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19日电 据中华工商时报报道,非典还未走远,禽流感来了。当市民疏远禽肉、疑惑人与禽之间的传染问题时,商家发现了流感疫苗与消毒液的商机,然而农村呢,我们可以在电视上看到大片被处理的鸡,还有农民一个个义无返顾地交出自己家的家禽。有人评论,禽流感要是处理不好,将会使农村的生活水平倒退。的确,“三农”问题目前是高层极为关心的问题,特别是农民增收问题。无疑,此次禽流感再次击中了中国“三农”困局。
产业化经营迫在眉睫
据了解,肉禽养殖业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是目前增长最快的养殖行业,2000年我国肉禽业产品产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近几年我国肉禽产品出口在金额上一直处于顺差。此次禽流感疫情无疑重创我国肉禽养殖业,有关专家认为。
狙击禽流感也许会挽回一些损失,然而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牧业、肉禽养殖业在农业生产的比重将会不断增加。要振兴中国农业,提高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还必须从根子上想办法。
事实上,自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以来,家庭养殖鸡鸭禽类比较普遍。小农分散经营模式,一旦疫情发生,此种模式无疑会使人与禽传染的机率增加。将分散经营的小农户实现组织化,肉禽养殖业加强产业化经营,建立非疫病区生产点,是实践中值得借鉴的经验,有关专家认为,与国外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同时管理上的程序化、规范化相比,我国还差之较远。
防治疫情,规范肉禽贸易市场不可忽视,专家指出,近年来,我国进口的禽肉中95%-99%都是禽块及杂碎,所谓禽块及杂碎,以鸡为例即整鸡剔除鸡胸肉和大腿后的切块与杂碎如鸡爪、鸡翅、鸡心、鸡肝等。禽肉杂碎不仅胆固醇含量很高,而且是病菌的主要携带者,国外很少有人光顾。然而近年来我国大量进口禽肉杂碎便增加了疫病传播的机会,此外,禽肉的非法走私入境也带来了疫情传播的威胁。
防疫出现“真空”地带
去年非典的爆发让人们反思公共卫生,进而促使人们关注到农村人的卫生防疫与农民医疗问题,然而禽流感的传播却把问题推进更深——农村动物的卫生防疫问题。
禽流感的传播不仅意味着经济上的损失,更是给人类健康带来直接威胁。目前全国禽流感防治科技小组除针对病原体以及疫苗展开研究外,“禽-人传播防控研究”已成为研究重点。可见,农村动物卫生防疫的问题,不仅仅属于农村问题,更是人们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问题。
据记者了解,一些地方几个乡镇才有一个兽医站;有的村民自家饲养家禽如有发病,干脆就请当地医人的赤脚医生。如果说非典暴露出农村防疫、农村医疗等问题,那么禽流感则将问题指向更深,那就是农村动物卫生防疫问题。事实上我国现有的动物卫生标准体系还不健全,有一些与国际标准还有很大差距。如在动物疫病防疫、扑灭和控制等方面,我国还没有出台相关的标准性文件;在动物饲养、运输、屠宰以及动物产品加工及其运输方面,我国目前尚无统一规定;在疫病诊断方面,国内动物检疫基本没有标准可以参考,同时检疫手段落后,检验设备也不完善。
有关专家认为,中国已经加入WTO,提高防疫检测水平、不断完善我国动物卫生标准体系并与国际接轨是一种必然,农村动物防疫“真空”地带应尽快加以整治。
补偿能否制度化
看到大片大片的鸡被扑杀,看到空荡荡的养鸭厂,看到农民义无返顾的拿出自己饲养的家禽,心中就会生出这样的疑问——农民的日子会好过吗?
据国务院有关精神,国家将对疫区病禽和疫点周围3公里范围内扑杀的家禽给予合理补偿,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补偿标准。日前,财政部已向发生疫情的部分省区预拨了中央财政第一批病禽扑杀补助资金。
截止2月4日,已确诊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生的地区有广西隆安县、湖北武穴和湖南武冈市、广东省潮安县、云南省呈贡县5处,近日安徽广德县与马鞍山市以及阜阳市和界首市、上海南汇区、广东揭东县、浙江省永康市、湖北省宜昌市与鄂州市以及襄樊市、河南省平舆县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12师、甘肃省兰州市与靖远县以及皋兰县、湖南省平江县、陕西省西安市、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18处相继发生疑似疫情。这些疫区或疑似疫区的家禽被扑杀,农民收入无疑受到损失,国家补偿金额能够实实在在落到农民手中吗?记者随之有了这样的疑问:农民收入受损后所享受的国家补偿能否制度化?
有关专家认为,解决因防疫禽流感而造成农民损失问题,国家颁布补偿政策固然是一种进步,但补偿政策一旦取消,被补偿方就得不到利益的保障,政策也不具备法律意义上的强制性,要解决农民收入受损补偿制度化的问题,还必须将国家补偿上升到法律制度的层面,建立“补偿法”,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受损人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