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 新
潜伏的生产力一旦释放,“中国力量”便喷薄而出,催生遍地英雄
上世纪70年代末,《芝加哥论坛报》记者蒂姆和其他7位美国同行来到北京,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常驻的美国记者。当时的北京留给他的印象是灰蒙蒙的,“大街上的行人穿着清一色的衣服,脸上几乎看不到笑容”。
30多年后,再次来到北京的蒂姆感叹:美国的现代化用了一二百年的时间,而中国仅在30年的时间里就变得足以让世界惊叹。“变化最大的是中国人,是每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他们的生活和他们的衣着一样,变得多姿多彩。”
在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郑必坚看来,30年历史巨变,可以从多方面、用多视角来观察,而其中最突出的一条,或者说最使十几亿中国人受惠的一条,就是在新时期,从根本上改变了封闭僵化的颓势和万马齐喑的沉闷,中国真正充满希望地活跃起来了。
解放思想是新时期的先导。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让人们走出教条主义的桎梏,精神为之一振。
锐意创新是新时期的特色。中国人民的思想,从禁锢中走出,从困惑中觉醒,迸发出前所未有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让农村生产力得到空前解放,从根本上解决了占世界1/5人口的吃饭问题。大量农民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进城务工,助推共和国在工业化之路上疾步如飞。
樊书生,河南安阳的一位农民工。2007年全国两会前夕,他和11位基层代表一起,被请进中南海为修改《政府工作报告》出谋划策。面对温家宝总理和各部委主要领导,他直言:“我们感觉工资有点儿低!”2008年春,来自上海的农民工朱雪芹等走进庄严的北京人民大会堂,成为共商国是的人大代表——这些镜头定格了一段历史:亿万农民工拥有了更多的参政议政的话语权。
改革开放的主体力量是13亿中国人民。30多年来,人民群众的生活富裕起来,眼界开阔起来,因此也成为改革开放最坚定的拥护者。30多年来,无论是创新的成功还是探索的失败,“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始终是最耀眼的时代底色。“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成为全民族的集体认知。
潜伏的生产力一旦释放,“中国力量”便喷薄而出,催生遍地英雄: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从稻田中走来。他的杂交水稻遍布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给渴望温饱的人带去希望。
当代“毕昇”王选从电脑房走来。他主持研制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掀起了“淘汰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的印刷技术二次革命。
绕月探测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从卫星发射基地走来。在他指挥下发射的卫星,占了中国全部航天飞行器的1/3。
江苏华西村吴仁宝的小五金厂、浙江温州南存辉的小电器厂、四川刘永行四兄弟的鹌鹑饲养场……千千万万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改写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史。观念突破与体制创新形成合力,哪里率先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哪里就迅速崛起。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他们乐于创新、勇于突破。书写了从“末代学徒”到国企董事长传奇的冯根生,率先打破“铁饭碗”、“铁交椅”、“铁工资”的“三铁”体制,第一个进行职工持股改革,第一个毅然接手负债近亿的“老字号”杭州胡庆余堂。
他们永不言败、眼光开阔。带领11个人、怀揣20万元资金,柳传志在不惑之年创业。卖过电子表卖过运动裤,曾落魄得一无所有,最终创办了知名品牌——联想,成功实现“蛇吞大象”的跨国并购,成为第一家跻身世界500强的中国民营企业。
他们甘于奉献、当仁不让。“一个成功的企业必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被誉为“常青树”的鲁冠球,以“奋斗十年添个零”的效率,使浙江万向集团稳健成长,还反哺“三农”、兴办教育,对社会慈善公益事业的捐款数以亿计。
张瑞敏怒砸次品冰箱的执着,催生了今天享誉海内外的海尔;王石勇闯饲料厂争取玉米供应权的坚持,催生了今天的地产第一股万科……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演绎出许许多多大开大合的人生故事。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的论断,成为改革开放新时代的强音。
娱乐体育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