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以转变作风为重点,努力创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
(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完善了政府决策规则和决策程序,制定了相关配套制度;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推行公示、听证、论证等制度,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确保政府决策和出台的规范性文件合法、可行;建立了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和评议考核机制,加大对违法行政行为的纠错力度,三年来,县政府共收到行政复议案件8件、执法投诉案件12件,依法受理7件,审结7件,维护了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二)简化、公开办事程序。组建了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将行政审批事项较多且需联(协)审的35个政府部门入驻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办公,“一门式”服务。全面落实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无偿代办制等制度,建立了政务公开栏,设立了“意见箱”,在电视台开辟了“行风回音壁”栏目,全力打造阳光政务。
(三)创新信访工作机制。制定了党政领导定期联合信访接待工作制度,建设了信访接待中心,县级党政领导及有关部门领导每周一到信访接待中心集中接待群众来访,并设立了热线电话。各乡镇、各部门领导也实行定期接访制度。在乡镇、村屯设立信访接待站,一大批信访案件得到有效解决,多年没有发生大规模集体越级上访案件,多次被省、市评为信访工作先进单位。
(四)加强反腐倡廉工作。坚持惩防并举,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制定了《通河县关于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若干规定》等规章制度,开展了廉政文化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等系列活动,初步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廉政建设体系,群众对反腐倡廉工作满意率达90%以上。
(五)严格规范行政行为。2005年以来,共清理规范性文件56份。开展了“双评”活动,在县政务网上设立了纠风举报信箱,24小时受理投诉,去年受理101件,办结率95%,给予效能告诫8人次,诫免教育1人,内部通报批评9人,责令取消收费5项,清退违规收费3万元。
五、以和谐稳定为重点,努力创造公正公平的法治环境
(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得到加强。深入开展“平安通河”创建工作,严厉打击“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全力维护全县政治安定、社会稳定。在社区建立了警务室,接受群众报警、求助咨询和调解纠纷;全县82个行政村全部建立健全了治保组织和治安联防队伍,治安联防员达到5336人,形成了完善的治安防范网络;实行了“110”、“119”、“120”三台合一。全县刑案发案持续减少、破案率持续上升,命案发案率为全市最低水平,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6%。
(二)普法、执法教育得到加强。县委中心组带头学法,县人大对拟任命人员进行法律知识考试,县政府常务会议聘请法律顾问参与;全县中小学校普遍建立了法制副校长聘任制度,使法制教育走进了千家万户,全县法制教育的普及率达95%。
(三)弱势群体维权渠道不断拓宽。全县8个社区和82个行政村均设有人民调解委员会,县、乡设立了法律服务热线电话“148”和法律援助中心,承办各类法律援助案件280多件,接待群众来信来访1836余人次,解答法律咨询3100余人次,协助解决纠纷264件。
六、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努力创造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
(一)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在窗口部门开展“诚信建设我先行”等创建活动,在乡村两级成立信用评定领导小组,全县共评定诚信户5580户,涌现出一批最佳诚信企业、诚信建设先进单位、最佳信用村和最佳信用户。
(二)建立信用评估机制。每季度开展一次行业信用服务群众满意率测评,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明察暗访,并邀请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进行评议。各行业普遍成立了信用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职业行为规范,建立了投诉处理机制,“12315”三年来共受理申诉250件,结案率达99%以上。
(三)开展市场专项整治。健全完善对假冒伪劣行为的监督、投诉和处置机制,严厉查处和坚决打击无照经营、制售假冒商品等行为。2005年以来没有出现影响恶劣的制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事件和集中性制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窝点和市场。
七、以环境建设为重点,努力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一)努力创造优良的生活环境。城乡居民生活饮用水100%达标,无劣质Ⅴ类水;城市烟尘控制区面积5.75平方公里,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91.2%,城市声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要求,城区空气环境质量好于国家Ⅱ级标准天数达305天;加大天然林保护力度,全县森林覆盖率保持在74%;城区建成区绿化率达2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5平方米,几年来,我县环保投资指数一直保持在1.60%以上。
(二)加大污染标本兼治力度。开展了“保护母亲河”、“保护水源地”等专项行动,加大对松花江、岔林河流域保护治理力度。把生态环境建设纳入法规系统,强化和完善了环保前置审批机制。对新、扩、改建设项目,认真履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为100%,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率为100%。
(三)突出生态产业开发。全县绿色优质水稻面积发展到80万亩,占水稻面积的82%。绿丰牌大米获得国家级“绿标”。山野菜、食用菌、蜂蜜等成为我县绿色食品的知名产品。建设了以铧子山登山、乌龙国家森林公园休闲度假为重点的生态旅游框架,其中,铧子山森林公园为国家AAA级景区,乌龙国际狩猎场为全国八大狩猎场之一。
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促进了我县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2007年,县域生产总值实现21.7亿元,比2004年增长33.6%。财政收入实现8080万元,增长66.4%;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达到9.2亿元,增长20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2亿元,增长35.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实现12.1亿元,增长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107元,增长32.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07元,增长23.9%。今年上半年,实现县域生产总值8.8亿元,同比增长15.9%。全县财政收入完成6736万元,同比增长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