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6月的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长陈宝生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坚持“以本为本”和推进“四个回归”,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四个回归”的提出,紧紧围绕高等教育的职责使命,平实深刻,切中现实,不仅正视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还理清了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理念偏差,为新时期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要求。
自国家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稳步提升,截至2017年,我国各类高校2631所,在学总规模3779万人,在学规模世界第一;开展本科教育的高校有1243所,92个专业类,已培养了6000多万本科毕业生,他们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和领军人才,没有他们就没有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所取得的令世界瞩目的成绩。进入21世纪,世界发达国家大学都把人才培养的本质职能进一步强化,哈佛、麻省理工、斯坦福等超一流大学纷纷回归本科教育、启动本科教学改革,把本科教育视为保持卓越和成就核心竞争力的制胜法宝,重视本科人才培养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的共识和趋势。
纵观国内外高等教育,本科教育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教育部长陈宝生强调,我国要实现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一定要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把握好两个基本点,一是坚持以本为本,一是推进“四个回归”。
面临新时代新要求,作为一名龙江高等教育工作者,要深刻理解“四个回归”,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探索回归路径,以新理念推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龙江全面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一、更新教育理念是推进本科教学改革的重要前提
目前我国本科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教育理念滞后,教学模式和方法创新不够。表现在从课堂教学到教学管理,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存在很大弊端,一是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导致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二是重智力培育,轻非智力培养,从教师授课、学生学习到考核方式,都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局限于已有知识的考核,重分数、重智育,轻视对学生责任心、团队精神、沟通等能力的培养,使得在创造性思维中起重要作用的非智力因素培养缺失。传统教育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造能力,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教育部长高教司司长吴岩在教指委成立的讲话中指出,以新时代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为标志,中国本科教育进入了新时代,本科教育要突出三大理念:学生中心,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产出导向,强调毕业生的质量,具备什么能力、能干什么;持续改进,要建立完善质量改进循环机制,这是推进我国本科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和新遵循。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没有科学的理念,行动只能是盲目的,要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教育理念的转变是关键。为顺应新时代新要求,我们必须推进教育理念的三个转变,即实现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变、学科导向向成果导向的转变、教学监控向持续改进的转变。同时能够以新理念推动本科教学改革,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以OBE理念为指导,科学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构建课程体系、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提高专业建设质量,适应社会需求;二是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推动教学方式改革,积极推进混合式教学、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努力打造“金课”,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和自主学生能力;三是以持续改进理念为指导,加大教学管理模式改革,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二、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
提高教育质量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教育质量的提高,归根到底要依靠教师。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平。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分,然而目前在高校内“重研轻教、教授不教”现象突出,在教师考核、职称评定中,过度看重论文、项目和成果等,导致教师对此投入了更多的热情和精力,而把教学工作则当成了“良心活”,当教学从“中心”走向“边缘”,教书育人的本分就被日渐淡忘;同时因各种原因制约,高校每年有很多教师没有机会参加教学培训和交流,自我发展意识不强,知识面偏窄、知识结构单一,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较差,缺乏实施实践性教学经验等,能力素质很难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要。
推进“四个回归”要求教师回归本分,潜心教书育人,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做到德高、学高、艺高,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方法技术娴熟的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这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为顺应新时代需求,师资队伍建设应着重加强以下工作: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评价标准,通过建立师德专项考评、问责机制,开展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评选等,引导教师自觉践行师德师风十项准则,推进教书与育人的统一;二是完善教师评价机制,建立合理的多元化评价机制,改变以往“重研轻教”的教师职称评聘体系,将对教师教学能力水平和质量的考评、对教师实践性教学活动情况的考评等做为职称评聘、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三是完善教师培训制度,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加强对教师的职业规划,加大培训力度,做到培训形式多样化,培训内容科学化、培训手段现代化、培训范围全员化,促进教师职业发展,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水平;四是对于应用型地方高校,还要加快“双师型”队伍建设,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三、专业内涵发展要以服务龙江全面振兴为契机
现在正值推进龙江全方位振兴的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新发展新理念,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深化改革,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推进东北振兴。作为黑龙江的地方高校,我们应坚持发展新理念,在专业建设上解放思想,主动对接行业需求,促进产教融合,为龙江振兴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
黑龙江科技大学是以矿业为特色的高校,已为龙江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现在推进龙江全面振兴,强调要做好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三篇大文章,提出了研究“煤头化尾”为重点,打造现代煤化工基地,提出了坚持绿色发展,坚定不移走好“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等转型发展新思路,这些都为我校相关专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我们将主动抓住新机遇,发挥现有专业优势,以新作为推进新发展。一方面以“新工科”建设理念为引导,深入研究黑龙江煤炭行业技术和人才需求,做好科研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对接,校企协同创新,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为龙江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同时以国际工程认证工作为引导,推进专业内涵建设,建设对接国际标准的专业,坚持服务需求,成效导向,培养学生突出能力核心,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度和社会适应度,为龙江振兴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