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表明,责任与担当,是我们共产党人和领导干部必须要具备的重要素质,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干部,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高校学生党支部,是青年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政治引领的阵地,是确保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养成的坚实保障。对党支部书记和党员干部来讲,只有加强责任,提高担当能力,才能不辱使命,为支部建设保障工作保驾护航。
一、“责任与担当”的时代气息
责任与担当,本是我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新唐书·王珪薛收等传赞》中有记载:“观太宗之责任也,谋斯从,言斯听,才斯奋,洞然不疑。”从现代汉语字面意思来讲,“责任”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应该要尽到的义务,即应做之事;二是应承担的过失,即承担失误。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责任之于人,意义重大。担当,与责任密不可分。《朱子语类》中曾说:“岂不可出来为他担当一家事?”清初著名文学家、戏剧家李渔在《比目鱼·伪隐》中也说:“不用谘谋,方见才能,好担当。”可见,“担当”也是传承已久的优秀传统文化。
大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是提高学生政治素养、加强学生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途径,同时它也是深入开展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家政策来看,大力加强大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努力探究适合大学生身心特点的组织生活形式,是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基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和教育的国际化,越来越冲击着大学生党支部的组织生活,组织生活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要加强学生党支部工作,从我们从严治党、治国理政的理念看来,加强责任与担当,已成为新时代青年党员要具备的核心素养。
二、大学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责任与担当意识的缺失
一般来说,党组织生活是指党员参加所在支部的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和党小组会,以及党课。从对大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调查研究来看,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不够严谨和规范、缺乏有效的执行力;组织生活模式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要么是过于追求娱乐化,主要包括聚餐、参观、文艺活动,要么就是作报告、读报纸、念文件,开展单调乏味的“过场性”活动,明显缺乏针对性和主题性;组织生活中党员参与度较弱,缺乏互动性,尤其是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活动中效果不明显。
组织生活出现一系列问题,究其原因来看,除了受到政治、经济以及教育大环境的影响,大学生党支部建设机制不完善,党员缺少实践体验价值取向日趋务实之外,最根本的还是党员“责任感”与“担当精神”的缺失。只有不断加强责任意识,提高责任能力,明确责任行为,执行责任制度,追求责任成果,以果敢无畏的担当勇气去面对困难和挑战,上述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三、以责任与担当构建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保障体系
(一)首要认清“责任与担当”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敢于担当,党的干部必须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大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保障,是切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内在要求。要加强支部组织生活的内涵和质量,首要的就是深刻理解“责任与担当”的内涵。责任与担当,就是敢于讲真话、讲实话;敢于改革和实干;敢于较真碰硬;杜绝个人风头主义和不作为的消极观念,飞扬跋扈、唯我独尊,唯唯诺诺、得过且过,都不是真正的担当行为。
(二)以党支部组织生活的目标保障为引领。
以政治教育管理为中心的单一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党支部组织生活的需要。党支部组织生活必须转型为政治引领功能与党员个性化发展的二元价值体系。一是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工作,激发学术研究与创新;二是提高学生组织生活人际交往,将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哲学等相关课程引入组织生活,促进交流与成长;三是充分利用校园网、校友会等信息资源优势,开拓党员学习新平台,提高组织生活的实践价值。
(三)以加强党支部组织生活组织保障为抓手。
科学、合理、高效、灵活地设置党支部,是组织保障的先决条件。高校党委在进行大学生党支部的设置时应当在兼顾科学性和灵活性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制度形势、政策变化以及管强模式等多重问题。至于选择支部在年级还是支部在专业,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党支部的设置,本质上就是责任的问题,合理高效的党支部,组织生活的组织保障。加强党支部组织生活必须以组织保障为抓手,常抓不懈。
(四)以提升党支部组织生活队伍保障为根本。
组织生活质量,须以人为本。选好、用好、培养好党支部书记,是提升大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第一步。各级党委必须要规范学生党支部书记的任职条件,要选拔有理想、政治信念强烈、党性纯正、廉洁自律且具有一定管理才能的优秀学生担任。支部书记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理论水平好,工作热情,主动性强。只有在支部书记的领导下,才能真正打造出一支政治思想过硬、责任感强烈、业务能力强的高素质队伍。
(五)以加强党支部组织生活宣传保障为载体。
大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提高,必须要实现单项封闭向互动开放转型发展。必须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新媒体技术,对组织生活的活动形式和空间方面进行创新发展。一是利用新媒体技术组织召开网络支部会议,提高党建工作效率;二是提高组织生活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全方位利用网络交互功能,及时了解和倾听学生党员的心声,掌握党员思想新动态,努力推动组织生活的改革与创新;三是完善党支部微博、微信群、QQ群等,开辟当前较为火热的抖音、微视频等自媒体,利用现代科技,紧跟时代潮流,多渠道展示组织生活新闻动态,扩大党支部的影响力。
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肩负着民族发展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伟大使命。自古以来,青年学生一直都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他们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重要历史时期,都扮演着力挽狂澜和创造奇迹的角色。进入新时期以来,伴随信息化飞速发展,我国青年学生呈现出明显的新时代特点,他们更加活跃,也更为自由和开放。党员只有强化责任、敢于担当,才能切实提高组织生活质量,肩负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