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理工大学
http://heilongjiang.dbw.cn   2015年03月30日 15:05:16
订东北网彩信手机报,移动发KTDBW到10658333,联通发DBWY到1065566600,电信发DBWY到10628999。
东北网手机版 3g.dbw.cn

 

  二、创新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教育路径

  针对青年群体的新特点、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变化,学校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育工程为载体,不断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形式样式,创新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教育体系。

  (一)整合教育资源,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优势

  在大学生中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力量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学校党委紧紧抓住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主渠道主阵地,创建“第一堂课”教学模式,以“做人成才”为目标,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在大学生中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夯实广泛的思想基础。学校要求每位教师都要关心学生成长成才、把育人放在首位,每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都要将党的十七大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核心,形成了以上好一堂课、读好一本书、写好一篇心得、办好一个网站、建好一支队伍、培养一批新人为主要内容的“六个一”教育体系。学校注重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中的指导作用,精心挑选19名优秀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常年坚持指导各学院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的学习活动,并将其指导工作纳入实践教学环节,使之成为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一支重要力量。到目前为止,教师们共指导各级理论研究会学生37291名,指导撰写各类理论学习文章及心得10余万份,培养了一大批学习、宣传、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大学生理论骨干。

  (二)打造“两个载体”,构建网上网下互动的学习模式

  哈尔滨理工大学现已建立了网上网下互动立体式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多年来,哈尔滨理工大学不断深化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实践,探索出了“以课题制”为载体,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网站”及“大学生读书网”、“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等红色网站为网上教育基地,以三级学生学习理论研究会为网下教育形式,以社会实践为手段,以制度及基地化为保障的教育模式,构建了网上网下互动立体式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开创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先河。

  1.以主题网站为主体,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对网络的全覆盖。网络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的有效载体。我校团委自1997年建立“731日军侵华罪证”网站起,相继建立了“大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网”(现更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网”) 、“大学生读书网”、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网站三个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同时还创设了青年人生网、就业指导网、新闻网、党建思政专栏等辅助网站,开辟网上教育基地,构建了网上网下互动立体式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网”的前身是“大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网”最早成立于1998年,该网站是全国高校建立最早的红色网站。“大学生读书网”创建于2005年,2008年被评为“全国高校百佳网站网络评选”人气50强网站。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网站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专题网站之一。建站以来网站的总访问量已达1000余万人次。网站根据学生登录的次数以及发表读书心得的数量进行计分,在学期内登陆次数达到10次者将得到2分。另外,由两课教师指导的读书心得在读书网投稿一经采用,可予以适当加分。这些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已成为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成为党委了解、掌握青年学生思想状况的晴雨表。

  2.以学生理论学习研究会为组织载体,与网上学习形成互动。大学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是学生网下开展政治理论学习的主要载体。我校已建立起校、院、年级三级学习体系。依托研究会成立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英才学校”,下设高级研修班、精英培养班、初级培训班、拓展训练班,形成分层次培养课程体系。选拔优秀的学生理论骨干,建立了种子库,发挥其成员的导向示范作用。近三年来,研究会举办各类理论学习活动400余次,参加人数近三万人,共撰写了各类理论学习心得近3万篇,有4000余名同学加入党组织。同时,学生学理论研究会还以网络为依托,组织学生课余网上学习活动百余次,参与人数近7万人次。

  (三)科学设置学习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理论学习活动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学校以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通过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理论学习活动,激发学生们学习理论的热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注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以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教育,使所有大学生都明白,党和人民对当代大学生寄予殷切期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大学生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学生去奋斗,青春只有在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献中才能更加绚丽多彩,人生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才能闪闪发光。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改革开放教育,引导大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做到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的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四)健全培养体系,建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长效运行机制

  1.明确培养原则,科学合理确定培养方向

  一是坚持重点与一般相结合的原则。突出抓好品学兼优的校院各级各类学生干部、理论学习骨干及在学术科技、文化体育等方面成绩突出的优秀学生等重点群体,促进他们中的优秀分子成长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同时以他们为广大青年学生的榜样,辐射并带动其他一般学生共同成长进步。

  二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发挥高校教书育人、思想育人、实践育人、创新育人、文化育人的优势,通过理论辅导和研讨、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文化艺术、课题研究等活动,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十八大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之掌握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了解国情,认识社会,帮助大学生骨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理想信念。

  三是坚持阶段培训与长期培养相结合的原则。既要针对各类学生骨干的不同特点进行阶段性培训,又要坚持贯穿始终,从选拔、培养、使用、推荐、考核等环节对他们进行长期培养,突出培养工程学生骨干培养的持续性,充分调动各类学生组织、青年骨干分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是坚持教育引导与满足需求相结合的原则。要坚持把引导学生骨干“永远跟党走、争做时代先锋”作为首要任务,既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教育学生骨干,又要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骨干的成长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扎实有效的培养教育工作。

  2.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实施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和奖励政策。校党委制定了《哈尔滨理工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方案》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理论研究会建设的通知》等文件,有力地推动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深入开展。为了保证学生政治理论学习的实际效果,学校还出台了具体措施和奖励政策。如:(1)要求入党的同学须先参加年级学习小组的学习后方可参加党校的学习;(2)院理论学习班每年举办一期,每月学习一次,根据学习内容撰写学习心得,学习期满经考核合格者,由学校统一颁发结业证书。学生学习表现将作为综合测评、政治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3)校高级研修班每年举办一期,每月学习一次,由校团委统一安排学习课程,学习期满经考核合格,由学校颁发结业证书。学生的学习表现将作为评优、入党、保研的参考条件;(4)学校每年召开一次学习研讨和工作总结会,每年编辑一期《哈尔滨理工大学学生政治理论学习成果汇编》,宣传学生优秀的学习研究成果;(5)学校制定考评办法,每年年底对组织学习情况好的学院和在理论学习中表现出色个人予以表彰奖励。(6)聘请省内外科学社会主义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为校高级理论研讨班学员授课,重点培养一批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7)对学生的立项课题给与一定的经费支持。此外,学校在组织学生深入学习政治理论知识的同时,鼓励有兴趣的同学进行深入理论研究。对于高水平的学习论文和课题研究成果,经过指导老师的悉心修改,推荐到国家级或省级刊物上发表,并予以资助。

  为激发学生上网学习的热情,学校还制定了一定的激励措施。如:党委学工部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制定了学生登录“大学生读书网”的计分措施。网站根据学生登录的次数和浏览时间,以及发表文章的数量进行计分,学生通过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登陆大学生读书网,在学期内登陆次数达到10次者将得到2分。另外,学生在读书网投稿一经采用,可予以适当加分。例如,在读书网发表文章一篇者,可在期末总成绩上加1分;发表文章超过三篇(含三篇)者,最多在期末总成绩上加2分。网站将在每学期末对发表文章数量居于前列的学生予以一定的奖励,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也可向读书网推荐学生中的优秀作品。随着青马工程平台的日益完善,学习制度和组织机构的建立健全,依托青马工程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正逐步走上了常规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作者:    来源: 东北网     编辑: 朱蕊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