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专题  >  专题新闻
搜 索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赵秋野:解放思想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加快龙江振兴发展
2019-01-10 21:01:48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一带一路”建设、对俄合作、龙江“丝路带”建设和“哈新区”建设既是我省发展的机遇,也是面临的挑战。制约龙江振兴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之一是观念落后及思想保守,因而,需要解放思想、转变发展思路、抓住机遇,才能不断开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新境界,从而高质量发展龙江。

  龙江发展的基础在教育、在人才培养,这其中高等教育扮演着重要角色。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是21世纪的全球化、一体化,黑龙江省又是对俄合作前沿,地处东北亚、中俄蒙经济走廊,这些因素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具备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掌握国际交往语言、了解合作国家的文化和民族心理,因而,迫切需要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现代化,以此推进龙江发展。人才培养国际化不应局限于外语专业,专业+外语人才十分匮乏。龙江“丝路带”建设、对俄全面合作和“哈新区”建设急需各层次、全方位的国际化人才,这样的人才应该具备家国情怀、跨文化交际视野、创新理念、专业知识和技能、全球竞争力和世界担当等特征。

  我省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存在以下问题: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实意义和迫切性认识不足,思想层面重视,实践不足;对于国际化人才的语言能力培养重视不够,外语教育政策制定尚缺少国家安全、区域发展的战略定位;中外合作培养人才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尚未充分引进和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人才培养国际化偏重外语专业,对专业+外语人才培养重视不够;国际化人才对合作国区域文化了解不深,对于国际通行规则、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和融合、世界政治经济的走向等有关国际生态的了解和掌握还非常欠缺,这也是国际化人才在处理国际事务或涉外事务时,差距还比较大的原因;高校学术研究国际化尚有很大的合作空间;我省发展的国际化程度不高,无法留住国际化人才,从而无法形成良性循环。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从国家利益角度,根据黑龙江省区域发展特点,确定“关键外语”教育政策。将俄语确定为关键语言,把俄语人才培养上升到战略高度;转变外语教育观念,把语言能力、外语教育上升到国家安全高度。黑龙江省是边境省份,制定合理的俄语、日语、韩语、蒙古语语言教育政策十分必要;提升语言能力,确保经济安全,增强经济竞争力。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了解对象国国情和语言文化是国家和企业抢占先机的先行手段和前提条件。龙江经济发展必然要走出去、请进来,必将大力发展国际经贸合作、科技合作、能源合作等,急需专业+外语人才,应尽早制定公共外语教育规划,培养复合型、跨学科人才;培养跨语言文化交际能力,在国际交往中掌握话语权、提升国际领导力。外语专业师生还应利用外语语言资源和信息资料优势,大力开展国别问题研究、大国关系研究和外国文化深度研究,培养从事国际问题和事务的研究型人才,加深中国对世界的了解以及世界对中国的认知。国外有很多“中国通”,但我们缺少“外国通”。如:我们国家缺少斯拉夫国家文化的研究人才,因而,斯拉夫语言文化教学可为国家储备相关紧缺人才。

  由于黑龙江省特殊的地理位置,我省承担培养各类俄语人才的重任。长期以来,我省俄语教育发展尚缺少国家层面的战略性规划,中、小学俄语生源断代,俄语教育发展缺乏连续性,间接导致我国高级俄语专门人才和外语为俄语的各专业人才严重匮乏,很难满足国家及龙江区域发展对各类俄语人才的需求。为此,提出以下对策:确定黑龙江省俄语教育优先、重点发展战略。在外语教育规划问题上,需要根据区域特点,发挥地域优势,服务于国家利益和地方发展需求。黑龙江省应从自身省情出发,从国家及区域安全、国家语言战略高度、从中俄全面合作高度确定俄语教育发展战略,保护中学俄语人才培养的火种,做强为国家输送优秀俄语人才的基地,提升俄语人才的国别、区域问题研究能力,彰显黑龙江省对俄经济、文化艺术、教育、经贸交流的特色和优势。为此,政府、教育管理部门需出台“新时代黑龙江省俄语教育优先发展规划”作为“俄语教育优先发展、重点发展战略”落地的制度保障;制定俄语人才培养“一条龙”规划。俄语人才培养“一条龙”是指大、中、小学俄语教学协同发展。首先,亟需制定“黑龙江省中学俄语教育发展规划”。以哈尔滨市为中心,有计划、按比例恢复中学俄语教学,以此带动周边市县。同时,大力扶持边境口岸的中小学俄语教学。其次,重视高校大外俄语教学。建议在高校招生、录取环节,对俄语考生给与一定倾斜政策,这样可以逐步恢复学生对学习俄语的信心。“一带一路”建设、中俄全面合作,不仅需要高素质俄语专业人才,更加需要懂俄语的各类专业人才。第三,整合各高校俄语专业资源,系统处理好高校俄语专业各层次人才培养的协同关系;优先建设、重点发展一批高校俄语专业、学科。在黑龙江省高校“双一流”布局中,需从国家语言战略、安全、龙江发展高度,在不同类别高校有计划、分层次地优先扶持、建设一批俄语重点专业、重点学科、重点研究基地,形成一个全省范围的强有力的俄语学科群,凸显黑龙江省俄语人才培养的优势,以满足社会对优秀俄语人才的需求;推行政府、学校、企事业协同创新俄语人才培养模式。遵循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要求,强化俄语人才培养的实践环节。利用黑龙江省涉俄企事业单位众多的优势和承办中俄博览会、哈科会、哈高新区建设等良好的俄语实践环境,鼓励政府、企事业、高校、中学合作共建俄语实践基地,创建俄语人才培养教育联盟,创新卓越俄语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俄语人才培养的人文化、专业化、国际化水平。俄语人才培养不应只关注工具性,应重拾人文性,重视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及国别、区域问题研究能力的培养。俄语人才培养还需充分考虑专业化,明确培养规格,如石油、航空航天、法律、商务、音乐、美术、教育、农业、林业、中医等各类专业人才。由政府、教育管理部门牵头,实质性推进中俄高校联合办学。选择高校优势特色专业,分期分批筹建各类“中俄学院”。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引领专业、学科建设,提升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的国际化水平。

  作者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教育部区域国别研究中心“斯拉夫国家研究中心”主任、哈尔滨师范大学斯拉夫语学院院长。

责任编辑:王蕊

【专题】全省教育系统解放思想推进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