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庆成,中等的身材,清癯的面庞,一双眸子闪着神采,身着一袭黑色的中山装,衣着普通。看上去和一般的农民并无二致,但就是这位以农村的生活为自己全部创作源泉的老者,用手中的泥塑极为深刻的探究了中华民族特性,创作出了让人叹服的作品。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一个受尽苦难的农民成为世界民间工艺美术界的一代宗师?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采访了他。
于庆成出生于天津蓟县的一个小山村,祖祖辈辈没有人知道什么是艺术,什么是雕塑,但是偏僻、闭塞的环境以及他所遭受的经历并没有约束于庆成的想象力和创作的冲动。
早年的于庆成非常酷爱画画,对于雕塑一无所知,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让他对于自己爱好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改变了他的一生,谈到那次经历,于庆成非常的感慨:“那时候,除了劳动外,只要有时间,我想的就是画画,什么画法啊,风格啊,我也不懂,后来在我15岁的时候,我父亲上县城工作,我也就跟着上县城读书,有一次我随便看一些旧的画报,上边有很多的雕塑作品,我记得是一个俄罗斯的雕塑作品特别的吸引我,是关于列宁的雕塑,当时我就想用泥来捏捏看,也没有人教我,就我一个人在那弄,有很多的朋友看到我的作品后都很惊异的说,这是列宁,他在背着一个小孩呢!从那个时候起,我感觉我开始真正的找到自信了。”
于庆成出身于农民,对于他们的生活方式、习惯、性格都极为熟悉,山村乡亲是他作品的原型,是他创作不竭的源泉。在谈到他所创作人物形象时,他说:“我的作品中孩子的形象是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男人的形象是慈爱的,孝顺的,有男人气概的,体现着男性的威武伟岸;而女性的形象是健康健硕,乐观豪放的。”
记者在观察于先生的作品时注意到,他的作品从早期的单纯表现农村生活的风格到现在的侧重于强调表现地方的民族底蕴思想内涵的转变,对于这个问题,于庆成表示,我自己来说是不轻易转变观念的,这么长时间我始终保持我自己,但是一旦我决定改变了我就要做到,但是不论怎么变化,也要有自己的个性。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于庆成不仅在工艺美术上有很高的造诣,对于中国民族文化也有着很深的了解,于先生特别说到了他对于黑龙江民间工艺和民族文化的看法和认识,“我这次来哈尔滨是应黑龙江年轻的雕塑家刘恒甫先生的邀请来这里的,黑龙江的民族文化让我吃惊,特别是我看到鄂伦春族的民俗民风生活习惯至今还保持的很好,黑龙江的农民勤劳、质朴、率真让我想起了我小的时候我们天津的农民热火朝天劳动时的景象和强健的肌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