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专题  >  专题新闻
搜 索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德法语系党总支副书记侯方坤:聚焦专业建设 实现内涵发展
2019-05-31 14:50:41 来源: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按照学院党委统一部署,2018年12月以来,我系认真开展了“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的活动,就“目标、思路、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深入讨论,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取得了较好效果,为德法语系的专业建设向应用型、优势型与特色型方向发展,使德法语专业逐步成为学院甚至全市知名专业提供了重要保障。

  德法语系通过多次主题座谈方式探讨目前德法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1.关于人才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契合度的讨论。

  德法语系所使用的人才培养方案为2017级人才培养方案,在修订过程中参照了其它高校的德法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也咨询了业内知名相关专家学者,人才培养方案基本能够符合我国德法语专业高校对于德法语人才的解读。但从龙外服务地方经济来看,学院位于我国东北部,无论从经济、文化、专业本身的发达程度以及生源质量均与其它高校均不相同,因此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要从我省的基本情况(政策、经济、文化等)方面出发,制定出一套适合本地区以及生源情况的人才培养方案非常重要,因为人才培养方案的质量直接决定我校学生的特点,这种特点我们称之为“龙外烙印”。

  从就业情况看,目前能完全以德语、法语专业就业的毕业生数比例不高,多半是在正常的相关业务(外贸,文秘,外事,销售,教育等行业居多)上会涉及一些德语、法语相关的知识内容,或者临时有一些涉及到德语、法语的业务也占了学生就业部分比率,外语学生“短期与灵活就业”这一特点也凸显开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外语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的变化,这一特点在未来会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通过毕业生的实际反馈,在学校相关专业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内容与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内容也是存在一定的不同,需要毕业生在工作中继续去随之职业与业务的变化进行继续学习。由此可见,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一定的程度上就没有完全满足这些学生群体的需要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加快提高人才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契合度势在必行。

  2.关于外语专业+职业能力的讨论。

  从近期人才供需状况看,对人才需求已不仅仅是专业能力突出,更多的是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复合型人才更受欢迎,这就意味着现在的人才培养已不是教会学生语言就可以万事大吉,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具备专业能力的同时也要具备高水平的职业能力喝开阔的国际视野,才能使学生更具就业力。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政策的不断推进,我们学生的优势应该以下两方面体现,一是语言的基础教学要贴近实用性,要优化课程体系,去除重复、过多的理论性课程,增加或细化实践类课程;二是专业限选课与专业任选课要符合当前企业实际需求,不能一成不变,改变“老眼光”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与时俱进,切实以学生的角度思考,要强化“外语+”模式。同时在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时,除专业语言培养方面外,重要的是要体现人才培养方案的时效性,贴合当前国家的政策方向,能够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的人才培养方案与模式才是我们带有龙外烙印的培养模式。这种模式要能够随时时代与政策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形成一种“动态的人才培养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将“解放思想”作为首要要求,这既是推动东北振兴的战略抉择,也是培养人才助力振兴和发展的必答考题。因此德法语将继续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将习总书记重要讲话和精神作为重要载体,作为树牢“四个意识”和落实“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结合德法语系的实际情况,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上来,聚焦德法语系专业建设,实现内涵式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就业竞争力,加快教学改革进度,用心用力把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转化为推动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助力东北振兴,服务国家战略。

责任编辑:王蕊

【专题】全省教育系统解放思想推进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活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