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随着信息新技术的采用,清廷的保密工作不断遇到新的挑战。特别是到了晚清时期,电报开始广泛运用。但这项传自外国人的技术,中国人并没有熟练掌握,导致泄密的事情常有发生。
1894年6月22日,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给清朝驻日公使汪风藻发了一封函件,商量有关事情。第二天,汪风藻就给国内的总理衙门拍了一封长长的密码电报,其中就包括陆奥宗光函件的内容。日本人是具有强烈的“密战”意识的。当时负责监听的日本电信课长佐藤爱磨截获了这份电报,因为加了密,一时还破译不出来。但佐藤通过分析清政府平日发给汪风藻的电文,很快发现了清廷密电码的编排规律,掌握了破译方法。
自此后,日方通过监听,完全掌握了清廷的政治、军事等重要情况。甲午战争期间,日方把清国陆军、海军的一举一动,都收入眼底、了如指掌。在这种情报不对称的情况下,这场著名的海战成为中国的耻辱之战,就不足为怪了。
保密工作闹出笑话保密工作要做得好,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子上还是保密工作意识要强。据载,晚清时有一朝廷重臣手中掌握着一个重要文件,这位老兄把文件藏在靴子中,以为这样就万事大吉了。哪知,他家里有位家庭教师刚好是个“秘密”贩子,用钱买通了大臣的孙子,让其在爷爷睡觉的时候,把文件偷了出来,抄了个复本,卖了一大笔钱。
还有一位大臣更是可笑,他是张之洞的接任者,张之洞在任时,选派了两个情报员出国留学,结果这两个人一个侦探得法国海军秘密,一个探听到了日本的秘密。这两个人探得秘密后,马上向当局作了报告,可那接任张之洞的大臣却十分愤慨:“我们每年费这么多钱,没想到培养了两个贼出来!”这些,大概是保密工作的大笑话了。
娱乐体育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