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力实施“一草一棚”改造工程。2006年以来,全县共改造农村泥草房1620户,共投入农房改造资金11049万元,其中政府对贫困农民补助资金424万元。农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23.5平方米,砖瓦化率达到77.1%。2007年,实施县城棚户区改造项目12项,建筑面积13.6万平方米,建设经济适用住房2.1万平方米,安置低收入家庭住房378户。几年来,全县城棚户区改造面积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开发建设投资累计达到14亿元。
(五)统筹协调社会各项事业。累计投资3600万元,全面完成了69所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教育“两基”工作通过省级终结验收,农村远程教育一次达标;新建了1.6万平方米的第一中学教学楼和食宿区,扩建第三中学教学楼2600平方米,新建了县幼教中心、祥顺寄宿制学校、洪太明德小学。新建文化馆、图书馆4200平方米;新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300平方米,扩建县医院门诊部、住院处4500平方米,改建肛肠医院800平方米,改建乡镇卫生院8所2300平方米;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到98.5%;建立了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91.2%,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交通环境进一步改善,哈肇公路西段改造完成,投资4亿元的松花江公路大桥和鸡讷公路即将通车,哈肇公路东段改造工程年内开工建设;广泛开展了“双拥”工作,军地、军民关系融洽和谐;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城市低保实现应保尽保;新建了2570平方米的敬老服务中心、1240平方米的残疾人康复中心。
三、以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为重点,努力创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
(一)加强理论教育,使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注重发挥各级领导班子学习中心组的带头作用,注重完善理论学习培训制度,三年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5期,参训人员达2000多人次。注重理论宣传阵地建设,全县共设立宣传栏500多个,阅报栏100多个,学习活动室100多个,建农家书屋82个。县广播电视台开设了“十七大精神在通河”、“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发展”系列报道栏目。
(二)加强道德教育,群众文明素质全面提高。以庆祝七•一建党、十•一国庆等重大纪念活动为契机,清明节“文明祭扫”、端午节“我们的节日”为载体,深入开展以“爱我中华、兴我通河”和“铧子山颂”、 “登山节”等爱我家乡主题活动,把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贯穿到各行业、各部门的实际工作中。以社区、机关、学校、企业、农村为重点,以“公民道德宣传日”为契机,扎实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爱心奉献活动,今年为汶川灾区捐款180万元,交特殊党费67.7万元。
(三)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促进创建工作蓬勃发展。三年来,举办各种群众性文体活动500多次,举办大型广场文化活动100多场;组织群众性体育竞赛100多项。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常年开展,创办了《大通河文苑》期刊,创作的文学作品在市级以上发表200多篇;创作书法艺术作品800多幅,在全国、省、市展出发表100多幅。
(四)培养宣传先进典型,形成崇尚先进的社会氛围。开展了“十佳公仆”评选活动和“先优”评选活动,涌现出一大批品德高尚、业绩突出、群众认可的先进模范人物。我县自费创办敬老院、多年无偿赡养鳏寡老人的汪晓影,被评为黑龙江省百名首届道德模范和2007“感动哈尔滨人物”,其事迹在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播出。县城管局局长马纯革被评为哈尔滨市“十佳公仆”,其事迹在哈尔滨日报、哈尔滨电视台播(刊)出。
(五)加强未成年人教育,用先进文化培育接班人。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成立了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县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办公室,健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开展了网吧、游艺厅和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和革命传统教育电影、书报进校园活动,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进一步完善。
(六)深入基层群众,开展扶贫帮困活动。深入开展“千名干部进农家,服务农民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和“四三二一”包扶工程,选派优秀后备干部长年驻村,做到法律、政策、理论、道德、信息、科技、文化、卫生和资金等九个方面进村入户,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三年来,各部门共投入帮扶资金1600多万元,帮扶贫困户2142户、贫困学生5658人。
(七)深入开展通河精神宣传活动,为文明创建工作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广泛开展了征集通河精神表述语、县歌、县花等活动,确定了“超越自我、争创一流”的通河精神和县歌《我的通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