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素有“东方莫斯科”之称,是指城市建筑充满俄罗斯风格而言,作为中东铁路的枢纽,哈尔滨受到来自俄国的外来文化强烈冲击,于是随着俄国人的不断涌入,作为俄国国教的东正教也堂而皇之在哈尔滨传播开来,各种东正教堂不断兴建。1898年7月铁路所属第一座东正教堂在香坊率先建成,从这简易教堂开始至本世纪30年代,哈尔滨陆续建造了近30座东正教堂,而俗称喇嘛台的尼古拉教堂是其中木构教堂的精品。喇麻台是哈尔滨最负盛名的东正教堂之一。它位于南岗中心广场(今博物馆广场)的正中央,原名尼古拉教堂亦称中央寺院,教堂的设计方案是在俄国首都彼得堡完成,经沙皇尼古拉二世批准修建,以沙皇的名字命名,故名“尼古拉”教堂于1899年10月13日举行奠基仪式。1900年春动工,7月间义合团围攻哈尔滨,工程暂停。至1900年12月竣工,历时1年。建成后的教堂成为南岗区乃至全城的制高点和标志性建筑。继圣.尼古拉教堂之后,中心广场周围陆续修建了莫斯科商场(今黑龙江省博物馆)秋林俱乐部(今中山商场),新哈尔滨旅馆(今国际饭店)等建筑风格比较统一,共同合围成良好的广场空间。由于教堂处于广场中央,要求考虑来自不同方向人流的视觉效果,因而建筑采用近似于希腊十字的八角形布局,东西出为圣坛,西面为主入口,南北两端均为次入口,平面布局简洁合理。
尼古拉教堂是一座典型的井干式木结构建筑带有浓郁的俄罗斯民间色彩,以整齐的园木水平叠砌成为墙体,主入口处有双向室外木楼梯,覆以双坡顶蓬。主入口上层为耸起的钟楼,四面透室,覆盖陡峭的四坡顶,正中穿插坡度销缓的双坡屋顶,下悬一口大钟,两侧各悬几口小钟。建筑正中耸起向内收缩的八面体鼓座,南北两侧次要入口上方穿插以双坡屋顶,山花板饰以精致的雕刻。八面体鼓座之上是一段略有放开的过渡结构。在此之上耸立高高的帐蓬顶。在帐蓬顶基部呈十字形穿插四人焰心形尖拱,与主入口上方的尖拱相呼应,在帐蓬顶的端部又接一个小“洋葱头”顶,使屋顶的形态更加丰满,同时也起到了统一和协调的作用,使整个建筑造型完美匀称。圣.尼古拉教堂精确的比例,错落的形体,精美的装饰及优美的造型昭示出其神圣的特质,1966的年文化大革命中圣·尼古拉教堂被毁。现在只能从照片上领略它的迷人风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