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区需要救援人员。来自全国各地二十多万志愿者以最快的速度奔赴灾区。唐山的志愿者带着感恩的心来了,山东莒县10位农民开着农用三轮车来了,无数“80后”、“90后”青年志愿者也纷纷赶来了。
灾区需要大型挖掘机械。企业家陈光标在地震当天就带着120人和60台工程机械队,从江苏、安徽出发,地震后不到36小时就抵达灾区,“什么也阻挡不了我们。”陈光标说。
灾区急需帐篷和过渡安置房。全国的相关企业立即行动,机器不停运转,人员轮流加班,所有的努力只为一个目标:让受灾群众早日搬进“新家”。
抗震不分前后方,贡献不分大与小。灾区一线的救灾工作,离不开全国人民的支持;灾区今后重建家园,除了灾区人民的自力更生,也还会有全国人民的鼎立支持。
端午节那天,一位残疾人捏着一把钱走到了捐款台前,那是怎样的一把钱啊!八张一元、十张五毛、九张一毛纸币和六个一毛硬币,共14.5元钱。“钱不多,但我尽力了。过节了,送给灾区吧。”他一边说一边郑重地将钱一张张放入捐款箱。同样,宁夏南部山区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地区,许多群众还得依靠国家救济。但是,得知四川灾情的消息,这里的农民把一分一毛、皱巴巴甚至还带着土腥味儿的钱都捐了出来,短短10天,为灾区捐款568.06万元。
这样的镜头还有很多。地震发生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都有捐款、捐物、献血、报名当志愿者的长长队伍,到处都有奉献爱心、慷慨解囊的感人场面。
关键时刻,全国7000多万共产党员站出来了。5月18日中组部号召党员交纳“特殊党费”的通知后,各地广大共产党员积极响应,到目前为止共交纳了69亿元支持抗震救灾。
亿万人的力量凝聚,亿万人的爱心汇集,都化作了抗震救灾的力量,抗住了山崩地裂的创伤。抗震救灾检验一项项改革的成果
为什么国家能倾注全力、不惜一切代价去救治一个个灾区人民?
为什么人民满怀热情、倾尽所能去帮助灾区同胞?
为什么地震刚过20天,灾区生活就能稳定,重建工作就能有序展开?
一个月的抗震实践作出响亮的回答:因为灾区是祖国大地的一部分,灾区人民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父老乡亲;因为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创造的物质财富,增强了中国的抗灾实力;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示出强大的制度优势。
年初南方冰冻灾害的余波尚未散尽,5月四川大地震又接踵而至。对于世界上许多国家来说,五个月内发生两场如此巨大的自然灾害是难于承受的,即便承受也可能大伤元气。然而,这种奇迹却在中国出现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战胜这两次巨大的自然灾难,国民经济依然保持稳步增长,社会秩序依然稳定、有序。抗震救灾检验着一项项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
大地震中,中国政府的应急能力得到一次全方位的检验。这种高效有力的救灾机制,令世界惊叹。地震发生当天,党中央、国务院就立即部署救灾工作,中央和地方党政各部门紧急行动,各路救援大军迅速集结驰援灾区。
大地震中,中国政府的保障能力得到一次全方位的检验。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年均9.8%以上的增速,此增长率接近世界平均增速的3倍,2007年GDP总额达3.4万亿美元,接近第三位的德国,居世界第四位,这使得国家财政有实力支持抗震救灾。“国库殷实”,方能为抗震救灾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人民分享到发展成果,家底开始厚实,才有能力“大方解囊”。
大地震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得到一次检验。这是前所未有的全国动员,短时间内汇集起如此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力量办大事,形成了党中央领导的武装力量、地方政府、民众和其他救援组织之间有效配合的军地民一体化抗灾力量。
大地震中,中国人的思想境界、公民素质和精神面貌得到一次全方位的检验。这是一次感天动地的心灵震撼,它让我们看到经济发展的同时,中国的公民素质也在同步提升。英雄辈出,平凡人有不平凡的壮举,普通人有不普通的境界。在此次抗震救灾中,中国人空前团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了党心、民心、人心。
大地震中,中国政府的开放心态和开阔胸怀得到一次检验。500多名外国记者深入灾区采访;温家宝总理和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新闻发布会开到了映秀的废墟上;外国救援队第一次踏上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直接参与此次严重自然灾害的救助行动;国外救灾物资的海关通关手续,创纪录地在十几分钟内就全部办理完毕……
天地不仁,不期而遇的地震灾害让无数群众失去亲人和家园;以人为本,国家以人民利益为重,将温暖送达每一个群众;多难兴邦,地震灾难让我们更加坚强、团结和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
一个月的抗震救灾斗争证明,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硕果累累,科学发展正在变成人们的行动。
一个月的抗震救灾实践证明,灾难打不垮坚强的中国人,国力增强,筑起坚实的抗震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