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观众看电影是不考虑与电影相关的学术问题的。在他们看来,能够牵动人心,能够催人泪下,能够扣人心弦,就是好电影。谢晋的电影作品,从大众的层面上看,的确满足了普通观众的需求。
余秋雨曾这样评价谢晋的电影在中国人文化生活中的重要性:"回想一下,在这风风雨雨的半个世纪,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中如果没有谢晋,一大批中国人如果没有《红色娘子军》、《舞台姐妹》、《天云山传奇》、《牧马人》、《芙蓉镇》等等电影可看,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失落?"余秋雨对谢晋的评价无疑是发自内心的。不过,现实生活一般是没有"如果"的。谢晋的电影,固然给他那个时代的人以富含政治意蕴的美的享受,但没有谢晋的出现,肯定还会有别的人替补上他的位置。谢晋及他的电影的出现,确实是适应了社会时代发展的必然。
与所生活时代的主流政治意识形态始终保持一致,在宏大的历史或政治背景的衬托下,用强烈戏剧化的方式来处理人物关系,使人物的形象塑造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这是谢晋电影的鲜明特征。有评论者指出,谢晋的电影,是真正意义上的当代中国政治的"主旋律"电影。而在诸多的主旋律电影中,谢晋的电影往往表现出一种独特的叙事魅力、一种独特的电影风格。
造就女明星,渲染爱情,是谢晋电影的鲜明特色
在中国内地的电影导演中,谢晋应该不属于那种具有十足阳刚风格的人,虽然他也很爱喝酒。电影演员王玉梅在回忆拍摄《高山下的花环》的时候,说她曾亲自下厨为谢晋烙了三张饼。谢晋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吃了两张,喝了一小瓶五粮液。但是,同样是喝酒的人,谢晋的风格与导演出《小兵张嘎》、《上甘岭》、《红旗谱》这样片子的人仍然是风格迥异。
有人说,谢晋,江浙文化是他的根;细腻与不露声色,才是谢晋电影的风骨。谢晋拍电影,总能够细腻地塑造出给人留下至深印象的女性形象。他是中国内地导演群里最擅长挖掘女性美的导演。事实上,经谢晋烘托出炉的女演员,也总是能够一片走红,即使是已经出名的名演员,谢晋也能够让观众感受到她们身上散发出的观众所不熟悉的另外的性格魅力。"在富含深刻政治内涵的影片中塑造具有特殊性格的女性形象,且个个成功,是谢晋电影的显著特色之一。"
《女篮5号》是谢晋的成名作。这部电影的成功,除了剧情符合当时对新中国体育事业进行歌颂的需要外,固然与男女主角的扮演者是当时中国内地名声甚大的明星演员--秦怡、刘琼有关。但谢晋在执导影片时,将男女主角的情爱关系定位于欲语还羞、欲言又止、若即若离、剪不断理还乱这样的情绪之中,让观众的心绪随着剧情的发展波澜起伏,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这种人物性格与情绪的细腻表现,的确是谢晋电影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谢晋生长在江南水乡。江南水乡的风情特色之一,就是晨雾的朦胧。这种美很难用言语述说。谢晋的创作盛年,正值新中国历史中著名的17年。革命性,是那个时代文艺创作的主旋律。虽然古往今来一切文艺创作中,爱情总是不可或缺的主题,但新中国前17年的艺术创作中偏偏将爱情的表述置于了一个次要的位置。谢晋是一个处理感情戏的高手,在《女篮5号》中,他对男女主人公的情感描述,已见其功力。但在《红色娘子军》这部他早期最有名的影片之中,谢晋却没有放手渲染男女主角情爱关系的机会。这部片子单纯地塑造了一个海南姑娘的倔强性格,而在《红色娘子军》产生的那个时代,吴琼花几乎不可能与洪常青谈恋爱--革命战场上,阶级斗争你死我活,哪有那么多的儿女情长!这使观众多少有些遗憾。但是,影片令人叫好的地方,又恰是生动地表现了革命同志之间的那种有一种朦胧的爱意的特殊情感。谢晋把爱--并非确指爱情--通过吴琼花与洪常青那深情的眼神朦胧地表现了出来,让观众怎么理解都行,这的确是作为导演的谢晋的高明之处。对于喜欢在放映厅中对着燃爱煽情的银幕故事释放泪水的观众来说,一部电影,如果少了情,没了爱,那还叫电影吗?对于"爱",多多少少要有点,不管怎样都要有所表现,也许谢晋当年就是如此思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