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9月11日讯 这里曾是乡镇级建制的村寨,曾是方圆几十里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肇东市百余个村中最古老、最有代表性的村落之一。这在朔北荒原鲜见,在当时的黑龙江是空前的,在当时的绥化地区更是绝无仅有的。然而却无任何文字记载,而今,后人为它立传。8月28日,全省第一部村史《百年沧桑向阳村》在这个具有百年历史的乡村肇东市向阳乡向阳村正式出版发行。
一百年前,这里的先辈们开始开垦万亩荒原为良田,建村立寨,创办了学校,兴办酒坊,安置灾民、修建庙宇,招收能工巧匠……开启了乡村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之途。翻开“一望无际向阳花海”的封皮,向阳村百年来的历史变迁就展现在面前。全书共五章、36节,另加“序言”、“后记”、“专题”、“专论”和“大事年表”,近30万字,从清末(1898年)来向阳村开荒占草的第一个人写起,经历民国时期,“日伪”时期、“土改”时期、新中国成立,直至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以翔实的史料反映了向阳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也写出了几代向阳人如何百折不挠、殚精竭虑为向阳村的繁荣富强而奋斗的。特别是在“日伪”统治时期,抗日志士周凤鸣打响的反抗日本人奴役的枪声,有无数个平民百姓在黑暗中默默互相扶持,与“日伪”统治者进行周旋、抗争的故事,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写出了一个村的人物史和英才史。全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亲切感人,还附录不同发展阶段从小村走出去的精英人物谱和荣誉证书,书中提到了有名有姓的向阳人上百位,书中单立章节简介或着墨较多向人们讲述的五十余位曾经或正在为向阳村做出重大贡献、赢得荣誉的杰出人物。
从李焕公开荒建村时起,向阳村人在创造历史的同时,也留下了许许多多令人难忘的记忆,“李公烧锅”带给村里的繁荣、李安堂智斗日寇带给人们的震撼、彭海楼带领群众改天换地留下的福祉、知识青年插队落户创下的佳话,以及“村庙”被毁留下的伤疤、“文革”小丑演出的闹剧,等等,这些事情,有的令人欢欣鼓舞,有的令人扼腕叹息,有的令人痛心不已。有的留给后人无尽的追忆与荣耀,有的留给后人无尽的反思与感伤。所以,把这些人和事写出来,很有意义。
在村史的发行仪式上,村史的主编、中华孔子学会会员、中国毛诗会会员、黑龙江毛诗会秘书长、从向阳村走出去的李全祯老先生讲述了他撰写村史的初衷和心路历程。作为开发向阳村第一人李焕公的后人,历经六载,呕心沥血,查阅上百万字史料,走访上百名知情者,度过了无数个难眠的夜晚,终于为世人呈上了这部鸿篇巨制,让读者随着他的脚步重走了一遍百年向阳的成长之路。他忠诚于历史,不隐恶、不溢美,秉笔直书,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向阳村、向阳人真、善、美的一面,也毫不隐讳地记录了那些为后人所诟病的人和事,时刻提醒人们以史为镜,弃恶扬善,向往光明。
文明的传承,利在当代,功在后世。省市专家对向阳村史给予高度评价。省志书终审专家、黑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市县指导处处长刘树波参加村史发行会。省志书终审专家、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占元说,这部村史是我市在全国第二轮续志中出版的第一部地方村级史书,在黑龙江省为首部,在全国也不多见。这部村史发掘了一地的地情发展历史,传承地情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承载地方历史,展示了肇东文化历史发展新的时代高度,填补了我省地方村史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