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安达市。
重点发展以乳制品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和承接大庆市辐射的精细化工、石油产品加工业。到2020年,规划开发总面积85平方公里;到2010年,开发建设33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综合开发区、精细化工和石油化工3个项目区。今明两年启动5.8平方公里,建设启动综合开发区、精细化工2个区,石油化工区在中远期建设。
1.综合开发区。位于安达市区东,启动区规划面积3.8平方公里,全部为盐碱地等未利用地。重点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物流配送等产业。启动区规划建设2个园区:
(1)农副产品加工区。主要围绕农副产品深加工,发展以乳制品、生物蛋白为主的食品工业和生化制药产业。
(2)物流配送区。主要是依托毗邻大庆市的区位优势,依靠大集团,发展物流配送产业。
2.精细化工区。位于万宝山镇,毗邻大庆石化总厂,与大庆精细化工区相接,启动区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全部为盐碱地等未利用地。重点发展石化下游产品,加快新材料化工、新领域精细化工产业的发展,逐步延长石化产业链条,成为大庆市加工项目基地。
启动区主要发展油田化学品、添加剂、酶制剂等精细化工产业。在产业布局上与大庆精细化工园区同步规划,在实施上与大庆精细化工园区同步启动。
安达市到2010年,规划投资46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6亿元,项目(40个)投资30亿元,预计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利税8亿元。启动区规划投资7.9亿元(不含精细化工区),其中基础设施投资3?2亿元,项目(5个)投资4.7亿元,预计实现销售收入8.2亿元,利税1.7亿元。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政府已成立黑龙江省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发改委,负责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总结推广经验等项工作。建立由有关市和省直有关单位参加的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研究解决哈大齐工业走廊资源一体化配置及建设中的有关问题。
(二)制定优惠政策。在用足用好国家现有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加快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实现农业产业化等政策的基础上,省里对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给予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各有关部门要结合我省实际,借鉴先进省区市经验,研究制定用地、财税、科技、投资及其他方面支持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的优惠政策。
(三)营造发展环境。在创造硬件环境的同时,抓好软环境建设,努力为投资者提供优质服务。进一步落实创建优良经济发展环境方面政策和规定,清理各种障碍,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积极培育为企业服务的咨询、中介等机构。加快市场一体化建设,打破地区封锁和市场分割,为商品、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与组合扫清障碍。
(四)改革用地审批。适当下放规划范围内项目用地审批权限,用地审批工作主要由国土资源、发改、工业经济运行与行业管理、城市规划、环保等部门采取联合预审方式,按照规划审查、产业准入、项目布局和集约利用控制等程序一次性完成。对确实需要占用的少量农用地按国家现行规定报批。
(五)加大招商力度。要积极面向国际国内招商引资,打出哈大齐工业走廊的新品牌,大力推介工业走廊的优惠政策与合作项目。要加大培育和吸引民营企业参与的工作力度,把立足点放在鼓励民营、吸引民资、利用民力、发展民企上,使之成为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的生力军。
(六)拓宽融资渠道。抓住中央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机遇,发挥政府信用和协调功能,加强与区域内国家开发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沟通与合作,探索运用BOT、TOT、PPP等融资方式,吸引国际、国内投资者进入,为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培育地方性资本市场,拓展项目融资业务,充分利用国内外各种基金,发展风险投资基金。建立完善中小企业担保和风险投资机制,广泛吸收各种基金和民间资本参与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
(七)开发人力资源。进一步加强与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发挥高教园区创新源、人才库作用,搞好继续教育。广泛吸引海内外科技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来哈大齐工业走廊创业。挖掘走廊内产业技术工人潜力,健全区域性职业技术培训网络,加快建设高素质技术工人队伍。加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力度,促进农民工向技术工人转变。采取产(产业)、学(大学)、研(科研机构)、企(企业)、政(政府)一体化,加快创新体系建设,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支撑。
(八)扩大媒体宣传。有计划、分阶段组织哈大齐工业走廊系列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的优势、优惠政策、合作项目以及取得的建设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