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0日,《齐齐哈尔日报》头版报道了龙江县职教中心宋长军老师的事迹。5月17日,齐齐哈尔市委孙珅书记到龙江县调研黑木耳产业扶贫项目,向负责技术和销售的副总经理宋长军详细了解了这一产业扶贫项目的整体情况。当得知宋长军是龙江县职教中心教师时,孙珅书记对龙江县这一“人尽其才”的举措给予充分肯定。他鼓励宋长军,一定要把课堂上的知识与全县主导产业、产业扶贫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发挥一技之长,把智慧和科技成果转化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他强调,像宋长军这样的“双创”典型,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鼓励更多像宋长军这样的教师“走出”课堂,带动更多的农民致富。

其实,这也不是媒体第一次采访报道宋长军老师的事迹,《黑龙江省扶贫网》、《东北网》等都报道过他的事迹。在龙江城乡,宋长军的名字更是家喻户晓。他是全国第三届黄炎培杰出教师奖获得者,黑龙江省首届农村实用人才、食用菌产业化先进个人,市第十届优秀科技工作者标兵、最佳教师、新长征突击手、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县十佳青年教师。
很多人不解,一位职教老师咋有这么大的“能耐”,这么大名气,还担当起全县万人脱贫的技术和销售重任?其实,龙江县委、县政府对宋长军委以重任,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选中宋长军是因为他拥有核心技术优势、产品比较优势的功能性黑木耳——沙棘黑木耳,与普通黑木耳相比能够保持绝对市场竞争优势,农民可以收获农产品溢价效应带来的经济效益,而且拥有稳定的销售网络,确保产品不愁卖。

拥有这样过硬的技术和成就,对一个普通老师来说并非偶然。宋长军在大学期间,便喜欢上了食用菌生产研究,与食用菌结下了不解之缘。大学毕业后,他回到了龙江县职教中心学校做了一名教师。近30年来,他一边教学,一边研究食用菌种植。2004年,宋长军承包了职教中心的教学基地,与省科学院合作进行沙棘黑木耳富集黄酮技术研究,黑木耳新型基质——玉米芯配方试验。5年时间,他们锲而不舍,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成功研制出功能性黑木耳——沙棘黑木耳,其中黄酮含量是普通木耳的2—3倍。
好的成果出来了,怎样“走出”实验室,尽快转化为产品,转化为生产力,让农民从中受益?2009年,宋长军马不停蹄,利用黑河市孙吴县大果沙棘资源建立了功能木耳生产厂,进行沙棘黑木耳生产推广应用。当年,生产沙棘黑木耳10万斤,产品销往全国各地,逐渐打开了销售市场,每斤沙棘黑木耳最低卖到68元,最高的礼品盒达到168元,让生产沙棘黑木耳的农户真正得到了实惠。2016年,结合龙江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宋长军免费为贫困户提供菌袋55万袋,12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超过5000元,并于2017年1月成立龙江县格润食用菌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龙江县黑岗乡前兴山村农民刘广江,在宋长军的指导下,掌握了木耳生产的全套技术,年纯增收20000元以上,并带动周边100多户。他激动地告诉齐报记者:“这一切都得感谢宋老师,是他把我拉出了穷窝儿。”
如今,在宋长军指导下生产的菇农遍布齐市、大庆、内蒙古及龙江各乡镇达2000户之多,每年免费咨询服务3000多人次,每户年纯增收万元以上,其中有870多户贫困户脱贫,有380多户年纯增收在20000元以上。
2017年,龙江县把食用菌产业定为立县富民重点产业并收购龙江县格润食用菌公司。投资8000万扩建年产1200万袋的黑木耳菌包生产基地,500栋标准黑木耳立体挂袋棚正在建设中。建立标准加工车间,进行产品回收加工销售,年可回收加工食用菌产品500吨以上,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利税300万元。通过企业带动,贫困户参与生产、效益分红、加工销售等方式,可带动龙江县1万贫困人口,年人均收入增加2000元以上。在此基础上,将贫困户产业扶贫分红资金的部分入股企业,既保证了企业发展的资金保证,又让贫困户参与到产业发展建设,真正做到产业拉动,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打造龙江县高端功能型食用菌品牌。
为推进全县食用菌生产,宋长军结合龙江县实际编写了《黑木耳棚室立体挂袋栽培技术》、《沙棘黑木耳生产技术》、《北方大球盖菇生态栽培》、《平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等培训资料,制作通俗易懂的课件,培训食用菌骨干,先后进行骨干培训56课时,培训各乡镇技术骨干700人,管理人员到乡镇培训100课时,培训管理人员1000人,为龙江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培养了急需的技术管理人才。
企业被政府收购后,宋长军并没有躺在原有的成绩上“享福”,而是担任了新的国有企业——龙江县格润食用菌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全权负责企业的生产技术、产品加工和销售。
“为了农民致富,我愿用最大的努力,把知识和经验传授给渴求农业科技的农民。”正是这种矢志不渝的信念和奋斗不止的坚守,让宋长军成功培育出了沙棘木耳,给大地带来了丰收,给农民带来了欢笑。在龙江这片创业的热土上,像宋长军这样的农业“双创”典型,正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正在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书写着为农服务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