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消息 眼下,在报纸上每天都可看到低价机票的预订广告:南京至北京,450元;南京至广州,680元;南京至深圳,980元……只是广告上仅有联系电话号码,而无销售商的名称,不免令人感到一头雾水。
日前才从深圳探亲归来的市民朱先生告诉说,他就是按照广告上的电话预订优惠机票,并在对方上门送票时付款的。他连声称赞说,机票单程本应为1250元,同样的航线、舱位、时间,如今却便宜了270元。他还发现了一个“秘密”:机票优惠,票面上金额却未打折,如是出差,还可在报销时捞个差价。
外资企业的“白领”林小姐也是看了广告后订的机票,但她却遭遇了朱先生未曾经历的“暗算”。她买了优惠机票原要出去旅游,却突然接到武汉老家打来的长途电话,告知其母马上要来南京住院开刀。她立即打电话要求退票,可对方上门送票十分殷勤,听说退票却口气大变,断然拒绝。她找到航班的航空公司交涉,答复是按规定应到原售票处退票。她此时懊悔不迭,因为当时忘了询问售票的是哪家单位。
据一些旅客透露,其实,航空公司售票处也买优惠机票,只是应该叫做打折,折扣最低的甚至只有五折。不过,售票处绝不公开出售打折机票,只是私底下买给熟人。
机票销售暗箱操作,机票价格形形色色,显现出了我国目前民航企业在突破困境过程中的一种无奈。面对效益滑坡甚至亏损加大的窘境,一些航空公司早已暗中采用了打折的招数。今年3月,为了规范市场,国家民航总局借鉴国际惯例,先在上海至海口等8条航线试行多舱位销售的明折明扣制,即把舱位分为不同的等级,制定不同的票价。
这种试行的特种票价,具体到每种票价还要依据对于旅客的不同限制条件,如退票、出票时限、变更签转。不退票、不改签,自然票价还要低廉。不过,尽管它对旅客设置了种种限制,在待遇上远不如正常票价来得宽松,但售票处须向购票旅客事先一一明示,不准对旅客隐瞒。
然而,“试行”很快蜕化为纷纷“抢滩”,“明折明扣”也相应地被“暗折暗扣”替代。当然,低价机票的机型、时间大多不甚理想。这一切之所以都在暗中进行,均是因为违规操作,一旦被民航管理部门发现,就要受到处罚。
由于私下买票毕竟极其有限,特种票价的机票又不能公开销售,半遮半掩销售的代理商便应运而生。他们有的是机票“黄牛”,登出广告来了旅客后,再到售票处取票。有的是旅行社,包揽了一定数量的机票后,再将多余的机票拿到市场出售。
据多方了解,在旅客、航空公司、代理商这三者之中,受益最大的并非旅客、航空公司,而是中间环节的代理商。代理商以最优惠的价格拿到机票,再加价卖给旅客,每张机票可以少则赚三四十元,多则甚至赚三四百元。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我国民航正在实行资产重组,随着民航体制的改革,机票市场暗中混战的局面也将告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