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航天英雄与哈工大学子亲切对话
二、突出排头兵示范,让师生勇于追梦
学校党委积极发挥党员专家的排头兵示范作用,努力使广大师生将航天精神传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产生了集群效应和辐射效应,催生教育教学、创新创业、社会服务等各类追梦人方阵200余个,凸显了哈工大人的追梦行动。
坚持用好党员专家的“集群效应”,注重发挥各级党组织在航天项目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专家的先锋模范作用。学校现有党员专家215人,党员专家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微小卫星、激光通信等重大航天项目攻关中和航天创新人才培养改革中领军示范,凝聚形成了一批勇于追梦的追梦人群星方阵。在航天专家杜善义院士提出的不忘使命、不忘创新、不忘团队的“三不忘”理念引领下,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党支部注重“传帮带”和专家党员梯队建设,在高难度航天项目攻关中,催发出4位国家杰青、2名国家优青、5位长江学者、3位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4位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成为老中青密切合作、群星云集的方阵典范。小卫星总师曹喜滨教授领军、航天学院党委书记王军保驾护航、党支部书记叶水弛“隐身”凝聚的小卫星技术团队从1995年起步,20年如一日献身小卫星技术攻关,2004年成功发射第一颗我国高校自主研制的小卫星后,始终保持高强度、高质量的工作状态,2013年再发快舟一号小卫星震动世界,打造了小卫星三度闪耀星空的梦幻方阵。星地激光通信团队的马晶、谭丽英两位党员骨干,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多学科精英组成的团队,把激光通信这一国家重大需要作为毕生追求,连续20年攻坚奉献、矢志追梦,让我国首次自主创新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星地激光通信星上终端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为众多坚守航天梦的传奇方阵代表,获评全国工人先锋号集体。
坚持用好航天精神的“辐射效应”,注重将优质航天精神资源转化为全校师生的共同特质和自觉行动,实现了同频共振。学校聚焦追梦人主题开设宣传专栏,选树追梦人典型组织先进事迹报告会,挖掘追梦人故事出版系列丛书杂志,努力将航天精神融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方方面面,引领造就了一大批追梦人方阵。在党员专家秦裕琨院士带领下组建的燃烧工程研究所师生联合党支部,将立德树人与科研创新紧密结合,孕育出一批服务大型锅炉制造企业的成果和人才,年创经济效益超20亿元,获评黑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和省教育系统师德建设先进单位,成为园丁与桃李共同闪耀黑土地的名牌方阵。材料学院党委坚守“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理念和境界,五任党委书记率先垂范,带领大批学生党员一届接着一届,20余年风雨无阻照顾航天离休老专家,把“党员服务站”品牌做大做强,孕育产生了全国先进班集体、全国三好学生、全国博士生支教第一人等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成为众多志愿服务团队中的接力方阵。在中央电视台龙年春晚和“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文艺演出等重大活动中,我校近百名学生党员肩负航天文化传承创新使命,勇于担当、刻苦攻关,在舞台上展现了科学与艺术的完美融合,被中央领导赞誉为“成功融入高科技元素,增强了表现力”,特别是“通过月球车等高科技手段的展示,表现了莘莘学子崇尚科学、勇攀高峰、报效祖国的时代精神”,成为众多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中的明星方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