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凤成介绍企业情况
|
东北网通化7月19日电(记者 焦洋)“首届中国网络媒体吉林行”采访团第二组19日下午走访了通化市通钢集团。通钢集团董事长兼党委书记安凤成介绍说,通过改制、重组,通钢职工由3万人减少到1.9万人,34户企业剥离,形成了下辖通化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市建龙钢铁有限公司、吉林铁合金集团有限公司、磐石无缝钢管有限公司、通化网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通化蓝资科技有限公司、吉林市焊管有限公司、板石矿业公司、大栗子矿业公司、桦甸矿业公司、四平钢绞线公司、通钢国际贸易公司等12个子公司。主要经营黑色金属采矿、选矿、钢铁和铁合金冶炼、压延加工、金属制品、炼焦、冶金设计,与主营有关的原材料采购及产品销售、机械加工及化工产品、运输、仪表电器及汽车修理、水泥及制品、技术咨询、进出口贸易等。截止2005年末,通钢已具备年产500万吨钢的生产能力,资产总值达157.8亿元。在全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262位。
|
车间流水线
|
2005年新年钟声刚刚敲过,作为吉林省国企重点改革改制单位,通钢全面打响了整体改革改制攻坚战。这是一场涉及3万多名员工及家属切身利益、触及人们灵魂的整体改革改制。
改制首先在剥离办社会职能方面取得突破。2005年3月份,教育、公安移交地方政府管理的框架协议签定。紧接着建安公司、公主岭公司改制挂牌。之后,通钢所属的34户辅业单位按照“四个到位”目标全部完成改制任务。集团管理机构由原来的34个部门精简到现在的14个部门。剥离简减人员16000人。与此同时,在机构改革的基础上又大刀阔斧地进行了管理改革,最大限度地降本增效,确保投资者利益。
在当今钢铁业重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之际,通钢清醒地认识到,要想把通钢进一步做大做强,必须走招商引资、联合重组、投资多元化之路。在省委省政府支持下,伴随着东博会喜庆的锣鼓,2005年9月1日,在长春南湖宾馆,通钢、吉林铁合金与民营企业建龙钢铁集团合作重组的协议签定。2005年11月,通钢在全面完成内部改革改制的基础上,与建龙钢铁集团、吉铁集团实施了资产重组。2005年12月改制重组后的新通钢集团正式挂牌运营。
|
钢板成品
|
通钢集团的这次重组,本着“整合资源、共享市场、共谋发展”的原则和战略目标,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资产重组为手段,将通钢改组为多元投资主体、结构优化、机制创新、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和经济带动力的区域性大型钢铁企业集团。重组后的通钢集团实行国有相对控股,建龙钢铁公司资产和货币资本进入新公司,形成多元产权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国资委、浙江建龙钢铁实业有限公司出资行为完成后,通钢股东出资总额为38.81亿元。其中,省国资委注册资本181009万元,持有通钢集团46.64%的股权;华融公司注册资本56671万元,持有通钢集团14.60%的股权;浙江建龙钢铁实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40458万元,持有通钢集团36。19%的股权;通钢管理层持有通钢集团2.57%的股权。重组后的通钢集团总资产达到157.8亿元。通钢由单一的国有企业变成多元投资为主体的具有较强资源配置优势、项目后发优势、体制机制优势与人才队伍优势的全新企业。
2006年上半年,通钢集团充分发挥改制重组后新体制、新机制优势,深挖潜力,全力降成本,取得明显效果。1至6月份,通钢集团公司钢、铁、材分别完成206.4万吨、202.1万吨和203.5万吨,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5.53%、10.2%、9.75%。实现利税7448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4085万元,其中实现利润26604万元,完成年度目标的52.42%,比上年同期增加3659万元。实现销售收入559875万元,完成年度目标的47.05%。
|
安凤成接受记者采访
|
2006年及今后一个时期,是钢铁行业战略大重组、资源大整合、布局大调整的战略机遇期。通钢集团将在改制重组后,加大招商引资、资本运作的工作力度,积极寻求战略合作伙伴,把企业做大做强。在这一过程中,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发挥新体制新机制的优势,在“装备大型化、工艺现代化”的原则指导下,立足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抢抓振兴机遇,加快推进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的现代化进程,“十一五”期间,新通钢集团将投资122.74亿元,推进原通钢集团“十一五”规划项目,积极开发不锈钢项目、汽车用钢和石油用管项目、铁合金、矿山资源项目。“十一五”末,新通钢集团将通过挖潜、改造、新建、扩建、配套、购并重组等途径,并充分利用新通钢的体制机制优势和资源优势,实现钢的年生产规模达1000万吨以上,铁合金生产能力达到近期100万吨/年(远期200万吨/年),继续保持国内特种铁合金龙头地位,同时由目前的世界铁合金产量第五位上升到前三位,形成精品钢基地和特种铁合金基地,重点发展不锈钢、无缝钢管、汽车用钢三个重点产品系列,实现产品结构的战略性升级,最终以机制灵活、结构优化、管理高效、形象美好、文明富裕为内涵,把通钢建设成为强势化企业、学习型企业、生态型企业,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经济带动力、创效支撑力的特大型企业集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