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桂友,1965年出生在山东省胶南县一个小村庄,1984年考取了大庆石油学院地球物理测井专业(专科),1986年7月毕业后一直工作在大庆油田职业教育一线,现任大庆职业学院石油工程系地质教研室教师,精细地质研究吕桂友大师工作室项目长。32年来,她从一个农村女孩,成长为一名博士研究生;从一名人民教师,成长为一名教授、油田公司杰出员工、省级教学名师、省师德建设先进个人、中石油劳动模范(2015年)。2018年5月她和徒弟郭玉超被共青团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授予“百对优秀师徒”荣誉称号,2019年3月被评为大庆油田巾帼建功先进人物标兵提名奖。她的成长轨迹和奋斗历程成为了无数学生和青年教师学习的楷模。

修德强技,做点亮学生心灯的人
吕桂友是一个专业过硬、严谨负责、乐于奉献的人,她几十年如一日地勤奋好学,不仅注重理论知识学习,还特别注重自身实践能力的提高,多年来不断深入生产一线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教学中,她搜集大量资料和案例,坚持“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学生参与度高、积极性强、知识扎实、综合素质明显提升。此外吕老师还用自己从一名大专生到博士的经历,引导学生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进取,努力探索。她教过的学生李国新、王纪伟、吴丹三名学生通过全国统考,考入东北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王纪伟目前在读博士,成为了学院的骄傲,也给在校生带来了极大的鼓舞。
吕桂友对教育事业倾心竭力,她是石油工程系专业带头人,她知道学生最需要的是什么,老师应该如何教、教什么、怎么教,高职的孩子由于家庭和个人的原因比较难规范,但这些孩子与吕桂友在一起的时候都非常尊敬她,问其秘诀,她只是淡淡的说:“视如已出就能产生爱的力量,对待他们就应该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学生们亲切地称她为老妈,被学生们誉为“点亮心灯的人”。一名学生的征文《吕桂友——影响我一生的大学老师》,入选“高等职业教育服务青年成长发展暨第五届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成果展示会”展示案例。
2012年以来吕桂友老师带领科研团队中的部分老师利用晚上的时间义务给高职学生开办第二课堂,120多人受益,6年来她经常吃住在单位,悉心指导每一位学生,2016年吕缙、陈爱鹏、邓浩川、张春磊四名学生获得省高职院校首届学生技能作品交流赛一等奖。

精研专技,做服务油田的带头人
吕桂友身上有劳动模范的担当,她把为油田服务作为责任使命,在科技兴油的道路上始终坚持奉献担当。在吕桂友的日历里就没有星期六、礼拜天,没有节假日,每逢寒暑假,都成了科研集中攻关的的黄金期,她拖着疲倦、带病的身体亲自为项目组的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审核成果图。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正是在吕桂友老师带领下,该项目成果为初期日产78方、落实控制储量2136万吨的英平1井提供了优质地质资料,该井的成功钻探,成为2013年大庆东北探区石油勘探进展成果之一,有力地促进了薄差层提产增效、加快了储量升级动用技术发展。
她先后完成了三个油公司重大专项课题研究,“敖南地区扶余油层沉积微相研究”和“松辽盆地北部龙虎泡地区扶余油层沉积微相研究”科研课题,分别获得油公司技术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2016年至2018年间主持“三肇及周边地区精细构造及井位目标优选”项目攻关,完成了公司重大科研课题三肇地区184口探井和407口开发井葡萄花油层3分和扶余油层12分精细研
究工作,为深化地质认识、储量升级和井位部署提供重要技术支撑。目前与大庆油田研究院合作承担“榆东—太平川地区油气成藏条件研究及有利目标优选”课题研究。自2013年来,吕桂友项目组累计为油田服务科研项目创收1100万元。
吕桂友教授努力践行学院“以企业为根的生存理念”,敢为人先,2018年她协助油田开发系统伊拉克哈法亚油田CPF3和CPF1项目成功竞标并完成双语培训任务,为油田走出去发展战略实施和扩大海外市场规模提供了人才支撑。作为培训项目负责人,依托大师工作室,一天内组织了23人组成的国际化人才培训核心团队,两天内完成了标书邀请函有关资料翻译,五天完成了一厂108份、二厂93份汉英简历翻译,十天内完成了技术标T1和T5制作。项目组二十几人高强度连续工作十几天,协助采油厂及时提交T1和T5标书,为成功竞标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确保培训质量,她精心设计培训方案、精准指导培训教师,她带领团队成员以惊人的毅力连续280天放弃节假日休息,完成3400学时培训任务,其中双语课1802学时。学员取证和面试通过率均超过96%。64名学员具备英语环境工作能力。一厂26人已经顺利接管哈法亚油田CPF3项目生产管理工作,二厂32名运维人员也已陆续奔赴哈法亚油田工作。2018年她负责的两个培训项目为学院创收482.5万元,科研经费147多万元,2018年全年创收630多万元。
作为培训师,她瞄准油田员工技术需求,开发培训菜单,满足不同培训需求,她的培训课被学员们誉为知识大餐,她设计的培训方案被评价为“量身定做”。参加培训的历届培训学员都感觉受益匪浅,苦于时间短、没学够。海外人员培训中,培训方案设计、教师教学安排等,授课内容全部采用双语教学,承担双语教学的专业课教师都是第一次承担这样难度的任务,教学难度可想而知。吕老师发挥自身外语强的优势,亲自示范授课方法,使青年教师增强了信心,造就了一只优秀的国际化人才培训教师团队。

匠心育人,做教师团队成长的引路人
吕桂友教授身上有地质专家的特质,她能够在自己的领域中准确地解决问题,她通过项目落地来培养培训人才,在她身上更难能可贵的是她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无私的传帮带精神,从教三十年来在测井资料地质解释和石油基础地质研究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研究和培训特色,培养了一支从事基础地质研究和培训的专业教师团队。
她跨系部招揽人才、筹建团队,自吕桂友大师工作室成立以来,吕桂友教授以培养青年教师、服务油田生产为己任,积极发挥大师工作室“产学研训培”作用,做教师团队成长的引路人。她把自己毕生所学和积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团队成员,目前20人组成的科研团队成为了一支在教学、科研和培训中敢打敢拼的队伍。
面对青年教师成长中的困惑,吕教授心急如焚,以大姐姐的身份交谈,以自身经历现身说法,正如青年教师王晓丛老师说“吕老师是我们80后的师傅,她的话让人信服,从有益团队和个人成长角度的每次分析让我愉快进入工作状态”。徒弟郭玉超看到师傅一边对着电脑屏幕分析剖面图,手边放着速效救心丸的情景,感慨到“师傅源于知识分子情怀的拼搏精神、源于感恩生活认准目标执着的热情、源于家庭的爱与责任,为我们树立了闪亮的风向标。”她总是说自己有紧迫感,距离退休越来越近,能做事的机会越来越少,恨不得一天掰成两天过。
吕桂友老师不仅是德技双馨、点亮自己照亮他人的女教授,更是家庭生活中的强者。夫妻和睦,互相帮扶。言传身教,儿子考入清华大学。源于爱与责任,多年来,吕教授辅导亲属孩子8人在家读完高中考入大学。亲属生重病,接到家中悉心照顾治疗。她勇立潮头、锐意进取,匠心育人,精益求精的师者风采为大家树立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