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6月12日14:28时,在四川德阳市汉旺新生家园担负重建家园任务的空降兵某师官兵为地震遇难一个月的同胞默哀。中新社发谭超摄
资料图片:6月12日,四川大地震重灾区都江堰市都煤家属院民众自发为地震中遇难的16位亲友举行祭奠活动。中新社发刘新摄
五月十二日出生的新生儿,今天“满月”了。新“北川”的地址,有了初选。
一个月前,数万条生命痛苦地离开了人间,旧“北川”成为“死亡之城”。
如今,在地震灾区依旧难绝哽咽之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抗震救灾一线的点点滴滴,依旧令人潸然泪下。
在刚刚过去的一个月里,悲怆与眼泪成为中国的“主打歌”。整个地震灾区,变成了一个悲壮的“战场”——遍布血泪、慷慨激昂。
仁者与勇者,是“战场”上的主角。
谁的生命力顽强,谁的运气好,谁就成为“战场”上的强者;谁的体力好,谁救人多,谁就成为“战场”上的英雄;谁的眼泪多,谁就更能感染这个“战场”。
“战场”上的眼泪是纯洁的,幸存者的心是善良的。
虽然饱受家破人亡的苦楚,虽然历经三十年市场经济的冲刷,灾民依旧善良,依旧纯洁。
徒有四壁的灾民竭力挽留客人,在他们的帐篷、活动板房里吃饭,“我们遭灾,给你们添麻烦了!”
以泪洗面的“外乡人”,食不甘味、夜不能寐,日夜关注着灾区的风吹草动。一个月的时间里,“外乡人”的捐赠就超过了四百四十五亿元。
如今,唐家山堰塞湖已化险为夷,失事直升飞机寻觅也有着落,“战场”上的硝烟正渐渐散去。大规模的“体力竞赛”,已宣告终结。
昔日的“战场”正变成一个大“工地”,智者与“实力派”开始登场。
在四川,操着各地口音的“外乡人”,正在为灾民搭建板房。接下来,他们还要在灾区盖房、修路。“外乡人”的副省长做起了灾区的“县长”,县长做起了“村长”。
从悲怆中回过神来的民众,也回到了现实的土地上。柴米油盐、生老病死,老人们开始“唠叨”起来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他乡,也突然增加了许多操着四川口音的学生、伤员和打工者。
为了继续学业,五百个四川娃娃背井离乡,南下昆明;为了东山再起,成千上万的四川民工抛妻离子,客居他乡。
地震让灾区的生活水平倒退了二、三十年。空有一腔热血,换不来灾民的柴米油盐;仅凭两行热泪,解决不了灾民的冷暖饥饱。
重整旧山河,再建新家园,需要经济实力,需要智慧的大脑、坚毅的信心和勤劳的双手。
——实力,来自三十年积累起来的财富,来自“全国之力”,来自天府之国的沃土。
——智慧,来自中国千年经验的叠加累积,来自十三亿中国人的群策群力。
——坚毅,来自与这块土地不弃不离的东方情结,来自挺住便是一切的信心。
——勤劳,来自数以千万计的“外乡人”,还有众多“恋土”的灾民。
灾后重建千头万绪,大片废墟百废待兴。择干吏、选能者、集民力,成为智者的挑战。
唯智者免于草率,唯智者谋百年计,唯智者无愧子孙。
挥别满月的祭奠,吾国吾民将从地震悲怆中滋生雄起的信心,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走向新的图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