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高等教育教学发展现状与趋势表明,高校存在着校内教育资源的有限性问题,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需求却具有无限性,充分利用校内与校外两种教育资源为高校人才培养服务,是国内外高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和趋势。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是挂靠在企事业单位,具备教学指导功能、培养功能以及示范辐射功能的实践教育基地,通过校内外共建为本科生实验教学和实践训练提供软硬件保障,合作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产业与专业对接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协同育人是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基本要求。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高校利用校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实践教学将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服务地方、服务教学”的新目标与新定位
实践基地紧密围绕学校办学方向“地方性、综合性、应用型”开展校市企三方的合作办学,以所在地及周边地区“地方性”食品药品检验机构为平台承担教学任务。以食品、保健食品、药品、药品包装材料、化妆品及生活饮用水等“综合性”的检测能力服务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制药工程、生物工程、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农学共八个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积极拓展实践基地的社会服务功能,立足区域行业经济发展,实现资源共享,提升辐射能力,建设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培训基地,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平台。
实践基地开展合作办学的工作任务在学校近三年的年度工作计划中均有具体要求,坚持服务于学校“建设应用型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着力培养学生在掌握一定专业理论的基础上,通过食品、药品等检验与开发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理论应用能力,培育“立足本市,面向全国”食品药品及相关行业发展需要的应用技术人才。
二、“共享化”师资队伍建设经验
实践基地师资队伍建设要从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角度出发,努力建设一支数量足够、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校外实践教师队伍。实践基地现有校局双方教师与技术人员共38人,其中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25人,多数具有硕士及博士学位,是一支老中青结构合理,学历与实践能力均衡的合作办学师资队伍。校局双方组建师资队伍由实践基地统一管理,以“科学、公正、严谨、高效”的检验岗位要求指导学生的学习与实践,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较为突出,可满足学校多个应用型专业的教学任务。
每个学期,教授、副教授充分利用实践基地的软硬件条件,面向本科生授课,主任药师、副主任药师指导学生的专业实习、毕业设计及毕业论文,近四年,专任教师与技术人员合作申请各类教学改革项目12项,教学研究成果在实践基地教学中得以应用与推广,获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一项,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两项。实践基地利用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管理要求,学校应用型师资培养政策,校局双方分别启动专任教师“技术化”和技术人员“教师化”,学校教师取得检验检测岗位资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技术人员取得高校教师资格,培养双方共同所需的“共享化”人才,促进了各自单位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与提升。
三、教学资源共建与合作经验
建立规范性的实践基地管理制度体系是保证教学质量与效果的前提,也是保障实践基地规范化运行的机制基础。实践基地在双方合作办学的过程中,采用实践基地管理委员会统筹教学管理的运行体制,牢固树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中心地位。学校领导和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领导共同担任实践基地管理委员会主任,学校二级学院院长和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所所长共同担任实践基地副主任,基地管理委员会下设有校事企三方为代表的教学指导委员会,每学期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合作办学的运行、管理与评估工作。
实践基地拥有双方共同投入建设的多台套的液相-质谱联用仪、气相-质谱联用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高效溶剂萃取仪、自动高效固相萃取仪、凝胶净化固相萃取联动仪等分析仪器。实践基地的仪器设备面向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开放,可以满足学校多个应用型专业的教学科研需求,实践基地将学校的教学管理系统、实验室管理系统、网络课程平台、电子期刊数据库与食品药品检验资质机构的数据与信息管理系统结合使用,充分满足校事企三方对教学、检验与研发的信息化需求。
学校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每年各投入经费用于实践基地的教学工作,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投入经费主要用于基地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实验耗材购置等,学校投入经费主要用于基地教学场所的运行与维护。实践基地通过校事企三方代表组成的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学校多个应用型专业的建设方案,还提供了制药工程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论证,参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培养省级卓越农业人才建设工程,指导化学工程与工艺新专业建设,每年参与学校多个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四、教学改革与创新育人经验
实践基地面向相关专业开设有仪器分析、仪器分析实验、食品药品化学、食品药品化学实验、食品药品分析、食品药品分析实验、食品药品检验实训、创新性实验、开放性实验等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在实践基地授课时,多选用《中国药典》、《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各分析仪器设备使用手册等一线实践参考资料,基地还组织编写《药物检验实训教程》、《乳与乳制品检验实训教程》、《农畜产品检验实训教程》等系列实践教材。近四年,先后有超过800名本科生在实践基地完成实践教学,其中近240人在基地完成专业实习,约200人在基地完成毕业设计。
基地将实践教学经验推广至对本地区食品药品企业的人员培训工作,先后有400余名企业技术人员到基地进行理论学习及实践操作培训,实践基地还选派其中的企业技术骨干对学校本科生进行专业实习指导。实践基地还注重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基地组织的科技文化活动,每年均组织参加市食品药品宣传周活动,赴本地电视台参加市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大赛。实践基地积极参与学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培训,2015年以来,获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项。开展科技项目有利于创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良好条件和氛围,有利于高素质的技术创新人才培养。
在实践基地完成专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的学生每届约有60人,其中每年考取211院校硕士研究生约为6~8人;考取省重点高校硕士研究生约为12~15人;每年由实践基地向本地大型食品药品企业推荐就业15人左右;学生自主联系省内食品药品企业就业10人左右,学生一次就业率超过80%。上述高校和企业均对学生经过实践基地合作办学所取得的实践技能能力提升感到满意。省内多所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员赴实践基地开展有关合作办学的考察交流,对学校与地方通过实践基地实施合作办学的实际效果予以肯定。
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是高校培养检验检测类技术人才的重要平台,学生可在检验检测岗位一线锻炼与提高自身的实验操作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校市共建的检验检测实践基地可通过较为完善的教学运行与管理体系,依靠双方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技术经验,多渠道的检验检测教学环节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推进相关专业的特色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