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专题
搜 索
北安市第三届“脱贫之星(卫生之星)”评选结果揭晓
2020-05-23 16:35:29 来源:路演北安微信号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为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全面助推乡村振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深入实施了“好日子,从好习惯开始”农民素质和生活品质提升工程,引导农民逐渐养成好习惯,不断提升生活品质。为此,北安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北安市第三届“脱贫之星”评选活动。通过正向激励教育,引导广大贫困群众树立自立自强、勤劳致富、脱贫光荣意识,切实增强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荣誉感,形成“自立自强、文明向上、爱护环境”的农村新风尚。

  经过逐级推荐和严格评审,最后评选出“脱贫之星”40名,分别为自强之星18名、卫生之星12名、孝心之星10名。今天为您介绍的是卫生之星(排名不分先后):

  卫生之星

  城郊乡2名

  城郊乡新华村村民董国民,患有心脏病、腰间盘突出,妻子高血压,长年药物不断,靠几亩地维持生活开支。日子虽然清贫,但夫妻二人积极乐观,不但帮助村里收拾卫生,自己家里也是收拾的一尘不染。老两口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我们虽然是贫穷,但日子要过得像样”。

  李云是城郊乡革命村村民,他与老伴患有风湿病,心脏病等多种疾病。2016年,被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老两口非常注重个人卫生和仪容仪表,每天都衣容整洁。早上六点老两口都会准时拿起扫帚,打扫室内外卫生,连同自家门前的道路上都一起打扫,自觉维护周边环境,在全村环境卫生大整治活动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通北镇1名

  通北镇海晟社区居民白春花,婆婆卧床三十多年,丈夫患病多年干不了重活。老人大小便不能自理,她每天为老人清洗衣物和被褥,夏季的时候给婆婆推出屋子晒晒太阳,这样能够使老人更清爽,让老人心情好心态好,时刻保持仪容清爽,展现出良好的精神状态。

  二井镇2名

  65岁的孙克令,是二井镇二井村村民,夫妻俩无劳动能力,虽然老两口身体不太好,干活非常吃力,但夫妻俩依然坚持打扫院子、擦玻璃、房前屋后干净整洁,院子里的杂物堆放整齐,屋内更是一尘不染,物品摆放有序。他用行动带动全村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井镇联立村有一对模范夫妻,张玉森和老伴每天起床后就开始打扫卫生,无论冬夏,老俩口都把室内外打扫的窗明几净、一尘不染。他住泥草房时是这样,现在住的砖房子更是如此,每次来到他家房前屋后、室内室外总是清清爽爽、干干净净。老俩口逢人就说,我们要做表率,当样板,不仅要把个人卫生搞好,还要带动更多的脱贫户把居家卫生搞好。

  石泉镇2名

  走进石泉镇石华村村民姜道德家,邻居们总夸他家院子整洁干净、井井有条,别看他家院子里种植了小圆玉米和大豆,还养了一些鸡鸭鹅,但环境卫生一点也不差,比不养家禽的人家还干净。在姜道德的影响下,家里每一位成员也都非常注意卫生,养成了健康环保生活习惯。

  潘玉文夫妻俩爱干净在石泉镇勤俭村是出了名的。虽然张淑云双侧股骨头坏死,变成了残疾人,但夫妻二人都非常注意卫生,不但衣着干净整洁,室内摆设也整齐有序。庭院内没有丝毫杂草,让人看着非常舒服,受到了全村人的好评。

  杨家乡2名

  杨家乡李家村有个86岁的老太太金玉凤,别看老人家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老太每天清晨早早起床,做完早饭后,开始打理房前屋后的菜园、庭院和室内卫生。虽然她在小院里养了鸡鸭鹅狗,但却无异味,因为她总是及时地清理家禽粪便,室内摆放的家具,擦得一尘不染。提起金玉凤,李家村无人不竖大拇指。

  杨家乡和平村村民倪金山,家里养了不少家禽,却看不到一丝院内脏乱,他家屋内,更是窗明几净,物品摆放井然有序。“老倪头”不仅将自己家卫生收拾的干干净净,还帮助同村行动不便的低保户韩文阁打扫家庭卫生。村里环境卫生整治,“老倪头”第一个报名,成为了全村人的好榜样。

  主星乡1名

  主星乡东星村村民都知道姚洪侠特爱干净,无论是个人卫生,还是家里的卫生,她都能打扫的干干净净。村里进行环境整治,她主动带着工具和保洁员一起收拾清理垃圾箱,拿着编织袋捡垃圾。她用实际行动为全村的环境卫生贡献着力量。

  东胜乡1名

  右眼睛失明的卢仙之是东胜乡东和村村民。子女都在外地务工,独居的她特别勤劳,院内东西摆放的整整齐齐,小菜园被打理的井井有条,厨房锅台更是干干净净。在文明村的创建中,她主动带动左邻右舍搞卫生,在自家巷道旁栽种花草美化环境,她家多次被村里评为卫生星级农户。

  海兴镇1名

  聋哑人傅宝全是海星镇兴旺村村民,60多岁的他与人沟通困难,但无论是个人卫生,还是家里的卫生,都整理的干干净净。他还主动帮助保洁员捡垃圾、清理垃圾箱,平时更是走街串巷拿着编织袋捡垃圾,为全屯的生活环境卫生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责任编辑:吕博

【专题】北安脱贫决战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