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建议发展经济不要忘了念“熊经”


2005-01-28 10:59:17

  东北网1月27日电(记者 高长利) 以往在人们心目中,熊被认为是一种庸懒和憨态可掬的动物。在今年的黑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熊搅热了大会会场,“熊经济”、“熊文化”、“熊精神”这样的词汇被代表们提到了桌面。发展特色熊养殖,挖掘“熊文化”内涵,加快熊胆医药产品开发,做大“熊文章”成了代表们的讨论热点。

      调整产业结构 开发“熊经济”

  在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省人大代表、黑宝药业董事长刘继德算了一笔帐:一头熊通过提取胆汁,直接创造的年产值是2万元;如果通过加工,每头熊可年产纯胆粉5公斤,制成相关类药品,价值则可以达到100万元;仅此一项按照最低取胆10年计算,每一头熊就将产生1000万元的效益。

省人大代表刘继德
省人大代表刘继德

  “熊全身都是宝,我们省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适合养熊,熊胆粉医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政府应该高度重视特色养熊业的发展,加快熊产品的开发步伐,把‘熊经济’作为一项产业来抓,做大做好做强‘熊文章’”。刘继德代表郑重的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一语惊四座。代表们纷纷就熊养殖、熊医药产品开发、熊产业前景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对于代表们提出的关于提取熊胆汁是否有悖于人道原则的忧虑,刘继德解释说,“养熊无管引流采胆”技术已经很成熟,再也不用杀熊取胆了,通过这个方法提取胆汁,熊不会感到任何的痛苦,熊胆工厂化生产已经实现。

  人工饲养熊在我省有20多年的历史,大面积饲养条件已经成熟。目前在牡丹江有一个养熊场,饲养着1000余头黑熊、棕熊、马来熊,该养熊场是世界规模最大的熊科动物饲养、繁育、观展及熊胆粉生产科研中心,也是我省重要的北药开发科研基地。

  代表们认为,发展特色熊养殖,不仅可以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可以为产业结构调整开创出一条新路。代表们建议应该加快中药基地建设,因地制宜,通过发展特色养熊,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政府应该在政策和资金上对相关企业加以支持,在舆论加以引导,重视“熊经济”的发展。

      改变传统观念 打造“熊文化”

  任何一种产业都必须依托于文化才能够有持久的生命力,刘继德代表在人大会上提出政府应该重视“熊文化”的挖掘。

  熊胆作为中国四大动物药材之首,入药已有几千年历史,有“药中黄金”之美誉。很多药学丛书都有关于熊的记载,《本草纲目》就曾有过这样的记载:熊胆味苦、性寒,归肝胆心经,无毒,能清热、平肝、利胆、明目、杀虫。

  在“熊文化”的开发上,我省也在摸索着。牡丹江黑宝熊场将经过驯化的几十头熊与杂技演员结合组成了“熊小姐艺术团”。经过训练的熊表演骑车拉人、打篮球、走钢丝、掰苞米、晃板、跳栏、拳击、高空表演等节目,这些节目以新颖生动、扣人心弦、趣味无穷打动观众的心,真正形成了“人熊共舞、同台献艺”的表演特色。如今,“熊小姐艺术团”已经在省内的许多剧场演出过,获得了好评。

  在依托养熊场开展特色旅游方面,黑宝熊场也一直在探索着。经过旅游部门的指导,熊养殖场参观已经被列为一个旅游点。到目前为止,很多游客都在熊场看到了人熊和谐相处的一幕。

  刘继德代表建议在“熊文化”挖掘和开发上应该以政府为主导,出台整体的规划,让企业和专家学者参与进来,作到有目的性的综合挖掘。

  刘继德代表也指出打造“熊文化”时,首先应该摒弃旧的传统观念,彻底改变对熊代表着“窝囊”、“软弱”的看法。比如股民怕谈“熊”,因为熊市代表着损失。提到旧观念时,他说起一件趣事,当“熊小姐艺术团”准备到哈尔滨进行演出时,场馆竟然以“熊到家了”为由不租给艺术团场地。

  熊朴实、耐劳、执著,不惧天寒地冻,符合东北人战天斗地的性格。刘继德代表还建议将熊作为我省的吉祥动物,让熊的精神激励我省3800万人民共同迈小康社会。

  关于发展“熊产业”,打造“熊文化”的话题在人代会上被提起,引起了代表们的兴趣,也引发了人们对“熊经济”的新认识。“熊产业”的开发前景无限,“熊文化”的挖掘任重道远。

 

来源: 东北网     编辑: 邵月明     作者: 高长利
相关文章
快讯: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分组审议三个“报告”   2005-01-28
黑龙江经济报: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特别报道   2005-01-28
王忠林:实施生态战略,发展特色经济   2005-01-28
黑龙江日报:民声政声回声   2005-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