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发展最密切的教育类型,企业实践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必由途径,企业实践过程的设计、优化、交流、参与、成果各个环节都影响着实践的成效,职业学校如何才能拉近与企业的距离,如何使培养的学生尽可能符合企业的需求?要达到教师更深度的参与企业生产、管理实务,除了学校企业双方充分交流取得理解、支持之外,还需要发挥教师在实践中为企业着想、为企业贡献,成为“主人”。在本案例中,通过教师的经历可以说明,学校需要长远规划,更好地选择与教师专业能力、特长发挥相适应的实践基地,作为实践的主体教师,在企业获取经验的同时,更应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自身优势,寻找切入点取得企业的理解和支持,达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

一、企业实践经历
1、准备阶段
根据学校每年组织教师企业实践的计划,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下,于每年暑期选择联合办学的企业之一的北京商鲲教育控股集团作为培训点。在当下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国务院积极倡导开展“校校合作、校企合作、专业共建”等利好政策的支持下,北京商鲲教育学校与我们这些联办学校秉承着“专业共建、过程共管、结果共享”的教育理念,真正做到让学生“阳光、体面、高薪”就业。
2、实践阶段
(1)初步沟通、提出建议
校领导与北京商鲲教育控股集团的负责人进行协商、沟通,结合学校专业建设情况,共同制定了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近两年我校分三批次共选派8名专业教师进行交流学习,分别参加了高铁专业班、礼仪初级班、形体班、化妆班。为了避免无法集中交流学习的浅层次学习,为了让培训教师在短时间内能够深入学习并相互调研,我们针对教师所学专业以及专业能力给予不同的分班。
(2)表明意图、协商安排
经过校企双方协商,我校主动表明学习的目的和意图,建议作出适合于教师的学习安排,保证学习效率。学习内容包括:开班典礼、理论教学、拓展训练、实操演练、实地参观铁道博物馆、结业考核及结业典礼等等。商鲲的校长在开班仪式上说到在培训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实现几个转变,外在的有从家庭生活转至集体生活;从领导转至被领导者;从教师转至学生。内在的有心态的转变;思维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
(3)初步学习、了解情况
培训到达北京后,在与我校对接李翔老师的介绍下,初步了解了北京商鲲的规模和商鲲的企业文化,参观完在二环的商鲲总部后,便来到了培训基地,整个培训按着体验式、角色转化式的方式进行着,这种军事化管理的培训,将日常的表现均计入考核,结业成绩以平日考核加上结业考试作为最终的成绩,并评选出优秀学员。
(4)深入学习、主动交流
公共课是由原铁道部安监司司长、高铁创始人,被称为中国高铁之父的陈兰华教授为讲解《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专业课是由具有多年教学与实践经验的老师授课,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切入、通过一个个典型的案例,分析了铁路行业的特色,应急预案,路风管理以及如何做好高铁乘务员工作。课后及时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解决了前阶段学习中存在的疑惑,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达成了理念的更新、观念的共鸣。
3、总结阶段
(1)书面式的学习总结
在学习总结环节,由每位参训教师以书面的形式对本次学习进行全面的总结汇报,将学习的收获、体会及对校企合作未来的展望向商鲲集团的领导和老师进行汇报,并得到了充分肯定。
(2)师资培训结业典礼
会议伊始,全体参训学院观看此次师资培训记录片。专家老师们内容丰富的讲座、参训学员们认真专注的学习、英勇威武的教官、全方位的食宿提供、舒适的培训环境等过往的一幕幕呈现在学员的眼前。
接着,李燕芳校长作培训总结,商鲲正是用严谨的态度组织每次培训,让学员充分体验全方位人才培养体系中用企业的理念经营学院、用军事化的管理打造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展示了商鲲“永远不变的是改变”的培训模式及正是由于这种敢于改变、勇于创新的精神一次次培训完美落幕,以提升教师水平。

二、实践取得系列成果
1、收集企业案例、编写校本教材。通过一次次学习,教师们亲自感受到了商鲲的企业文化和深厚的底蕴,亲眼目睹了名师们的职业风采,专注职业教育服务,定向培养专业人才,学习的内容与体会都将成为编写校本教材的鲜活素材。
2、明确教改方向、积极探索创新。通过学习,教师们清晰地看到了企业实际与现有教学内容之间的差距,如何以行业要求为导向,调整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将企业要素有效融入课堂,着重解决最迫切最突出的问题为基础,避免华而不实的内容影响培训效果,在感悟中体会、在实践中打磨,一步步将知识转化为教学成果,直到成长为专业型、创新型双优教师。
3、服务企业发展、主动交流合作。商鲲特色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深深影响着我们,本次学习使企业与学校双方找到了契合点。同时希望今后校企之间多提供一些这样的交流机会,我校也会根据企业实际,每年为其不断输送专业技能人才,让教师将课堂上和实践中学习到的知识充分体会吸收并应用到教学中,传播商鲲精神,做好职教好老师,完成教师成长路上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