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东北网2月6日讯(苏嗣茗 记者 孙英鑫)调车机推着长长的客车车体驶进整备库,3名调车员迅速摘下车辆后重登调车机。一声笛鸣,调车机飞驰出库,逐渐消失在寒冷的雾气中。寒来暑往,调车员默默坚守,不只是在做旅客列车的“搬运工”,更是列车安全的守护神。
哼哼歌缓解下挺好
雪城的立春,寒气依然逼人。2月4日6时50分,套上“三黄服”后,牡丹江站运转车间二班八调调车长范广辉整个人看起来有些臃肿。妻子在一边帮他准备好御寒物品,加厚的手套和护膝,还有必备的大号饭盒。
7时50分,接完班的范广辉和3个伙计向八调调车室走去。这个春运,他们不但要负责每天固有的40多列旅客列车分解、编组、连挂、取送作业,还要负责临时增加的5对临客作业,而编组线路受高铁施工影响从13条减少到9条,工作量无形中成倍增加。
交接班完毕后,范广辉将今天的调车作业通知单拿了回来,上面17项任务让围拢上来的伙计们看得直皱眉。范广辉交待了下重点事项后,众人便鱼贯下楼,楼梯上传来一阵歌声。“11点前要完成这些任务,时间很紧,我和伙计们压力都很大,哼哼歌,缓解下,挺好。”范广辉笑笑说。范广辉乐观积极的心态让他在近20年的调车作业中未出事故,他的良好心态也同样影响着身边的工友。
对讲机里传来区长的呼叫:“老范,今天活儿多,注意节奏和时间。”“明白。”范广辉回了一句,迅速登上调车机,将一张调车作业通知单递给司机老王,提示道:“T261次,得加点儿紧。”“放心吧,老伙计。”老王笑着回应。调车机呼啸而去,劲风扑面令人窒息。
吃不上午饭是常事
运转车间八调是这个站唯一负责接取送达客车车体的调车组,春运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普通的一项任务,包括调车机走行、车体检查、摘挂作业,至少需要10分钟,像这样的任务,范广辉和伙计们一个白班就要干50多项。
为了抢时间,保正点,T261次旅客散净后,范广辉和一名伙计小跑着向车尾推进,眼睛时不时瞄向车底,看车辆缓解状态和有无侵限物品,厚重的衣服丝毫不影响他们的速度。一来一回,13节车,近千米路,范广辉仅用了3分半。
“刚开始受不了,但慢慢就习惯啦!”回到调车机上,范广辉呼吸有些急促。尽管穿得很厚,但在疾驰的调车机上,刺骨的冷风还是扎得人瑟瑟发抖,“每次车启动起来都像洗个冷水澡。”厚脖套也是常备,虽然能护住口鼻,但每每调车机扬起灰尘,扑面而来的厕所异味挡都挡不住。由于不少车体都没有集便器,粪便经常甩到车钩附近,冬天冻硬了还好说,到了夏天摘挂钩管时,常蹭得身上手上都是。“那种感觉,真的是无法形容。”范广辉说,不少伙计都是因为受不了这种脏而转至其他岗位。
工作中,休息时间十分有限,基本都在外面站着。而且超过6小时才能吃上午饭是常事,为了避免饥饿难忍,范广辉和伙计们都像骆驼一样,班前会在家努力多吃一点。
比饥饿和寒冷更难熬的是孤独,时间总感觉过的很慢。用范广辉的话说,那最动听的,就是对讲机里传来的声音,即便是一阵噪音,也感觉好像有了伴。
旅客平安出行功臣
旅客列车的连挂技术含量较货物列车高,速度或线路曲线半径大了以及车钩错位,都容易碰坏风档,造成事故。“既得干活儿快,又得保安全,干活的节奏和技巧必须要掌握好。”提起这方面,范广辉很自豪,因为他从没犯过这样的错误。春运中,范广辉和伙计们每班数十次往返于3公里的线路上,为旅客安全有序出行尽心尽力。“17年来,他们已安全正点取送摘挂编组客车车体60000余辆,是旅客平安满意出行当之无愧的功臣。”这个站运转车间主任胡郁辉说。
最怕遇到极端天气,2015年那场暴雪就给他们来了个突然袭击,最低温度跌破-30℃。望着调车机前被雪覆盖的线路,范广辉一咬牙,和伙计们抄起铁锹、风力除雪机、小铲,在调车机前开道。线群中齐腰深的雪,让他们举步维艰,下身冻得几乎失去知觉。但就是这样,他们也没有耽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干了这份活儿,就得负起这个责任。”这是范广辉常挂在嘴边的话。
国内国际 |
|
|
|
娱乐体育 |
|
|
解释函数[__latest_model(/sports/sczj/,1,2,1,/manage/small_template/smtem_pic12080tit.htm)]时出现错误:[根据目录:/sports/sczj/无法映射到一个具体的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