上应该适当调整,现在再思一二:
1、解剖历史,转变观念。东北、内蒙古林区木材生产,对国家建设作过巨大贡献,是毋庸置疑的。由于缺乏科学知识,设有管护森林生态环境观念,只注重生产原木,却对原木的母亲—大森林生态,造成严重损坏。正应一句古话:“福兮祸所伏。”几十年索取了10多亿立方米木材,森林资源危机到极限。改革开放30年,有的还没有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迷恋追逐泡沫效益,报告活立木超过森林蓄积总量。如此体现辩证法的缘由及生态环保意识。
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提醒人们再不要做任何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即使牺牲速度和经济总量,也要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林业生产几十年经营结果,也证明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毫不动摇地下决心用科学发展观采取“亡羊补牢”措施,管护好森林生态环境,使森林再生资源蓬勃发展。
2、广泛论证,择优选案。应将东北、内蒙古林区作为整体一盘棋,主持各种类型座谈会,组织同行、专家、学者、有识之士,就调整布局、设居民点、经营方式、管理结构、生产模式、技术工艺等项,设专题研讨,各抒己见,献计献案,求得符合实际可行方案,择优实施。对不同观点方案,要冷静科学地分析,充分论证,作必要试点。
3、治污减排,清洁水源。治污减排,国家已列重点工程,也是国际社会共识。广阔的东北、内蒙古森林函盖着前述诸多河流支岔水系源头,承载着这方人类及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功能。有资料说明,每公顷阔叶林每天吸收1000千克二氧化碳,放出730千克氧气。每公顷松树林每年滞留粉尘34吨。每5万公顷森林所蓄涵的水量,相当于一座容量为100万立方米的小水库。夏季每公顷森林每天可从地下汲取70—100吨水,化为水蒸气。由于森林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原有功能已经失调,除了休养生态,恢复资源再生功能外,还应治污减排,清洁环境。
科学进步使人们认识到,烟囱林立和工业排污危害环境。应当治污减排,净化空气和水质,保持环境清洁。天保工程应从源头抓起,贯穿水系,普查污染源,重点治理排污工业,如造纸厂、水泥厂、纤维板厂、厚纸板厂、水解厂等排污入水的工业,确保流域水土洁净,以利人类及一切动植物健康成长。
4、改造次生林,壮大红松经济林。现在东北、内蒙古林区的林木,大部分是原始林砍伐后的再生林,是杨桦树占主导地位的次生林相。直接使用原木树种不多,并且胸高直径在20cm以内,绝大多数是壮幼龄林。
如此庞大的次生林相,不宜任其天然。红松、樟子松等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滋养土壤。落叶松林贫弱土壤。应用科学发展观研究和改造天然次生林,争取永葆针叶树为骨干的密林风茂。就地质土壤结构生长树种而言,大兴安岭以落叶松为主。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以红松为主。张广才岭、老爷岭和完达山则以针阔叶混交林为主,红松占40%左右,也有许多红松清堂林。原始林地植被破坏后,土壤结构变异,不再蘖生红松。土壤结构合成变化类如碳元素化合物作用,因其元素排列顺序差异,有时是金刚砂,有时是石墨。红松林土壤因拖拉机集材作用,改变了原生土壤分子结构组合,再生树种不是红松,变成了杨树占优势的阔叶林。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植物树种特性生长要求条件。改变了这种条件,红松等针叶树不再蘖生。唯一办法只有补种、补植和抚育。红松材质优良,适用性广,还适宜在阔叶林中生长,应侧重培育管护。对红松等针叶幼树创造适宜条件抚育成林。凡适宜红松等针叶树种生长的林斑,应积极补植原生针叶树种,永葆红松在阔叶林中的强势地位,等到下一个轮伐周期,留足母树直播。其它珍贵树种如水曲柳、黄菠萝等亦应加强培育。
5、扩大苗圃,培育多种苗木。应改革开放,解放思想,破除因循守旧作风。研究当地原生树种生长土质,适地适树培育种苗,特别要加强优质树种如红松种苗培育。改变倾斜杨树、落叶松(大兴安岭除外)所谓速生树种的培育习惯。俗话说“杨柳桦随风荡,到处都生长” 。这类树种自然生长旺盛,长速超过其它树种,人人皆知。有的把杨树年轮增长过分的夸大超过2cm。实际上,杨树在东北、内蒙古林区毋须刻意培植,再生树种中它最占优势。落叶松是大兴安岭普遍林木。高寒永冻土质地表适宜其生长特性条件,顺其习性大量植造。落叶松林里土质酸性,其它树种难能适应,夹杂其中的阔叶树不多。在阔叶林里见到落叶松是极个别现象。
关于苗圃的经营,各地都很成熟,经验丰富,无须赘述。
东北、内蒙古森林生态的复兴任重道远,工作量艰巨。笔者拙见供参考,希望同行、专家、学者、有识之士参与讨论并予斧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