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安市城郊乡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强化产业扶贫,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深入推进特色农业产业扶贫,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构建产业带动能力强、脱贫成效显著的产业扶贫新格局。

为有效提高贫困户收入,解决贫困户稳定增收问题,今年城郊乡在脱贫攻坚“回头看”工作中,因地制宜,引导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并把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等低收入群众吸纳到产业链中,让他们不断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依托产业谋求脱贫致富。革命村草莓采摘园产业扶贫项目仅是城郊乡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城郊乡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工作的出发点,紧紧围绕“三落实”,在把握细节、提升效果上下功夫,让扶贫工作更精准、更扎实、更有效。积极落实产业扶贫政策,城郊乡将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采取“1+N”产业叠加模式,从政策引导、激发内生动力、保障可持续性等角度入手,精准施策抓产业扶贫,每户贫困户至少有一项脱贫产业支撑,实现贫困户产业全覆盖。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带动建档立卡户275户,实现户收入1000至3000元。同时为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户59人设公益岗位,每人通过劳动获得光伏发电项目收入3000元。2019年,双青、建民、向前三个村实施农机耕作队扶贫项目,带动贫困户116户,每户实现增收1000至2000元。新华村、革命村、向前村通过温室大棚产业带动贫困户154户,实现户增收500元至3000元。发展苗木产业,带动136户贫困户,每户年增收1500至3000元。同时,城郊乡组织各村发展庭院经济产业,通过组建种养殖联合体,带动贫困户利用房前屋后发展庭院种植和养殖,并签订回收订单,实现增收800至2000元。目前全乡有一项扶贫产业的143户,有两项扶贫产业的208户,有三项以上扶贫产业的330户,产业带动收入最高达13000元。


强化政策落实,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落实饮水安全、危房改造、健康扶贫等政策,努力构建严密的贫困户生活保障网。强化工作落实,聚焦“严”和“实”的要求,促进脱贫工作更加精准、更加富有成效。严格把关,动态调整程序,认真抓好问题整改,严格驻村帮扶,树立脱贫典型,激发内生动力,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通过挖掘树立贫困群众中脱贫致富、孝敬老人等先进典型,努力营造脱贫致富光荣的鲜明导向,激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干劲决心。持续巩固“三通三有”成果,坚持把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结合,一体推进,改善加强村屯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美丽、宜居的新农村。富裕了乡亲,美丽了村屯,发展了生态农业,促进了绿色发展。城郊人要把脱贫的种子播撒在希望的土地上,把富裕的硕果装进农民的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