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曾经有一个梦想“不用去学校,在家就能上课”,没想到,这个梦想终于在2020年的特殊寒假实现了。停课不停学,成就了哈一职苏晓梅老师“空中课堂”的取经之路。
孩儿们,请叫我“唐三藏”
“同学们,快上课了,请大家上线做好准备。如果课上大家掉线了,不要紧张,老师一直都在线上陪伴你们,会帮你们处理好各种问题。加油孩子们!”——上课前。
“同学们上午好,让我们开始今天的会计课程学习。首先……”——上课开始了。
“今天我们讲资产类账户的结构。老师先给大家一个口诀’借加贷减’,什么是’借加贷减’呢……”——上课中。
“好,现在暂停一下,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可以提问“——还是上课中。
“下课了,记得写作业,多锻炼呀”——下课了。
这是苏晓梅老师日常的一天,唠叨声中的亲切叮咛,让同学们倍感温暖。
为避免学生上线迟到,苏老师梳理出线上课堂“五点时间”:“8:55、9:45…..”提醒学生遵守上课时间。每节课前她会亲切地叮嘱学生,帮助任课老师组织上线。如果有的孩子由于设备卡顿不慎掉线,她总是第一时通过QQ、微信私聊等方式了解情况,用暖心的话语,安慰学生,直到学生再次回到课堂。
“老师,掉线了,刚才手机黑屏回复出厂了,我重新下QQ,现在进课堂了,您放心。”
“老师,我这边卡顿了”
“老师我在,能听到我吗?”
每天上课,掉线、卡顿问题时有发生,每当这时,孩子们都会第一时间寻找苏老师,“别着急,再试一下,实在上不了,课下我会帮你联系任课老师,保证不落下任何同学”,苏老师总是安抚着学生们焦躁的情绪。
一声声叮咛,一句句安抚,在这点点滴滴中,苏老师如润物细无声般,时刻关心、关爱着每个孩子的线上学习。就是这样每天、每节课的陪伴,使得在近1个月的网课学习中,全班同学保持着很好的出勤率。这段不离不弃的陪伴是苏老师对学生最长情的告白。
苏老师的“金箍棒”
沐浴着晨光,苏老师打开了屏幕分享,她的课件,永远是丰富多彩,内容充实;她的讲解,永远是耐心细致,生动详实;她的思路,永远是清晰明了,一以贯之。她以一颗匠心,去精心打造每一堂线上会计课,让枯燥的知识点缀上活泼的元素。苏老师总是用简单易记的口诀来总结知识,帮助同学们记忆,不仅让课堂条理清晰,也让学生们更好地抓住上课重点,便于理解和课后复习。
苏老师“电脑直播+手机QQ+微信辅助”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和学生们建立起了即时交流的纽带,克服了线上课程存在师生交流不畅的弊端,提高了课堂效率。
苏老师的课程,不是填鸭式的灌输,她在课上时常停顿,给学生们质疑的时间。面对学生们易混淆的科目,苏老师会在全班进行区分和细化讲解。
作业的及时批阅,是苏老师工作的重点。线上作业不同于纸质作业,难收、难批、难以及时反馈,苏老师巧妙化解了“难题”,分两个专业,建立四个微信学习小组:每天作业在QQ群里发布之后,负责人每日按组收作业,交付任课老师。老师批改后,再通过微信小组,反馈到每个学生手中,做到及时反馈,及时交流,解决学生暴露出的问题。在批改自己布置的作业时,作业数量再多,她也会迅速准确地给每个孩子批改并指出问题。如果有的学生问题较多,她会线下一对一私聊辅导,力求达到学生知识零盲点。有时个别学生上交作业较晚,苏老师仍然耐心批改,坚持到深夜。
苏老师坚信,学习不是比时长,而是拼质量,在这种信念的指引下,她和学生们在课堂上共同探讨问题,共同成长进步,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汲取知识的天地、和谐学习的乐园。
苏老师的“七十二变”
“线上课堂的先行者”。2月27日,苏晓梅老师代表财贸专业部进行了线上课教学演练,积极尝试采用“QQ群分享”方式开展《基础会计》线上教学。课前导语结合武汉爆发的疫情对学生进行很好的心理疏导,隔空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课中熟练使用平台,课件清晰,突出关键、运行流畅,教学思路清晰,科学把控时间。课后与学生及时交流,问题得到一一解决。第一节线上演练课取得良好效果。
线上新学期初,苏老师配合学校德育工作,录制“在疫情中彰显责任与担当”微课,讲解了什么是责任与担当,讲解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内涵,讲解了国人是如何践行责任和担当的等等一系列话题,增强学生作为公民的责任和担当意识。微课被推送到学校公众号中进行宣传和推广。“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苏老师用师者的智慧践行着责任与担当。
“平凡坚守的排查员”。作为班主任,整个寒假苏老师在电波中都无时无刻和孩子们和家长在一起。从年三十接到疫情防控工作开始,她没有睡过一个踏实觉,每天都在转发防控疫情相关知识、相关政策、排查学生健康状况及所住社区、村、屯是否有疑似病例、确诊病例等中度过。苏老师及时转发了数百条信息,深入填制数十张统计表格,排查到了每一个细枝末节的项目。有时候,当任务来得特别急时,无论多晚都要保证当天任务按时完成,苏老师的神经高度紧张,不敢有一丝松懈,在班级信息反馈排查中,经常会遇到家长及学生没有及时回复的情况,她就会及时通过语音、语音通话、打电话等方式第一时间联系到家长,得到排查的准确数据。有的时候,她甚至忙碌到忘记吃饭,而这样的事情对于她早已是家常便饭。
“学生家长的陪伴者”。除夕当晚,苏老师接到学生家长电话,家长刚从湖北省黄冈市返回到尚志市,被派出所、防疫站安排到宾馆进行医学隔离。苏老师第一时间按照预案上报学校,建档立案填制一系列相关上报信息。在之后的14天中,随时关注家长的健康状况,适时给予家长鼓励和安慰,一句“祝你安好”让家长心头暖暖的。当家长平安度过14天隔离,乘车返家时,留言道:“苏老师,谢谢你的鼓励,是你让我有信心,有好心态,有好身体,平安回家!”听着这样一段语音,苏老师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由于学校生源的特殊性,很多孩子在哈市辖区之外,随时关注这部分孩子的动向尤为重要,有时会遇到家长不看通知,无所适从的状况。为保证信息准确无误,苏老师采用“非常时期非常办法”,细致入微,给每个家长语音通话,进行面对面指导沟通。虽然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但是老师坚信,解除家长的疑虑,稳定家长的情绪,用家长的作用去带动学生,对于打好疫情阻击战非常必要。苏老师无怨无悔,坚守自己的岗位,为防控疫情尽到班主任的绵薄之力。
苏老师的漫长“取经路”辛苦而琐碎,“孩子能遇到您这样负责、有爱心的老师是孩子的福气。老师,您辛苦了,我只管一个孩子,您要管30多个孩子,别的不能做到,但是作为家长我一定全力配合您各项工作!”每当疲惫时,这些诚挚的话语总能温润苏老师的心田,增添了无尽的信心和力量。
超长假期里,网络空间中,苏老师和孩子、家长们一起,互相传递着爱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