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神秘的合葬大墓,在武义县白洋街道白溪东村边一片茂密的树林中被发现。1月13日,记者在武义县博物馆有关负责人和最早发现该墓的白溪东村村民张岳全的带领下,前往白溪东村实地调查,并采访了当年修建这座墓的88岁老人张云亮,证实这是一座抗日军民殉难墓,墓中安葬的是700多具抗日军民的遗骸。
这座墓葬是武义县文物部门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发现的。据了解,这样的抗日军民殉难墓,在我市是首次发现。它见证了侵华日军在金华及武义犯下的滔天罪行,是重要的抗战历史遗迹。
“纪念塔” 大墓隐藏在密林深处出白溪东村往东约300米,一片茂密的树林出现在眼前。这片树林方圆十几亩,树木高大粗壮。虽然天气晴朗,但进入林中之后,阳光都被遮蔽,一下子感觉阴冷了许多。采访车曲折行进200多米后,已没有清晰的道路,树林中的视线也越来越暗。我们下车,由张岳全带着往林子更深处走。树林里杂草丛生,遍地都是枯枝烂叶,几乎无路可寻。张岳全笑着告诉记者,他带我们走的这条“小路”,是他当天早上知道我们要来,特意整理出来的。
我们跟随张岳全往树林深处走了40多米,越往里走,林中的风越大,杂草、灌木也越是茂密。忽然,张岳全说:“到了,就是这里。”
眼前的这座坟墓坐北朝南,已经被藤蔓和树叶覆盖得严严实实,不仔细辨认还真不容易发现。墓葬从平地上隆起约有1.5米高,墓身基本完整,墓墙是用一些青色的砖头堆砌起来的,爬满了青苔。比起一般的坟墓,这座墓要大很多,在墓的周围有一圈已经坍塌、但仍能辨认的护栏,在主墓的边上围出六七十平方米的墓区。在主墓旁,紧挨着一个小的坟头。记者在坟墓的四周绕了一圈,没有发现墓碑、墓志铭。
这座墓究竟是什么来历?里面安葬着什么人?又为何孤零零地隐藏在一片密林里?
村民修建抗日军民殉难墓从树林中出来,带着诸多疑问,记者与张岳全一起到白溪东村采访。张岳全说,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有这座墓了,那里原来是个大操场,新中国成立后搞五化建设,就全种上了树,很少有人进去,墓也被人渐渐遗忘。“墓前原来竖着一座纪念塔的,后来在大跃进中被损坏,搬到村里去了。我带你们去看。”
在张岳全指引下,记者很快在村中一段破败的土墙旁找到了这座“纪念塔”。所谓塔,其实是一根石柱,长约3米,柱的正面用颜体刻有“抗日军民殉难墓”五个大字,据说是当时永康县法院的秘书徐长庚题的字。柱侧面有“浩气长存”四字,还刻有年份,但因被磨损而无法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