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我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全省共调查登录不可移动文物21299处,其中新发现13371处,复查7928处,全省文物总量实现了翻番。昨天,“江苏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十大新发现”揭晓仪式暨《江苏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首发式,在南京举行。国家文物局文物普查办负责人刘小和称赞说:“全国经济看江苏,现在文物普查,江苏也走在了全国前列。”
公布阶段成果经过半年多的评选,我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十大新发现”,昨天终于出炉。省文物局吴晓林副局长在发布会上宣布了“十大新发现”名单,它们是: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广播电台发射台旧址、高淳水阳江古代水利设施、宜兴紫云山墓群、徐州韩桥煤矿旧址、金坛慰安所旧址、张家港黄泗浦遗址、连云港果城里民国建筑群、洪泽三河闸、兴化影山头遗址、沭阳古栗林。“这些文物点既涵盖传统文物各大类型,又兼顾新型文化遗产诸多品类,具有显著特色和代表性。”
吴晓林说,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全省共调查登录不可移动文物21299处,其中新发现13371处,复查7928处,全省文物总量实现了翻番。其中,无锡阖闾城遗址入选国家文物局“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是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唯一一处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成果。而“江苏沭阳古栗林”作为一种特殊的民间习俗,首次进入了“十大”,令人刮目相看。
昨天的发布会上,国家文物局文物普查办刘小和副主任说:“全国经济看江苏,现在文物普查,江苏也走在了全国前列。江苏要再接再厉,为全国创造经验,作出示范引导。”
“十大新发现”名单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广播电台
发射台旧址
高淳水阳江古代水利设施
宜兴紫云山墓群
徐州韩桥煤矿旧址
金坛慰安所旧址
张家港黄泗浦遗址
连云港果城里民国建筑群
洪泽三河闸
兴化影山头遗址
沭阳古栗林
民国“中央电台”是当时中国之最南京市文物局文物处衣志强处长告诉记者,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广播电台发射台旧址,有望成为“国宝”,已经向国家文物局申报第七批国家级文保单位。他说:“南京民国中央广播电台,是当时的中国之最,时间最早,功率最大。这是民国政府的国家电台,1930年从德国进口了75千瓦功率的中波机,和两座高度125米的铁塔,发射功率大不说,影响也十分广泛,就连延安也都能听到,毛主席还专门为此做过批驳。”
衣志强还说,电台一直在使用,直到前几年,为了保护文物,才重新选址搬迁。留下的建筑和发射塔将建成博物馆,供游人参观。
徐州韩桥煤矿献给袁世凯徐州韩桥煤矿旧址其前身为贾汪煤矿,自1880年开采至今,已有130年的历史,有徐州“母矿”之称。
省文物局文物普查办的傅广军介绍说,民国元年(1912年),矿主胡光国赴京,曾把贾汪煤矿献给袁世凯,袁世凯遂派其族弟袁世传来打理煤矿,后又改为韩桥煤矿。韩桥煤矿占地约10.82平方公里,1933年,由民族资本家刘鸿生组建,华东煤炭公司兴建。
日军在金坛建5处慰安所傅广军说,此次初步查实,日军在金坛建了5处慰安所。其中四处慰安所都已被拆除,现仅剩火巷慰安所。院子西南边为阁楼,上面架有日军的机枪,戒备森严。据介绍,该慰安所保存较好,为侵华日军在金坛这段历史提供了佐证,可以教育后代,毋忘国耻。
连云港民国石屋极为独特连云港果城里民国建筑群也是一大亮点。据傅广军介绍,这是一处建港初期荷兰建港专家、银行家、高级员工的住所,占地面积达3000平方米,20世纪30年代初兴建,共有四个院落,全石结构、红瓦屋面,极为独特。是连云港民国建筑的经典之作,是连云港的历史见证,也是研究连云港建港历史的第一手实物资料。
百年沭阳古栗林也成文物古栗林也能算文物?傅广军说,“你别小看它哦。沭阳县古栗林起源于明清时期乡人喜植板栗树的习俗。时至今日,沭阳县仍有许多大面积的古栗林,其历史多在百年以上。”
新河镇周圈村的古栗林占地120亩,有百年以上的古栗树566棵,古银杏172棵;据考证该古栗林植于清朝中后期,按易经八卦布局,虽经百年风雨,依旧生机盎然。颜集镇花晏村的古栗林约有80多亩,其中一半以上的板栗树是清代一鲍姓地主所栽,分布在东西宽200米、南北长1000米的条形地块中,每棵间距约10米,共有板栗树约千余棵。颜集镇堰下村也有占地50-60亩的古栗林,据说其中树龄最大的板栗树栽种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