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专题  >  专题新闻
搜 索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冷志杰:现代化水稻种植企业应强化数字化供应链管理创新
2019-02-22 11:04:59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一、水稻种植企业面对的关键问题

  粮食供给侧改革,凸显了粮食生产的有效性问题:一是粮食种植从重量向重质转变,中国的饭碗要装中国人需要的高质量粮食,必须通过品牌建设,增加“绿色、有机”的中高档粮食供给;二是种植管理上如何根据消费者需求变化而调整品种结构,进行种植技术的组装并进行成本管理逆控,凝练可推广模式;三是从粮食收割、运输、储存、加工、销售、配送等供应链环节如何降本增效。

  这些问题反映到水稻种植企业视角,就是三大痛点问题:一是解决消费者吃好米的需求与从田间到餐桌的供应链全程质量追溯难的问题,即,大田水稻质量追溯难,物联网数据应用到管理难的问题;二是如何解决数字化种植管理的有效性问题,即,如何提取降本增效的管理模式,如何提取决策相关的变量数据;三是如何获得粮食供应链各环节的分享数据,参与数字供应链管理,获得供应链管理创新的利润,甚至智能化带来的种植管理之外的红利。

  数字化供应链管理是提升现代供应链管理有效性的必经之路,符合十九大报告的任务——要在现代供应链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也符合我省“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实施意见”中的任务——深入推进“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集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服务等于一体的农业供应链体系,不仅要提高农业生产科学化水平,还要提高质量安全追溯能力。

  二、水稻数字化供应链管理创新的一个实践案例

  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七星农场是中国现代化农业企业的窗口单位,2018年全场共有4814户职工,平均每个农户种250亩地,水稻平均亩产1200斤,平均每亩净收益约580元,高于全省每亩400元的平均数。我们团队2017-2018年为七星农场完成了《基于物联网的水稻供应链管理规划》和《基于物联网的水稻供应链运作解决方案》,可以确定七星农场不仅在现代化种植技术领先,在数字化供应链管理创新中也走到了国内前列。

  (一)构建七星农业物联网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奠定了提取降本增效的数字化农场管理模式的基础。

  物联网项目包括200个监测点、20个小型气象站、20套地下水位监测装置,以及3S技术等,这些设备覆盖农场的122万亩耕地,能够全方位提取农作物生长的要素信息,形成农业大数据,并通过科学分析,找出作物生长规律,制定规范的种植模式,实现农业生产、管理的信息化。目前,农场可以通过手机APP对每个种植户进行种植管理和监控,每个种植户通过手机终端进行查询自己的承包缴费、合同签订、生资采购和农业补贴等各类信息;初步提取决策相关的变量数据,逐步推进数字化农场建设。

  (二)构建七星水稻供应链质量追溯系统,着力解决供应链全程质量追溯难的问题,向攫取水稻供应链基于创新形成竞争优势发力。

  一是综合应用“大田物联网+3S+移动互联网”技术,完成精准质量追溯,支撑一袋一码追溯管理的实施;

  二是进行水稻供应链组织变革。从原来市场自发交易形成的种植、加工和销售的无序供应链,转化成种植、仓储、加工、销售和大米物流联盟构成的五大联盟的组织管理,保障客户需求,提供规范标准、全年供应的规模绿色大米。

  三是进行水稻供应链模式的创新,以争取水稻供应链再分配的利润。水稻供应链联盟平台提供生资服务体系、生产体系、财务与金融服务体系,平台技术服务体系,以及质量可追溯服务体系。以这五大服务体系为手段,协调水稻供应链成员共同制定和遵守联盟规范,落实绿色生资、现代生产、供应链全程精准绿色追溯、供应链管理+物联网等信息平台技术的规范服务;针对联盟成员的交易,结合绿色水稻的质量标准,进行供应链成员间冲突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协调管理。贯彻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协调激励机制,形成水稻供应链联盟驱动的协同模式,提高供应链竞争力。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王蕊

【专题】全省教育系统解放思想推进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活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