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黑河市以“做真教育,真做教育,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以改革创新揽全局、增动力、添活力,不断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市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基础教育实现科学发展
学前教育规范发展。启动实施第一期、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市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02所,创建市级一类幼儿园26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5.2%,普惠性幼儿园比例达到80%。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积极创建省级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全市达标学校达到95所(其中先进校32所),占规模以上学校的92%。
普通高中教育创新发展。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7%。高考成绩实现“四连增”。深化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进行“高效课堂”实验。组织全市15所高中成立了黑河市普通高中学校教育联合体,推进优质学校与普通学校、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协调发展。
特殊教育、民族教育、校外教育稳步发展。全面实施《黑河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北安市特殊教育学校被确定为全国残疾人艺术培养基地。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全市4所民族学校申报了省民族文化教育基地学校。促进校内外教育有机结合,加强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与管理,五年来全市创建国家级和省级乡村少年宫32所。强化对俄教育交流与合作,举办中俄幼儿园园长论坛、中俄中小学校长论坛等教育交流活动110次,参与师生人数达37000人(次)。
职业成人教育加快发展
办学规模日趋扩大。“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投入3960.7万元,不断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积极扩大职业教育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培训的规模,五大连池市、嫩江县通过构建三级办学网络和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使职业教育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70%以上。
办学层次不断提升。黑河市、五大连池市职教中心学校先后晋升为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五大连池市、嫩江县先后被确定为省部共建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试点县。黑河市职教中心学校等5所学校的护理、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实现了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学生,增强了黑河市职业教育发展能力。嫩江县、北安市、逊克县分别被省教育厅命名为首批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区、实验区和重点培育实验区。
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强化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订单培养。“十二五”期间,职业学校每年培训在岗职工2万人(次)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5万人(次)左右,下岗、转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培训6000余人(次)以上,农民接受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5万人(次)左右,青壮年农民受训率达98%以上。
育人环境更加优化
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十二五”期间共向上争取资金15.75亿元,公办幼儿园建设、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校安工程改造、薄改项目等稳步推进。市本级一中、三中、四中塑胶运动场,教育幼儿园、英才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新校舍及职教中心学校实训楼相继建成投入使用。投入资金2676万元,完成55所农村学校“小火炉”改造任务,全市乡镇学校“小火炉”全部取消。深入开展以“硬化”、“绿化”、“美化”为主要内容的校园“三化”建设,全市共投入校园“硬化”建设资金1.4亿多元,累计植树16.4万多株,绿化校园面积40多万平方米,较好实现了环境和育人的有机统一。
教育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投入450万元在全省率先建成了教育云数据中心,搭建了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全市农村和城镇学校接入宽带互联网比例分别达到80%和100%,普通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普及率分别达到50%和80%,30%以上农村学生、50%以上城镇学生和50%以上农村教师、70%以上城镇教师建立了个人网络学习空间。
校园安全管理不断强化。在全省率先完成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一楼、义务教育学校二楼以上铁栅栏安装工作。完善“人防、物防、技防”体系建设,全市校园视频监控、一键式报警器纳入公安机关监控系统。积极开展以防火、防震、防暴等为内容的应急疏散演练和安全教育活动,强化了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