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县域经济新高地——肇东市全力推进“一区三城一化”建设述评
http://heilongjiang.dbw.cn   2016年09月18日 11:06:49
订东北网彩信手机报,移动发KTDBW到10658333,联通发DBWY到1065566600,电信发DBWY到10628999。
东北网手机版 3g.dbw.cn

  省委书记王宪魁在肇东就农区现代化进行调研。记者 汪海 摄

  大水利、大科技、大农业肇东“吨粮田”丰收在望

  中粮生化能源(肇东)有限公司全景

  黑龙江大庄园公司(肇东)牲畜屠宰加工车间

  不断进步的黑龙江绿色食品产业大园区  

  肇东具有“当排头、创一流”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居全省综合实力十强县首位,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县。

  可是,快速发展的肇东也出现了三个“短板”。

  一是产业链条短板。产业链条集聚度关联度低,资源型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资源精深加工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较小。

  二是民生事业短板。社会事业仍然滞后,特别是公益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城乡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城市承载功能较弱。

  三是城市文化品牌短板。文化产业开发深度不够,市民城市文化意识还没有完全树立起来,没有形成独特的文化品牌,对外影响力还不够大。

  补齐“短板”压力不小。

  东北全面振兴,龙江全面振兴,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肇东怎么办?

  肇东的排头兵还当不当?全省第一的位置还保不保?

  许多领导干部在思考这个问题。

  在4月1日召开的肇东市领导干部动员大会上,绥化市委常委、肇东市委书记李元学的回答是肯定的,他说:“谁也没有权力让肇东的位次落下来,谁也没有资格让肇东的经济发展慢下来,特别是‘全面振兴’是中央的要求、省委的部署、绥化市委的决策,更是全市人民的期待,肇东必须保持‘大发展、大跨越’势头不动摇、必须保持全省龙头地位不动摇,在全面振兴上扛起大旗、打好头阵、率先突破,在思想认识、行动步伐和总体目标上与中央、省委和绥化市委合拍同步,加快建设全省一流的工业经济、产业园区、现代农业、美丽乡村和民生事业。”

  保持全省龙头地位不动摇,肇东在全面振兴上打出的旗帜是打造“龙江全面振兴先行区”。

  打造“龙江全面振兴先行区”,并非易事,底气何来?

  因为肇东当前有三大优势:一是具有广博富集的资源优势,二是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三是具有特色鲜明的人文优势。

  肇东经济社会发展势头良好,整体上正处于由夯实基础、蓄积后劲阶段向发展提速、结构升级阶段转换的关键时期。只要发挥“长板”的优势,就能补齐“短板”。

  “长板”优势怎样发挥?“短板”如何补齐?

  他们把着力点放在建设“绿色生态城、县域金融城、哈市卫星城、实现农区现代化”上。

  于是,一个简称为“一区三城一化”的战略思想形成了。

  实施“一区三城一化”战略,关键是“三城一化”,“三城一化”的目标实现了,“短板”就补齐了,“龙江全面振兴先行区”这面大旗就牢牢插在了肇东。

  肇东的经济社会发展,一方面要抓住“哈长城市群”、“哈尔滨新区”、“哈大齐工业走廊”的战略机遇和肇东被列入哈尔滨七个卫星城之一契机,加强与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绥化以及其他中心城市的联系,合理吸收资源,借势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在经济对接、产业承接的过程中优化产业结构,整合自身优势产业,实现产业调整升级,实现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根据这一定位,打出一套组合拳。

  具体来说,就是“三箭齐发”,在做大增量的同时提高质量,在提高质量中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

  发挥寒地黑土优势,建设“绿色生态城”

  习总书记在黑龙江代表团讲到:“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肇东地处松花江北岸,生态资源得天独厚,不仅有绿水,还有珍稀的寒地黑土。

  省委书记王宪魁书记在省管干部培训班上讲到:“肇东在盐碱地上建成了绿色食品大园区”。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下,目前大园区内已有40多个绿色食品龙头企业,而且不断扩大,“绿色食品大园区”变成了“绿色生态城”。

  由园变城,育壮拉长了食品、乳品、畜禽、饲料、蔬菜五大链条,收获的是真金白银。

  食品产业链。

  以万隆达、松源、嘉禾粮油等企业为牵动,链接合作社33个,基地面积26万亩,年加工包装优质大米12万吨,占总产量的60%;以俐江谷物、熙旺米业、长富米业、裕村香米业、榛柴米业为龙头,链接基地面积4.6万亩,以国家地理标识“肇东小米”为统领,年加工包装有机小米、杂粮杂豆20万吨。

  俐江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美味多商城、苏宁易购、淘宝等网销平台,年销售绿色小米80多吨。依托电商平台,合作社发展高端谷子种植,走出了一条全过程有机、全产业链增值、线上线下销售的创业路。

  黎明镇长富村的绿色有机小米一直声名远扬,近年来,先后开发生产有机小米、有机面粉、有机玉米、有机杂粮四大系列12类产品,并且都通过了国家有机食品认证。通过与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合作建立网上销售平台,对有机谷子、石磨面粉、笨榨豆油线上销售,在哈尔滨、长春、沈阳等城市建立40多家直营店,实行网上下单、基地种植、限时配送。2015年,线上线下共销售绿色农产品25.5万箱。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6月19日,广东省黑龙江商会常务副会长刘雨沾带领考察团来肇东就农产品杂粮及农产品加工项目进行深入考察洽谈,力争近期内在绿色农产品及富硒农产品开发上与形成合作。

  畜禽产业链。

  以大庄园肉业、纽西莱航空配送和西餐中央厨房、甜草岗牧业、酉祥食品等5家龙头企业,链接规模养殖场426个,年加工鹿、牛、羊、生猪、白鹅等肉制品15万吨,加工转化率达到65.2%。

  大庄园肉业进口羊产品加工转化车间二期建设工程,5月中旬投入使用,与此同时,企业的基地——向阳乡万头示范养殖场和万亩青黄贮基地建设正在加紧进行。3年内将形成50万头养殖基地,企业二期全部达产,产值可达60亿元,利税1.5亿元,企业用工量可达3000人。

  乳品产业链。

  以伊利集团、汇源集团等龙头企业为牵动,链接5000头以上规模奶牛养殖场4个,200头以上奶牛养殖小区22个,年产乳品饮品40万吨。其中,伊利集团年加工鲜奶30万吨,主要生产优酸乳、酸奶、纯牛奶、大果粒等系列产品。汇源集团年产纯净水5万吨。

  果蔬产业链。

  以北大荒食品、韩美泡菜、佳佲佳食品、冰融杏鲍菇、翠花酸菜、福成酸菜等6家龙头企业,链接经营主体46个,基地面积18万亩,年加工蔬菜15.8万吨,加工转化率达到52.6%;年产泡菜3万吨、绿豆芽4万吨、酸菜5万吨、杏鲍菇8000吨。

  饲料产业链。

  以希望特驱、双胞胎、江西正邦、通辽岳泰、沈阳双良等龙头企业为牵动,链接合作社36个,基地面积26万亩,年产饲料35万吨。

  发挥企业密集优势,建设“县域金融城”

  “县域金融”是个新概念。

  4月25日,肇东请来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叶永刚,给市级领导和各部门、各乡镇干部、部分企业老总,讲了一课。

  “县域金融”指的是“县域金融工程”。

  乡镇经济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打工经济。大家将辛苦挣来的血汗钱存放在银行,但是这些存款并没有在当地发挥作用。中国县域经济的贷存比很少有超过50%的,肇东也不例外。

  叶永刚认为,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既要发挥传统银行作用,也要发挥其他新型金融业态的作用,这其中资本市场是重要一环。

  县域金融工程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积极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在控制金融风险的前提下,有效配置金融资源,促使资金回流,从而推动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古语说:“县积而郡,郡积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

  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了,贫富差距就缩小了。

  肇东率先提出建设“县域金融城”,这个发展理念,谋略超前。

  肇东经济资源基础雄厚,黑龙江绿色食品产业大园区、北部物流新城、五站卓达新城等气势恢弘,以绿色食品、低空经济、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为支撑的新兴产业日益壮大,以中粮、伊利、汇源、大庄园、北大荒等知名企业为依托的项目集群相继落地。

  肇东工业相对发达、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和发展势头较好等后天优势,一季度,全市新引进产业项目38个、合同资金55.6亿元,首批集中新开复工项目62个,二季度开工开建项目40个,总投资额达到74.7亿元,其中超10亿项目3个,超亿元项目6个。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有网店6120家,电商企业96家,从业人员1.68万人,年物流总量500多万单,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0.8亿元。

  雄厚的基础,密集的企业集群,为建设“县域金融城”提供了生长土壤。

  发展理念清晰,发展战略明晰。肇东的"县域金融城"建设紧锣密鼓,跑省、进京、下江南,综合发力。

  搭建联通资本市场新平台,实现远钱近用。

  推进省联合产权交易所、省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省融联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哈尔滨股权交易所肇东分公司落户肇东。

  6月16日,与黑龙江联合股权交易所举行战略合作签约。

  举行50家企业走进新三板、新四板、新五板-众筹基地研讨会,推进20家企业进入新四板,5家企业进入新三板,40家企业进入众筹板块,已发债7亿元。

  联合省联交所、土流网、良大集团在全省率先发起服务三农、小微企业平台建设,重点引进股权投资、融资担保、融资租赁、证券公司等创新型金融机构入驻,完善会计、法律、信用评级、资产评估等中介服务。

  建立农业金融改革新体系,把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

  推动金融改革由局部试点向农村普惠延伸,由土地流转交易平台向农村全要素产权交易中心拓展,盘活荒山、荒林、荒地、荒水等土地资源。

  着力健全“金融组织、农村支付、社会信用、农村保险保障、农业农村担保、村级金融服务”六大体系,加快试点,扩大范围。

  建立肇东市融资担保平台,拓宽融资途径,用担保杠杆助力融资服务,撬动信贷资金进入农村实体经济,建设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相适应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培育上市项目新主体,打造县域金融工程的“升级版”。

  做强现有金融机构,提高贷存比,通过新三板、新四板、众筹基地建设推动形成全省区域股权中心。

  搭建华泰、华融、国海、中泰四家证券公司与肇东市规模以上企业对接平台,帮助企业建立董事会制度和现代财务管理制度,加快企业上市。

  重点帮助东顺纸业、福和药业等企业在主板上市,更多企业在新三板、新四板上市。

  发挥区位优势,建设“哈市卫星城”

  肇东,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肇东不仅是东北亚地区重要交通枢纽、哈大齐工业走廊重要节点城市和哈尔滨辐射全省的桥头堡,更是泛哈尔滨大版图最优质的一部分。68公里松花江全线通航,滨洲铁路、哈大高速、绥满公路、绥肇公路和哈大齐城市高铁贯穿全境。

  肇东,资源优势得天独厚。

  肇东不仅拥有农牧、石油、天然气和地热资源;还拥有132.5平方公里重度盐碱地,肇东市区周边就有大片的盐碱地,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充足的用地保障。我国人口众多,土地金贵,特别是平原区上项目申请用地审批很难,即使获得批准,用地价格也高,在重度盐碱地上建工厂审批相对容易,价格低,给企业降低了成本,肇东新建的大部分企业就是在盐碱地上“长”出来的。

  肇东,坐上了国家实施“哈长城市群”、“哈尔滨新区”这班车,被列入哈尔滨七个卫星城之一。

  机遇和政策叠加、优势和潜力凸显。

  机不可失,肇东加快了融入哈尔滨都市圈的步伐,具体做法是“五个盯住”。盯住哈尔滨新区建设,打造哈尔滨的“连绵区”。

  在规划上与哈尔滨实现“共绘”。加快毗邻哈市的乐安新城编制控详规划和建设,乐安新城在哈尔滨西北方向28公里处,覆盖五站镇、东发办事处东部半个区域,肇东市五站镇得名源于清朝乾隆时期的一个驿站。

  项目规划用地150平方公里,其中一般性农田108平方公里,松花江堤内湿地42平方公里。规划用90平方公里的资源开发现代生态、观光农业和旅游产业园区,利用北部区域30平方公里打造以新型建材为主体的高端工业产业园区,利用南部30平方公里滨江区域开发集现代教育、现代医疗、现代社区养老、文化创意、新型商住、高端酒店等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规划容纳50万人。项目区块有3条道路与哈市实现了同网贯通,沿松花江北岸的观江大道已接入肇东段零公里,北部的万宝大道全线贯通,中部松北区的中源大道也已延伸到了肇东境内,实现南、北、中平行接入,同时,电、水、排污、天然气均可实现同网。项目初步计划将利用5至10年完成,年投资将近百亿元,预计10年内将拉动投资近2000亿元。这个项目完成后,肇东与哈尔滨就实现同城、同体了。

  在交通上与哈尔滨实现“共联”。加快形成与哈尔滨十条道路相连,68公里松花江全线通航,滨州铁路、哈齐城际高铁、哈大齐高速公路并驾,哈尔滨机场、大庆机场、肇东通航机场齐驱的水陆空立体交通体系。

  在资源上与哈尔滨实现“共享”。把资源作为发展的要素,充分挖掘潜力、建立品牌,在自然、人文、社会等资源上与哈市实现合作共享。

  盯住哈尔滨人才,打造哈尔滨的“储备库”。

  充分发挥地缘、亲缘、人缘优势,重点挖掘并建立人才库,实施“校企联姻”战略,寻求与哈工大、东北农大、哈兽研等人才高地建立合作关系,加大哈市人才在肇东建立专家服务基地力度,逐步打破地域界限,推动哈市人才为我所用。

  盯住哈欧班列,打造哈尔滨的“中转站”。

  借助哈欧班列开通机遇,发挥肇东市作为哈尔滨海关报关协会县级唯一会员单位优势,加快启动肇东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园区保税仓库平台建设,加快物流园区和内陆港建设,做强做大外贸进出口业务,逐步打通对日韩和欧洲的贸易通道。

  5月19日,銮通物流二期项目开工暨銮通物流--东风柳汽战略合作新车交车仪式。銮通物流有限公司自2009年成立以来,已发展成为固定资产近亿元的骨干物流企业,累计提供1800个就业岗位,实现利税8000万元。为了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銮通公司抓住我省建设"龙江丝路带"的重大机遇,投资5000多万元启动二期项目。

  鸿泰国际商贸城是肇东市招商引资重点项目,8月13日,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延春到鸿泰国际商贸城,了解企业项目建设和招商情况,询问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瓶颈,并与企业一同寻思路、想办法,帮助企业规范引导商户尽快入驻。

  盯住哈尔滨产业转移,打造哈尔滨的“桥头堡”。

  抢抓哈尔滨新区建设机遇,放大哈尔滨科技创新城效应,借助哈尔滨辐射带动,全面承接“溢出效应”,搭上哈市快速发展列车,推动肇东新兴产业、城市事业快速发展,着力打造与哈长城市群经济圈优势互补的产业集群。黑龙江绿色食品产业大园区、北部物流新城、卓达新材料产业园为重点的八大园区初具规模;今年预计开复工项目10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0个,1亿元至5亿元项目45个,5亿元至10亿元项目15个,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

  依托省绿色食品产业大园区和省绿色食品检测中心建在肇东的独特优势,抓住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和产业规划布局,进一步放大在产业园区、区位资源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在招商引资上持续发力。

  通过联大靠强、技术改造和政策支持等措施,引进意大利尼尔法末、韩国希杰食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山东筑成集团、中建集团等15家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通过联合注资等多种形式成功盘活成达牧业、韩美食品、瑞祥气体、润泽薯业、濠吉粗粮方便面、英朗零甲醛环保秸秆板等15个“僵尸”项目。

  盯住哈尔滨消费市场,打造哈尔滨的“后花园”。

  抓住哈市被列为国家首批共同配送试点市机遇,通过建立直销网点、开设专卖专柜、采取代理销售等途径,推动农产品由“销得好”向“卖得好”转变,把肇东逐步打造成供应哈市的菜篮子、米袋子、奶瓶子、肉柜子、药箱子、苗圃子。

  进一步加大与哈尔滨恒润、哈达两大农贸批发市场合作力度,扩大与大专院校食堂、大中型超市对接,实施订制式、配送式、认领式营销手段,面向哈市推出具有肇东特色的优质地产蔬菜、食用菌、瓜果、有机杂粮杂豆等绿色农产品,蔬菜外销量由往年的40%提高到60%。

  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

  快速推进“农区现代化”

  肇东农业客观来看,经过多年粮食、畜牧和果蔬“三位一体”发展,既有规模,又有质量,同时植入农业中的新技术、新模式、新思维也正越来越多,理应到了发展现代农业,提升综合效益的关键阶段。

  绥化市委常委、肇东市委书记李元学说,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黑龙江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大文章,为“农区现代化”指明了发展路径。

  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延春在姜家镇,就姜家镇种植结构调整、美丽乡村建设和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等情况进行调研时要求,重点做好农业结构调整规划,由传统的单一种植结构向经济作物和特色种植转变,突出农业种植的质量和效益,由种得好向销得好转变,将区域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创造出农业的高产值、高效益,不断提高农民收入。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把握好农业现代化与国家经济社会安全的关系;农业现代化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关系;农业现代化与区域均衡发展的关系,跳出农业看农业,着力构建“技术装备先进、组织方式优化、产业体系完善、供给保障有力、综合效益明显”的农业发展格局。

  明确了发展路径,肇东把“农区现代化”的着力点确定在四个方向: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壮大绿色食品产业;创新产品营销模式;发展新型经营主体。这既是对中央和省委精神的具体落实,也是对肇东农业发展现状的准确把握。

  在推进工作上具体体现为四个突出:

  突出结构调整主线。

  今年肇东市农作物播种面积398.5万亩,今年调减普通玉米种植面积23.5万亩,围绕四个方面重点,实施种植结构调整。

  围绕优化粮食结构调。玉米重点扩大鲜食玉米和专用优质玉米种植比重,鲜食玉米种植面积发展到0.7万亩,新增0.4万亩;新增旱改水面积1.7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到5万亩,新增3.3万亩。

  围绕哈大“菜篮子”调。以打造哈尔滨和大庆“菜篮子”为牵动,突出沿路沿线和专业村屯,大力发展油豆角、旱黄瓜、毛柿子等露地传统优质菜;突出棚室设施,大力发展营养菜、功能菜、精细菜等精品蔬菜;依托北大荒韩美、福成、佳明佳等加工企业,大力发展企业蔬菜种植基地。按照市场导向需求实施错季生产、错季销售、北菜南运。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9.2万亩,新增3.4万亩。

  围绕特色产业调。以宣化、德昌为重点,中草药种植面积发展到0.5万亩;以洪河、跃进为重点,黄菇娘(套复种大蒜)种植面积发展达到0.8万亩,新增0.4万亩;以肇东镇、海城、向阳为重点,瓜类面积发展到1.4万亩,新增0.6万亩;以黎明、五里明、里木店为重点,集中建设有机小米、有机杂粮生产基地,种植面积扩大到4.6万亩,新增1万亩。

  围绕过腹增值调。坚持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发展,依托伊利长青万头奶牛场、大庄园标准化万头肉牛养殖场等规模化养殖场区,集中建设饲料种植基地,青贮玉米、苜蓿草种植面积发展到12.6万亩,新增12.3万亩。

  突出销得好主线。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是实现农民增收。

  肇东大力度推广应用现代商业模式,丰富营销手段,着力提升农产品价值链。围绕龙头企业订单销。

  依托绿色食品产业大园区42家农业产业化加工企业,突出优质优价,组织农企双方超前对接品种、对接标准、对接基地,签订销售订单。福成酸菜食品公司签订的3万亩专用品种"黄心旺"大白菜基地订单,北大荒韩美食品签订的制作出口韩国泡菜专用的4万亩山东大白菜基地订单,每公斤高出普通白菜订价3分钱,每亩地可多收入300元;王老宝食品公司签订的2500亩鲜食粘玉米订单,与普通玉米有隔离带,授粉不串花、单穗长度达到20公分标准的,每穗收购价0.8元,每亩地比普通玉米增收1500元;大庄园、伊利集团签订全株青贮玉米订单面积12万亩,每吨青贮玉米高出80元钱,每亩地可增收近400元。中粮集团、成福集团签订的20万亩高淀粉专用玉米订单,均采用合同价+浮动价格方式,让种植基地获得可靠收益。

  开拓外埠市场品牌销。

  有机谷子实行穗尖、穗中、穗根分段收获,分类加工。酸菜用牛奶发酵,不含亚硝酸盐。这些绿色有机产品,在上海、无锡、温州等地的考拉先生、众美联、大润发等超市和采购平台推出,市场反响热烈,打造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今年已落实有机小米、有机杂粮、牛奶酸菜等订单1.45万吨,鲜粘玉米饼50万袋。去年我们福成酸菜每斤普品售价达到6.5元,用青花瓷碗精包装的,网上售价每斤高达65元,仍然供不应求。黎明香谷种植的小米,开发出了老年米、婴儿米、孕妇米、糖尿病米等系列功能小米,并与各类杂豆、营养品套餐包装,科学化、人性化搭配设计,同时赋予小米文化内涵,结合产品质量追溯的品质信誉,整体面对中高端消费群体。陆昊省长对链条延伸、小米功能开发,提升农产品价值链给予高度认可。

  借助电商线上销。

  通过引导扶持发展,14家农业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在淘宝、天猫、京东商场开办网店,开通微商、Q商平台400多个,上半年实现网络销售农产品1500多吨,比传统方式销售增收20多万元。四是依托哈大“菜蓝子”直供销。进一步加大与哈尔滨恒润、哈达两大农贸批发市场合作力度,扩大与大专院校食堂、大中型超市对接,实施订制式、配送式、认领式营销手段,面向哈市推出具有肇东特色的优质地产蔬菜、食用菌、瓜果、有机杂粮杂豆等绿色农产品,蔬菜外销量由往年的40%提高到60%。

  突出三产融合主线。

  肇东按照现代农业实现“接二连三”目标,着力推动一产向二产融合,向三产开发。

  在一二产业融合上,打造了七大链条。除前面在建设“绿色生态城”中提到的五大产业链,还有玉米产业链和大米产业链。

  玉米产业链,以中粮生化、星湖科技、成福集团等8家龙头企业牵动,链接基地面积近60万亩,年加工转化玉米192.9万吨,占玉米总产量的90%。

  大米产业链,以万隆达、松源、嘉禾粮油等企业为牵动,链接合作社33个,基地面积26万亩,年加工包装优质大米12万吨,占总产量的60%;

  在一产与三产业融合上,突出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黎明镇千鹤岛湿地公园、涝洲镇大似海旅游度假区、西八里乡的绿梦山庄,农户以水面、土地资源量化入股,统一打造水上乐园、垂钓园、美食园等,传统种植农产品变为野生鱼、有机米、绿色菜,专供游客品鉴和统一品牌销售,所得收入按量化股份分配,农产品收入实现翻番增长。

  突出科技示范园区主线。

  肇东把打造一体化、综合科技示范园区,作为转方式、调结构、促增收的重要示范载体,坚持政府指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重点打造结构调整、三产融合科技园区。

  围绕301国道、松花江堤顶路、绥肇路、肇四路等四条主路,共落实绥化市级园区25个,肇东市本级园区75个,涵盖有机稻、有机小米、特色杂粮、优质蔬菜、中草药等十大类。通过2-3年的努力,形成全线引领、点线结合、综合示范带动格局。

  在提质增效上示范,打造绿色有机食品园区20个,全程实施质量追溯认证,亩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在节本增效上示范,落实"三减"试验示范基地30个,带动总面积60万亩,亩降低生产成本10%以上,提高产量5%以上,增加收入15%以上。

  在三产融合增效上示范,沿301国道、肇昌路、堤顶路,大力打造休闲采摘观光园区,拓宽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总量达到20个。特别是按照省农委要求,我们进一步与四川曙光集团合作,整合项目资金,集中打造了“互联网+农业”高标准示范基地8处,实施田间物联网、农产品质量追溯、电商平台“三位一体”。田间物联网安装已经结束,全程进行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全市统一的智能化绿色食品展示中心和电子商务平台已经投入使用。

  在肇东采访,感觉“三城一化”建设的步伐很快,看来“龙江全面振兴先行区”这面旗帜肇东不但扛定了,而且还能插上县域经济的新高地。

 

作者: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邵春英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